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講課稿及練習

《蜀道難》講課稿及練習

《蜀道難》講課稿及練習

  引言:《蜀道難》在李白詩篇最為奇麗、最為生動的一篇,是富有高度浪漫主義色彩的千古絕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蜀道難》講課稿及練習題,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蜀道難》講課稿

  第二單元欣賞七首唐詩,作者分別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隱。李、杜二人是唐代詩壇最耀眼的兩位明星,李白的歌行體詩歌想像豐富,比喻奇特,筆法誇張,韻律流轉華美,在人教社必修3編寫說明中明確欣賞這些作品,需要注意兩個方面:

  一是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本單元所選的詩歌,情感的抒發都是含蓄的,這就需要我們進入詩人所描寫的情境中細細體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讀和背誦,比如讀《蜀道難》要高亢激昂;其次要發揮想像和聯想,不僅要把詩歌描繪的景物、事態還原成腦中的圖畫,而且要設身處地,感受詩人在此種情境中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特徵。

  二是啟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古人說“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毛詩序》)。鑑賞詩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詩歌教學的重要內容。

  三是抓好朗讀和背誦。朗讀和背誦,對於詩歌教學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詩歌本來就是宜歌宜詠的,朗讀和背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檢驗理解水平,鞏固理解成果。另外,對詩歌的理解,不是單純的課堂講解所能完成的,有時還需要學生更多社會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的參與。這樣,背誦本身還具有貯存功能,可以留待詩美的緩釋。

  本課說明:

  1引導學生參照課文註釋,大體讀懂詩意,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針對單元教學目1和目標3)

  2引導學生品味這首詩的藝術特點,注意要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來談,不能泛泛而論,進而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針對單元教學目標2)

  3發揮學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比如旅遊、郊遊)和讀書經驗來理解詩歌,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目標2、3)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法。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本首詩歌的情境中,第一段能熟讀成誦。

  二、整體感知全詩的感情基調,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

  三、鑑賞本詩第一段所採用的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想象力,能嘗試著運用某些藝術手法於自己的作文中。

  教學關鍵 課前有充分的朗誦預習;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下面是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採用背景音樂古箏曲)

  2請談談你所瞭解的李白。因為學生對李白比較熟悉,所以在這裡教師給學生一個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增加對本篇學習的興趣!師生共同整理出李白的生平簡歷如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於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於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政治抱負未能實現,使得他對當時政治腐敗,獲得較深認識。天寶三載,在洛陽與詩人杜甫結交。安史之亂中,懷著平亂的志願,曾為永王幕僚,因兵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開當途。

  教師過渡:其實,李白的性格既有灑脫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執著、深沉的一面。它的情感中感傷亦如影子一樣與歡樂相隨,詩人與社會的矛盾以及詩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滿歡樂、飄逸灑脫的詩篇中,夾雜著失望的悵惘、焦慮的痛苦與孤獨的感傷。無論是希世之嘆,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對現實的.抨擊,其中往往寓藏著這種心態。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千古名篇《蜀道難》。

  3與學生交流背景資料:(課前佈置的這項作業是有意識培養學生詩歌鑑賞能力,因為詩歌鑑賞首先就要知人論世,所以訓練學生這種意識,為詩歌鑑賞打下良好基礎。)

  1《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寫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 。

  2這首詩大約是作者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長安時所作,詩中所描繪的圖景有很多是詩人的想象,因此這首詩被譽為“奇之又奇”的樂府詩。3關於這首詩的寓意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四種說法)

  教學具體過程

  一 多種形式誦讀,整體感知全篇

  1自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首先將難字、易讀錯字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讀準字音。

  其次讓學生根據書下註解大體讀懂詩意,將不能理解的語句挑出來,小組同學間探討研究,也可以向教師質疑。

  (因為詩歌本來就講究涵詠玩味,有如千年佳釀,令人沉醉,所以不宜逐句翻譯,破壞詩意美,完全可以留給學生自己揣摩和體會。)

  2 精品美讀,再讀感悟。

  說明配合蜀道畫面和背景音樂,教師進行示範朗誦。要求學生體會感情、語氣、語調節奏等,同時佈置思考題:《蜀道難》中貫穿全詩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詩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1)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全詩的主旨句。貫穿全詩始終,有一唱三嘆之效 !

  3三讀品味,其義自見

  讓學生小組間分段朗誦,體會它的效果,並請概括分析每段所詠歎的“蜀道之難”。

  (教師可提示學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一段嘆高難行。二段嘆險可畏。三段嘆戰禍之烈

  至此完成教學重點1誦讀和2整體感知全詩的感情基調,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然後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二涵詠玩味,鑑賞藝術特色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將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鑑賞詩歌的主人,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分析出本首詩歌的藝術特點。我將公佈本課研究學習主題:你認為“蜀道之難”最難在哪裡呢?是高,是險還是戰禍之酷烈?

  由此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段蜀道之高有多高,有多難!

  佈置任務:小組合作:請具體分析第一段所詠歎的“蜀道之難”。 因為第一段嘆高難行(是怎樣寫蜀道之高難行的?)

  學生經過研究討論,教師逐步引導,師生共同歸納出第一段分為兩個部分

  1蜀道來歷(介紹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2蜀道高峻(具體描寫)

  針對兩個部分,教師分別提出兩個研究問題:

  (1)“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何作用?

  明確:說明自古難行,付出重大的犧牲。增加了神秘感和浪漫主義色彩。(這一點是詩歌的常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