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之渙> 王之渙的詩詞全集

王之渙的詩詞全集

王之渙的詩詞全集

  出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解】:

  1、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

  3、楊柳:指“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

  4、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韻譯】:

  黃河發源於黃土高原,高入白雲之間,

  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萬仞高山。

  莫須埋怨,羌笛吹奏摺楊柳的悲調曲,

  誰還不知道,春風歷來就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詞句註釋

  ⑴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⑵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約等於213釐米或264cm釐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佈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何須:何必。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⑸度:吹到過。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⑹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首領。拂雲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⑺來:語助詞,無義。

  (8)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

  譯文:

  【其一】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登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釋

  ①雀樓:古名鵲樓,因時有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蒲州府志》記載:“(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處,時有雀棲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陽。

  ③依:依傍。

  ④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窮:盡,使達到極點。

  ⑦千里目:眼界寬闊。

  ⑧更:再。

  譯文

  現代文譯文之一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現代文譯文之二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請再登上一層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