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課文分析

《蜀道難》課文分析

《蜀道難》課文分析

  1、《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詞。瑟調曲》舊題。《樂府解題》雲:“《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據這一詩題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誇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險,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風格豪放,表現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得想象力,充分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

  2、本詩是李白詩歌中的名篇,是一首對祖國山河絕美的讚歌,是我國文學史積極浪漫主義的傑作,賞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突破:

  首先是從主題上突破,這就是“知人論事”,瞭解李白的生平,要透過對李白生平得了解,知道這一篇詩歌就是以山川艱險為比興手段的揮斥幽憤之作,由此得知,詩中所寫之物並非實指而是借喻,這是一說。而名人胡震亨在《李詩通》中卻說:“白蜀人,自為蜀詠耳。言其險,更著其戒,如雲‘所守惑匪親,化為狼與豺’,風人之義遠矣。”聯絡安史之亂前後蜀地戰亂頻仍的情形,可以看出詩人的用意很可能正如胡氏所云。

  其次是從寫法上來突破,李詩素有“驚天地,泣鬼神”之稱,要準備理解浪漫主義的創造方法。它側重於主觀感情的抒發,常常需要藉助一些與之相適應的事物來曲盡其意。胸中有激情,筆底有波瀾,李白以豐富得想象,誇張的手法,生動的描繪,來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為了突出抒情的主體,詩人充分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以“上青天”來反襯上蜀道的艱難;以“六龍”“黃鶴”“猿”的不可度越來反襯蜀道的高危難行;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憤,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難;“回川”之險襯托山勢的高危;“枯松”襯托絕壁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