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鄉愁> 初三下冊《鄉愁》教學設計

初三下冊《鄉愁》教學設計

初三下冊《鄉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徵含義。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會象徵含義。

  2、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透過有感情地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節奏美,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

  對詩歌形象的象徵含義及詩歌的主題進行探究。

  3、比較閱讀法:

  將同類題材詩歌進行比較,從而更全面地理解詩歌。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鄉愁是許多文學作品共同的主題,古代的詩詞裡就有許多關於“鄉愁”的詩句,同學們可以說一兩個嗎?

  如: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月是故鄉明

  每逢佳節倍思親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現代詩歌,題目就叫做“鄉愁”,讓我們一起來體味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濃濃的思鄉情。

  二、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當代詩人和詩評家。湖南衡陽人。現居臺灣。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政府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主義詩歌創作。主要作品有《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詩集《靈河》《石室之死》等,詩論集《詩人之境》《詩的創作與鑑賞》等。其中《鄉愁》一詩,因為形象而深刻地抒發了遊子思鄉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神深刻,抒情細膩纏綿,一詠三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韻律優美,節奏感強。被尊為臺灣詩壇祭酒。他的詩論文章,視野開闊,富有開拓探索的犀利朝氣,強調作家的民族感和責任感,善於從語言的角度把握詩的品格和價值,自成一家。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並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教師作誦讀提示:在劃分詩的重音時,對於能夠表現詩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讀,另外,對這些意象加以修飾的詞語,能夠表現詩歌感情的形容詞也應該重讀。

  2、學生集體朗讀,自評。

  (對於節奏和重音提出朗讀的問題或優點,強調讀出節奏與重音,把握好語速和語調。)

  3、個別學生朗讀,學生評價。(要加感情)

  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讀。

  5、聽示範朗讀,並投影出詩節奏、重音的劃分。

  6、配樂,學生朗讀,進入詩歌的情境。

  四、研讀、賞析詩歌

  1、思考:鄉愁是一種抽象情感,作者透過哪些具體可感的事物來表達這種欲說還休、難以言盡的情感?

  明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2、思考:作者以什麼變化組詩?

  明確:全詩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

  3、你能說說看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都有著哪些具體的鄉愁?(板書)

  學生思考並明確:小時候,詩人少小離家,與母親書信往來,鄉愁寄託在小小的郵票上。長大後,為生活而奔波,與愛人聚聚離離,船票成了寄託鄉愁的媒介。到後來,—方矮矮的墳墓,將“我”與母親永遠分開了!而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將“我”與祖國大陸隔開。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國之思。全詩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長長的餘味。(全班朗讀,感受鄉愁的味道。)

  總結:余光中《鄉愁》一詩的構思特點:作者在這首詩裡,設定了四個時段,將鄉愁濃縮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形象(意象),透過四個時段和空間的變化,逐層推進,使意象次第放大,將鄉愁詮釋為親情、愛情和思家愛國之情,感情由淡而濃,主題由淺入深,在一詠三嘆之中,將鄉愁渲染得異常濃烈。

  4、思考:“鄉愁”應該是一樣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學們找找看詩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飾語,它們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它們又突出了四樣東西的什麼特徵?在詩中有著什麼表達效果?

  學生思考、討論並明確:“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物件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5、教師總結《鄉愁》詩的形式美:

  一是結構上寓變化於統一,節與節、句與句比較整齊對稱,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整齊中有參差;二是音樂上營造出一種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詞的重複和疊詞的運用,使全詩低迴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的運用,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美。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的戀歌。

  全班帶有深情地朗讀這首詩,並試著背誦。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1、學生欣賞余光中另一首表達鄉愁的詩作《鄉愁四韻》。

  (羅大佑演唱)

  2、比較閱讀:

  臺灣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鄉愁》(詳見課本P5)也是抒寫鄉愁的,說說它與課文在表達上各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並明確,教師補充:

  相同處:

  ⑴ 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後來赴臺灣。

  ⑵ 兩位詩人都鍾情於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文化中鄉愁的永恆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處: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她的《鄉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後對故鄉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愁》不如余光中的《鄉愁》那樣深刻。

  六、課堂小結

  今天的這堂課,我們深深地被作者那段鄉愁所感動,希望同學們能明白,不管你將來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著祖國,有著故鄉。最後,讓我們在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這首歌中結束這堂課。

  七、佈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仿照這首詩,寫一首題為《童年》的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故鄉之思

  長大後──船票──夫妻分離 主題

  後 來──墳墓──母子死別 昇華

  現 在──海峽──兩岸分離 家國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