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課後習題解析

《蜀道難》課後習題解析

《蜀道難》課後習題解析

  一、這是一首樂府詩,以七言為主,卻有不少雜言句,節奏多變化,與散文句法相似。試給下面的詩句劃分節奏,朗讀

  幾遍,說說它們對本詩的風格起什麼作用。

  1.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3.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劍閣崢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解題指導

  這首詩較長,且內容有一定難度所以先設計此題,目的是使你初步適應這首詩節奏的變化。在完成本題時你一定要朗讀幾遍,讀出一點韻味來。但要注意:不要把這些句子讀成散文,這對領會詩人熾烈奔放的感情和飄逸的風格極為必要。這是一首雜言體詩,但跟其他詩人的這類體裁作品和李白的另一些這類體裁作品(如《將進酒》《梁甫吟》《廬山謠寄盧待御虛舟》等)相比,都有顯著的不同。這不同就在於:其中的某些句子,如練習中所列舉的,如果孤立地看,確屬散文句。但我們不這樣稱它們,因為它們畢竟是詩的整體中的一部分,只能說它們是散文化的詩句,或句法與散文近似。這當然不能隨意而為,沒有李白那樣的氣,那樣的英才,是駕馭不了的。

  參考答案

  這些詩句都彷彿是詩人在熾烈感情的驅動下,不能自已,脫口而出,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奔放豪邁的風格。

  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它重複出現三次,有什麼作用?

  解題指導

  這道題是為鑑賞詩的內容設計的。重點是前一問,後一問是對前一問的補充,意思是可以從形式入手鑑賞詩的內容。因此在完成本題時,你可以先思考後一問,然後分“蜀道之難”一句的含義。此題有一定的難度,你最好先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並瞭解詩的大意,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李白善於從民歌中吸取養料。這首詩中 “一詠三嘆”的寫法,明顯地是對《詩經》中復沓形式的繼承,同時又有很大的.發展。這一特點同你已學過的《君子于役》《無衣》等相同。

  參考答案

  詩人創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覆),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這並非簡單的重複,因為它每出現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之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

  三、回答下面的問題,體會詩人熱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飄逸的藝術風格。

  1.詩的開頭分幾層敘述蜀道的來歷?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2.細讀“上有六龍回日……坐長嘆”這幾句,說說詩人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3.詩人給這個“畏途”營造了怎樣的氣氛?

  4.寫劍閣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內容?聯絡當時的背景說說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解題指導

  這道題共含四小題:前三小題用於鑑賞詩的藝術特色,是按照課文段落順序命題的,完成本題時,你可以就詩論詩。其中第一題涉及詩人的誇張敘述和運用民間傳說的寫法,重點是第二問;第二題涉及點面結合的寫法和誇張的運用,也表現了詩人想象的豐富和奇特;第三題涉及細節的運用和誇張寫法;第四題涉及詩的寓意,應當聯絡全篇內容和時代背景進行分。

  答案

  (1.第一問:分三層:第一層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萬八千歲”為誇張敘述;第二層描述秦蜀之間重山疊嶺的地貌,“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第三層敘述蜀道來由。第二問:表現人和自然間的鬥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讚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

  (2.①“上有”四句寫的是'面'即蜀道的整體形象;“青泥”四句寫的是“點”,即青泥嶺的情況,這是點面結合。②“六龍回日”“捫參歷井”是詩人的想象。

  (3.“但見”四句渲染了悽清的氣氛;“連峰”四句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4.這一段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表明其易守難攻的特點。詩人這樣寫的意圖是告誡西遊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久居蜀地。)

  四、背誦這首詩

  解題指導

  背誦這首詩首先要分清楚其內容、結構。認真朗讀後,你會發現:第一段作者先感嘆蜀道高而難行,繼而介紹蜀道開鑿之艱難,最後極寫其高峻。第二段再嘆其險,先後從側面的景物悽清,與正面的山水險惡描寫來突出其可畏。第三段從戰爭的角度慨嘆其險,從劍閣的險要,寫到殺人的慘景。最後再現主旨句,實有申戒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