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三字經詳解: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三字經詳解: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三字經詳解: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什麼是綱,什麼是倫?三綱五倫具體指什麼?對我們現世有什麼影響?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綱是綱紀、綱領的意思,五種倫常關係之中,有人認為最重要的三條綱領就是“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僅從三綱關係的排列順序上看,就根本不是傳統文化的本 意。

  《易經》上說,有天地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父子、兄弟、朋友、君臣。這裡的三綱正好將次序大顛倒,顯然是後人為推行忠君思想搞的鬼。誰搞的鬼?董仲舒和漢武帝。

  董仲舒提出三綱,漢武帝獨尊儒術,再由班固正式記載在經學著作《白虎通義》之中。

  五倫中的每一倫都是共同體,互存共榮,誰 是誰的綱?如果硬要分出綱常,也只能說是互為己綱,大家都是綱,不是等於沒說一樣嗎?三綱的提法本就是畫蛇添足,懂了孝道自會忠君愛國。

  當然,端誰家的飯 碗就得搖誰家的旗,否則漢武帝為什麼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呢?本是百家爭鳴,變成了一家子的噪音,這與現代的人類滅絕了其他物種只留下人一樣,到時候 就只有人吃人一條路了。

  後世要打倒孔家店,主要罪名就是衝著這不合理的“三綱”來的。哪裡知道賣“三綱”的是董家店,而非孔家店。五倫十義的道理,下面還會講到,這裡就不再多解釋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春夏秋冬為四季,又叫四時,應乎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的勺柄總是圍繞著北極星轉的,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不停地轉動,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斷地推移交替,迴圈運轉,沒有窮盡。

  中國文化裡面發達最早、最系統的就是天文學,中國天文學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領先於世界的,是我國傳統科技的一部分。為什麼中國天文學發達呢?因為中國是以農 業立本、以農為主的`國家,務農的根本是不誤農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時,不能胡來。所以中國曆代都有司天監,有“天官”,專門觀測天文氣象的 變化,以此作為行政施治的根據。

  《易經》裡說:“寒來則暑往,暑往則寒來,寒暑想推,而成歲焉”。氣候與物候歷來就是農本國家的大事,遊牧民族就無所謂了,不太重視。氣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溫度、溼度和光照時間,物候則關心生物消長的節律性,偏重在生物與自然的關係。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陽最近的近日點(1.4億公里),距離最遠的遠日點(1.6億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時間的長短不一樣;地球的地軸又是歪的,自轉起來造成各地區日照強度不均衡,這就產生了四時寒暑的變化。

  根據我們中國的歷法,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為一時,四時為一歲。歲和年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年表示從今年的正月初一到來年正月初一的這一段時間,為 一個自然年。歲表示從今年的某一節氣到明年的同一節氣的一段時間,為一個迴歸年。一個自然年是365天,一個迴歸年(歲)則是365天又5小時48分46 秒。

  舉春時為例來說,春三月萬物發生,正月為孟春建寅,二月為仲春建卯,三月為季春建辰。孟春的一氣為立春,有“東風解凍、蜇蟲始振、魚上冰”三候;孟春的一節為雨水,有“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三候。四時有十二節、十二氣(二十四節氣),共計七十二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