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訓練及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訓練及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訓練及賞析

  導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訓練、賞析、作者簡介 ,歡迎大家閱讀和借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閱讀訓練】

  1、此詩的作者是 ,他和並稱為“初唐四傑。”

  2、下列對詩詞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送別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寫出了送行的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寫景氣勢宏偉,寓不必傷別之意。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寫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全句一掃離情別緒,把纏綿的兒女之情一筆撇開,代之以豁達錠觀的感情,表現了他不平凡的胸懷和抱負,給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句承上作結:既非遠別,又同為宦遊,雖別而如此為鄰,別時則不應有兒女之態。

  3、說說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在哪裡?

  4、本詩中你最欣賞哪一聯,請從內容或藝術手法角度作一賞析。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為什麼能成為詩歌中的不朽名句?

  6、本詩中的破題句是

  7、本詩中最能體現作者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的一聯詩句是

  8、 說說“風煙望五津”中“望”字的表達效果。

  9、“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說說它們好在哪裡。

  10、此詩中,王勃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寄予遠方朋友,表明

  【參考答案】

  1、王勃, 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B

  3、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這兩句則全無傷感之情,寫得昂揚樂觀,能給友人以安慰和鼓勵,這種對待離別的積極態度值得稱道。

  4、頸聯,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與鼓舞。

  5、作者以理性的議論展現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運用形象的比喻寫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的深情與厚誼,氣象闊大,志趣高遠,表達了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限制和空間阻隔,既是永恆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新意,成為送別詩中的不朽名句。

  6、(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8、“望”字跨越時空個,將相隔千里的兩地連在一起,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同時也為下文面對離別時的樂觀積極態度作鋪墊。

  9、這兩句一掃離別詩情感悲傷、基調低沉的特點,顯得昂揚樂觀,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

  10、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離遙遠,也會覺得近在咫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絡。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誇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並稱“初唐四傑”。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也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些詩篇流於華豔。其散文《滕王閣序》頗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