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歌曲三字經教案

歌曲三字經教案

歌曲三字經教案

  關於歌曲三字經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歌曲三字經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意圖:

  幼兒園開展本土文化依託下的藝術活動,結合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的文化精髓,我們嘗試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國學教育。《三字經》是幼兒耳熟能詳的詩歌,它節奏明快,郎朗上口,易於幼兒吟誦,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園藝術活動開展的大背景,我設計在小班進行《三字經》的童謠音樂欣賞。設計的內容以整體欣賞,初步感知其節奏和詩歌三字成句的'特點為主,意在讓幼兒初步領略國學的風采,感知古人闡述道理的獨特手法。

  教學目標:

  1.欣賞童謠《三字經》,感知童謠歡快的節奏和琅琅上口的韻律感。

  2.初步理解三字經的基本意義和古人闡述道理的獨特手法,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教學重點:

  感知三字經童謠的韻律感。

  教學難點:

  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學準備:

  《三字經》童謠,電腦、音響裝置

  教學過程:

  一、完整欣賞童謠

  1.電腦播放《三字經》童謠,幼兒傾聽。

  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痛的歌曲,仔細聽,聽好後請你說說聽到了什麼。

  2.請幼兒說說在這首歌曲中聽到了那些歌詞。

  二、感知三字經的特點

  1.歌曲每一句歌詞都有幾個字?(三個)

  2.播放前八句歌詞,強調歌詞內容,梳理經驗:古時候的人用三個字一句的話,告訴大家一些有用的道理,這首詩歌就叫《三字經》

  三、再次欣賞童謠

  1.再次完整欣賞,感受童謠優美歡快的韻律。

  2.跟唱童謠一遍,合著音樂節奏自由擺動身體。

  分析反思:

  此次活動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沒有設計讓幼兒瞭解詩歌的深刻寓意,只在於讓幼兒感受童謠的韻律感和琅琅上口的節奏感,透過對中國古文化的初步感知來引發幼兒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從而產生探究本土文化的慾望。

  只是,《三字經》的童謠相對過長,對於小班集體教學活動來說,整首欣賞的時間佔據的較多,考慮應該在日常自由活動中予以滲透或剪輯歌曲,以前半首的樂曲的欣賞為主,讓幼兒有更多交流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