查文庫>一剪梅> 一剪梅歌詞李清照

一剪梅歌詞李清照

一剪梅歌詞李清照

  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調,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給人以美的享受,顯得越發難能可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剪梅歌詞李清照,歡迎閱讀。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翻譯】

  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僅留一絲殘香,素白的竹蓆裡透出涼意,彷彿充滿秋天的憂愁。我輕輕地解下輕柔的絲裙,(換上秋裝,)孤獨地登上美麗的蘭舟。南歸的秋雁從雲中掠過,卻沒有將錦書捎回,只有那淒冷的月光溢滿西樓。

  容貌如鮮花一樣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回頭。同樣一種相思,化作兩處的閒愁。難以排遣的,是共同擁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剛離開緊蹙的眉頭,卻又到了煩亂的心頭。

  【賞析】

  《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詞的上片“紅藕香殘玉簟秋”交代了時令,環境。“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同時以點帶面,我們可以想象,荷花既已凋謝,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難見到,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荷花凋謝,更讓人感受到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瞬間把人帶入一幅蕭條的畫面。可謂:“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個少婦孤獨,落寞,在面對眼前種種時孤寂,傷感之情更加濃重。此時,暑退秋來,竹蓆浸涼,不止是說天氣變涼,其實,也含有丈夫離家日久的慨嘆。“人去席冷”,她獨守空房的冷清與孤寂。短短几個字,詞人李清照的心情已躍然紙上。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與孤寂,詞人換上秋裝,獨自盪舟水上。一個“獨”字用得好,一個人的世界,牽掛的是遠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但這種方法,怎能排遣她此刻的心情,過去和夫君雙雙泛舟,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卻獨自劃舟,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又怎樣排遣憂愁呢?這是一種背面敷粉的`寫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該多好啊!雙雙劃舟,共賞美景,一起唱和詩詞,那該是多麼美好的事啊!可是眼前只有詞人孤零零的一人。

  “雲中誰寄錦書來……月滿西樓。”時間在流逝,因思念太深,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所以遙望雲空,產生鴻雁傳書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子空回,錦書全無,所以有“誰寄”之嘆,實際是無人寄書,心中愁緒平添一層。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思念之情縈繞於詞人心頭。

  詞的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這一句在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與“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呼應;啟下,花飄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態,女詞人見此景象,極為傷懷,但花和水不理會她的情懷,依舊不停地飄落,不停地流逝,引出“相思愁”。移情於物,借景抒情。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人居兩地,情發一心。寫自己相思之苦、閒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閒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直接點明瞭夫妻二人的兩相恩愛,足見雙方情愛之篤以及彼此信任之深,足見二人兩心相印。

  總之,這首詞上片主要寫女詞人的獨居生活,下片以抒情為主,整首詞寫出了他們分別的相思之情,坦率大方,不輕佻,不豔麗,具體而真實。詞中我們既能看到一個少婦真摯的剖白內心的純真,又能感受到那種無計排遣的愛情。那種愛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愧是“千古才女李易安,萬古愁心李清照。”

  【一剪梅與聲聲慢的對比】

  細細品讀這兩首詞,我覺得抒情主人公應該就是作者本人,作者在這兩首詞中表現的情感直接從詞本身來體現。我認為只要抓住以下資訊就可把握詞人的情感。

  《一剪梅》:秋(玉簟秋)、獨(獨上蘭舟)、雁(雁字回時)、月(滿)、花(紅藕香殘)、愁(閒愁)

  《聲聲慢》:雁(過)、黃花(秋、憔悴堆積)、窗兒(獨守)、梧桐細雨、愁

  對比上面的資訊,這兩首詞有相同之處,如“秋”“花”“獨”“雁”“愁”,也有不同的地方,如《一剪梅》中有“月”,《聲聲慢》中有“梧桐細雨”。那麼我們現在就將這些資訊對比來品味他們的內在意蘊以及詞人的情感。

  首先,從不同的資訊來鑑賞。《一剪梅》中有“月”,且又是“月滿”,月滿本該人團圓,然而卻是“兩處”相隔,徒增思念與幽怨;《聲聲慢》中無月,更煩人心:“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詞人亦是空心,了無著落;而詞人苦坐感受細雨空滴,這“細雨”分明就是“苦雨”!點點滴滴,拖泥帶水,一種悽苦之況便鬱然而生。並且,從古典詩詞的傳統意象的運用來看,“梧桐”加“細雨”本就是淒涼意境的最好表現。

  其次,我們來分析相同的資訊,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內涵。

  秋:《一剪梅》中,“秋”由“紅藕香殘玉簟秋”點出,《聲聲慢》未直接點出“秋”,卻可從“滿地黃花堆積”一語斷出(“黃花”即菊花)。不過前者之秋,只是涼秋(“紅藕香殘”、“輕解羅裳”),後者之秋,卻是冷秋(“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秋涼與秋冷,心涼與心冷,略一品嚐,便知況味全異。

  獨:《一剪梅》中的“獨上蘭舟”,其實是有著“雙上蘭舟”的假想的,是對共處時雙雙泛舟湖上的懷想,是一種溫暖感的“喚回”,或者說仍有著“閒情逸致”的。當然,到得湖中,照見的是隻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單了;而《聲聲慢》中,是獨“守著窗兒”,全無閒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時間(“獨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種“苦味”。

  雁:《一剪梅》中的雁是“回”,與“去”相對,且能使人聯想到詞人“目送去,目迎來”,對“鴻雁傳書”有著深深期盼,只是盼後無回信就又是失落:“雲中誰寄”之“誰”當然指趙明誠,而又分明指“無人”。但這種“失望”程度與《聲聲慢》一比就輕多了:此時雁並非“回”,而是“過”,便如過客,與詞人似不相干,可見詞人早斷了心中所盼,而“卻是舊時相識”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從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從“失望”到“傷心不過”了。

  花:《一剪梅》中,花已過盛期,正自飄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歸之情;而《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正是盛時,本該去賞去摘,卻因“憔悴損”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時的詞人更顯得沒有生活的意趣了。

  再比如愁。《一剪梅》中是一種“閒愁”,《聲聲慢》則勝於“愁”。“閒愁”自是相思之情,有北宋詞人賀方回《青玉案》為證:“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說的就是詞人熱切盼望見到曾經從家門口經過的“凌波”仙子的相思之情。但何謂“閒”愁?此處當然不是“閒來無事”之愁,因為它溢滿了詞人的心懷,無時不在;但此愁若與人言,恐就真有“閒來無事”之嘲了,所以我以為這“閒愁”正是以他人之口吻言己相思之愁,有羞與人言之意。《聲聲慢》中卻以似輕實重的一句將“閒愁”盪滌乾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裡的“了”應該加大動態性,強調讀出,以突出“了結”之意,而不宜與“得”連在一起,正如李後主言“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般,透露詞人見所不欲見,感所不欲感的悽苦心緒。

  綜上所述,李清照的心緒從《一剪梅》到《聲聲慢》,其實是由“幽怨”到“悽苦”的流變。幽怨,尚有人事可寄託相思,而悽苦,則人事無處尋覓了,是真正的“物是人非”了,因此可以說在這兩首詞中,詞人從相思無限到了相思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