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晏殊> 晏殊《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全詞賞析

晏殊《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全詞賞析

晏殊《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全詞賞析

  《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是北宋詞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詞。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晏殊《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全詞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訴衷情

  晏殊

  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

  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繡袂,展香茵,敘情親。

  此時拚作,千尺遊絲,惹住朝雲。

  《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譯文

  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春遊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他招呼她轉過身來,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遊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彷彿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註釋

  ①青梅煮酒:古人於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飲之。鬥:趁。時新:時令酒食。

  ②茵:墊子。泛指鋪墊的東西。

  ③朝雲:相戀的女子。用宋玉《高唐賦》“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典故。

  《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創作背景

  此詞創作於真宗天禧二年(1018),時晏殊28歲。在春末夏初之時,主人公在東城南陌上喜遇意中人,情人相聚,分外歡欣。但好景不長,女子即如朝雲一般飄去,縱使化作遊絲也牽繫不住,一人如何不失意,因此寫下此詞。

  《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鑑賞

  這首詞雖寫麗情,但不纖佻,是一首頗有品格的小令。

  “青梅”二句寫又是殘春天氣,青梅煮酒,好趁時新,以閒筆入題。古人春末夏初時,好用青梅、青杏煮酒,取其新酸醒胃。“鬥時新”,猶言“趁時新”。時新,指應時的新異物品。接下來,“東城”二句寫抒情主人公春遊時,與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東城南陌”,古詩文中常用來指遊賞之地。如耿湋《寄司空曙李端聯句》:“南陌東城路,春風幾度過。”其後陸游亦有“看花南陌復東遷”之句(《花時遍遊諸家園》)。北宋汴京城東,因有禹王臺、興慈塔等勝蹟,是春秋佳日遊人最盛之地。

  過片三句,描述兩人相遇後的情景:“回繡袂”使動用法,意思是:他招呼她轉過身來:“展香茵,敘情親”寫詞人鋪開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暢敘情懷。其親密無間,殷勤款洽,說明詞人跟他的意中人纏綿深長的情愛。正由於詞人能夠跟這位意中人“敘情親”,所以才動了他的非份之想:“此時拚作,千尺遊絲,惹住朝雲。”“遊絲”,是春天蜘蛛、青蟲等吐的'絲,飄揚空中,故稱。“遊絲”悠揚不定,若有還無,彷彿自己心中縹緲的春思,欲來還去。

  “朝雲”,喻意中人,亦用典暗示她那“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的身傷。這三句是說詞人這時甘願化身為千尺遊絲,好把那朝雲牽住。可是,這柔弱嫋娜的遊絲,未必真能把那易散的朝雲留住……這十二字中,有著“象外之象”,蘊含了豐富的潛資訊:偶然的相會,短暫的歡娛,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離散;多少悵惘,多少懷思,盡不言之中了。

  這首詞感情深摯,而文筆純淨,有一種幽細、含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