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淺析陶淵明《五柳先生》

淺析陶淵明《五柳先生》

淺析陶淵明《五柳先生》

  本文是作者託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沈約《宋書·隱逸傳》和蕭統的《陶淵明傳》都認為是“實錄”。從傳中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1.宅邊有五柳樹

  從“柳陰後簷,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2.好讀書

  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後,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所以又寫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息簷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4.簞瓢屢空

  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說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於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5.黔婁

  戰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鍾,想聘他任宰相,他堅辭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

  三、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裡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裡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中於發財做官。”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