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關於李白《蜀道難》的教學反思

李白《蜀道難》的教學反思

關於李白《蜀道難》的教學反思

  《蜀道難》一詩中詩人用極度誇張的藝術手法和浪漫的思想,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向讀者展示了“蜀道之難”關於教授這篇課文,作為語文老師,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呢?

  《蜀道難》教學反思一

  從本單元開始,就接觸到最常考的詩歌階段了——唐以後的詩歌。第一首詩,就是李白的《蜀道難》。這一課不好講。一是李白的詩歌文意很清晰,反而不容易挖 掘很深;二是怎樣讓學生深刻體會李白的獨特風格;三是學生不感興趣。所以必須想辦法讓學生參與理解分析。主要採用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 明確要講哪些內容,同時分清哪些內容可以由學生自主完成,哪些內容要老師講解。對於本課,李白的風格必須由老師總結概括,而詩歌詩句的理解完全可以由學生 自主完成。於是,參照袁行霈先生的總結,我從“氣”的角度,透過例子,讓學生體會李白豪放飄逸,充沛浩大的特點。主要是氣骨、氣象、氣勢三個方面,講氣 奇、氣逸、氣壯三個特點。舉例的過程,也是給學生做了分析詩歌的範例。接著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他們從一句詩入手,選擇語言、手法、形象、思想感情中一個 方面,談談李白的詩歌風格是如何在這首詩裡展現的。

  第二,要求學生課堂交流討論,選十個學生具體講解。在師生互動中,糾正學生認識上的 偏差,講解詩歌的要點。張同學在分析“朝避猛虎,夕避長蛇”一句時,講到這裡體現了李白征服自然的勇氣,就不是非常合適的`,他忽略了後面“錦城雖雲樂,不 如早還家”一句,沒有顧及文章的寫作背景。在其他同學分析手法和語言的時候,幫助他們梳理了分析的順序和方法。學生親自實踐,收穫還是比較大的。

  第三,對於整體文意的理解,最後一個環節指導學生藉助參考書,高效的完成。

  這次練習只是讓學生初步體會分析詩歌的方法。經過多次訓練熟悉之後,還要指導他們去嘗試命題和編寫答案。以達到提升學習境界的目的。

  《蜀道難》教學反思二

  《蜀道難》,這篇課文我覺得重點在背誦,那麼如何指導學生更加容易地背誦這篇課文,就是我課堂上主要要解決的任務了。

  要背誦,當然得先理解。課文的第一層內容較少,根據層次:總嘆蜀道之高、蜀道的歷史、蜀地的交通、蜀道的由來讓學生去背誦,再強調如“鳧”“峨眉顛”“鉤”等字的書寫,效果非常不錯,學生的默寫反映上來基本能拿到滿分。

  第二三層的關係梳理得不是很有條理。第二層還好,給學生勾畫了一個人上蜀道的圖景,學生基本也能把第二層給串聯起來,但第三層的內容就講得有點含糊不清了,學生並不能很好地理解。

  是否可以畫幾幅簡單的漫畫,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整篇課文,這是值得嘗試的。

  【知識延伸】

  蜀道難中的蜀道在哪個省 具體地址在哪

  古蜀道

  從廣義上說,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在陝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後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春川,全長約1000餘公里。

  從狹義上說,僅包括四川境內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於廣元七盤關,全長約450公里。

  蜀道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峽溯江而上的水道,由雲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肅入蜀的陰平道和自漢中入蜀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範圍內的道路,這是廣義上的蜀道。

  而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則是指狹義的概念,即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堂光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