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藝術美現代抒情散文

藝術美現代抒情散文

藝術美現代抒情散文

  藝術美是人的創造物,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是人類勞動和思想的結果。藝術美是現實美的昇華,是對現實美的反映,是美的集中表現,是美的高階形態。藝術美的特性有可視性、動態性、抒情性、文學性、時代性等;藝術美是藝術家依據現實生活,運用審美意象活動和操作技巧,呈現給人們的審美意象。藝術作品的審美特徵比現實生活中的美更加純粹,且更具魅力。藝術美作為美的高階形態,有著不同於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其他型別美的獨有特徵。藝術美與生活美的關聯、藝術的內容美與形式美的關係、藝術美的多樣性、藝術美的創造應該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藝術美的創造應該參考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

  藝術美的來源,長期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藝術品的美是根源於客觀物質存在的美的,它是現實生活美的反映,雖然它是集中概括的反映。藝術美的本質藝術美是藝術作品中的美,是美的理想化的形態,它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又高於現實生活,是經過審美理想的過濾和情感集中創造出來的。藝術美的本質則是透過人的審美意識的集中化了的物質形態,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觀感。

  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生的美,心靈和它的產品比自然和它的現象高多少,藝術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從形式看,任何一個無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經過了人的頭腦,也就比任何一個自然的產品要高些,因為這種幻想見出心靈活動和自由。藝術美的基本條件,即透過人為藝術加工,做典型化的處理,較之一般的社會美、自然美更精粹、更集中、更高階;另一方面,藝術美是藝術家辛勤勞動的結晶,是藝術家智慧、才能、思想、情感等本質力量物件化的產物,故在美的層次上是最高層次。

  藝術美是藝術家的審美意識的物化,它閃耀著藝術家的心靈智慧之光,燃燒著藝術家的熾熱的情感。藝術美充分發揮作家藝術家“頭腦”的審美創造能力,藝術家辛勤勞動創造的成果,具體表現為自然美、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文學(包括詩、詞、歌、賦、小說等)美等等;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貢獻,他們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從醜的表象中發覺美的存在,將醜有條件地轉化為美。同時,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個藝術道理,即藝術美不僅不排斥現實醜,而且能夠透過接納與分析,使現實醜成為藝術美,使生活美、生活醜經過藝術發現、發明和創造,昇華或轉化為藝術美。藝術美的最突出特徵是以情動人藝術美總要傳達出一定的審美情感,讓欣賞者從情感上產生波斕,在情緒上受到感染,使心靈得到淨化。

  藝術審美一般由三個層次構成,這就是藝術語言、藝術意象和藝術意蘊。綜合性審美特徵其對藝術美的追求停留在語言、意象和意蘊等三個層面上,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體現為聲音美、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藝術美是用物態化形式體現出來的人類審美意識的積極效果,是藝術家透過藝術形象對現實生活中的美與醜的真實反映,所以不僅生活美可以成為藝術美,而且生活醜同樣也可以成為藝術美,它是構成藝術美的有機體。比如色彩語言,作畫時用什麼顏色,現實中本來就存在著很多種顏色,青草樹木的綠色、紅花綠葉、碧水藍天、白石黃土、清風彩虹、白、黃、黑、棕的各色人種,還有表現美術色調的冷暖、深淺、濃淡,這些色彩語言在美術創作中的運用,無不來自創作主體對現實生活、物質世界。

  藝術美是按照美的規律併為著美的目的而創造的事物的美。從美術創作的過程,從美術語言特徵分析論證,藝術美可以超越現實生活的美,但又來源於現實生活,現實生活是美術作品藝術美的源泉。例如,人們在欣賞一幅美術作品時,大都是以美感進入視覺和感知,這種美感,一是現實美,二是藝術美,美術反映現實美,美術創造藝術美。用美的風格去創造藝術美,使藝術個性彰顯藝術美的豐富性,彰顯藝術美的差異性,彰顯藝術修養的必要性。藝術美是透過對材質與技藝美的傳承、形式與功能美的創新這兩種途徑相結合的方式,再現刻漆藝術美的價值的觀點,闡明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傳承是手段,創新是目的,兩者應該緊密相連、互相作用才能體現刻漆藝術美的真正價值。

  藝術又是審美的創造,是美的集中體現。藝術源於生命衝動又促進生命向更高品位發展,實現生命活力追求的.審美超越。因而藝術不僅僅是生命的形式,藝術裡面有最高的美。它在審美地觀照生命、引導生命的同時實現生命的超越與昇華。在藝術畫廊中我們能酣暢淋漓地領略生命之美的神韻,在藝術理論領域內我們更會發現,生命已成為美學大廈的支點。

  從功能的角度來看,實踐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構功能、轉換性的轉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構功能,它們對應著實踐的自由、準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審美領域相應地產生柔美(優美),剛美(崇高)和幽默、滑稽,醜。實踐的這些功能透過審美形態制約和影響文學藝術的形態和發展。實踐的建構功能透過柔美(優美)的審美形態而產生自由的,和諧、陰柔的文學藝術形態;實踐的轉化功能透過剛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審美形態而產生準自由的,激盪、陽剛的文學藝術形態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錯的文學藝術形態,並實現文學藝術由古典型藝術轉化為近代型藝術;實踐的解構功能透過醜的審美形態而產生異化。

  審美是生命的需要,美的意義在於審美的凝聚功能、審美的協調功能、審美的陶冶功能;作為人的一種自然本性,人們總是喜愛那些具有真實性、和諧性、規律性、簡單性及對稱性、統一性的事物,而這正是通常的審美準則。生命的昇華是人的生命審美溯源:審美是對人體生命自身的觀照,這種樸素的對於生命的審美觀照是人體裝飾,也有意無意地滿足了生命的審美需要,因此,審美是生命的最高需要。在這種超越性的需要滿足了生命實現中的超越與昇華,使人的審美世界恢復了人性的尊嚴。

  審美意象就是美,是美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以審美意象為核心構築審美理論,並透過超感性的審美方式將藝術與人生問題、生命意識結合起來,為藝術、審美與人生美學、生命美學架起了一座橋樑。意象包含著感性形象層與價值判斷層,前者構成文學藝術的邏輯起點,後者才是美學的元範疇。

  美是人們在想象世界中的自由創造,藝術作品就是自由想象的產物,它揭示了人的真實存在,反映了人的命運。美學思想把美的活動由藝術的領域延伸至現實世界與人生境界緊密結合,對自由使人擺脫了慾望的支配,超越了世俗禮法,以藝術創造和欣賞實現了精神的自由安頓和獨立自存。從某種審美觀點出發,採取他認為最美的藝術形式來塑造藝術形象,把客觀存在的美和作者審美情趣融為一體。所以,藝術美最容易喚起讀者的美感。從而開拓了美學的新境界。

  美透過對最直接的生命活動一審美活動的激發、培養與引導,使生命朝著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趨動,同時也激發和培養生命的感悟力、鑑賞力、創造力等生命潛能。強調人的生命意識的全面開發,拯救感性中沉淪的大眾。指出生命的美學追求是使生命沉浸在詩意的美學氛圍中的永恆追求,點明本文生命與美的探尋的現實意義,表達塑造審美人生的願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哪兒有生活,哪兒就有美;哪兒有人群,哪兒就能產生美感。任何事物,凡是我們在那裡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與生命作為精神文明的豐碑永遠聳立在人民的心中,永遠放射著美的燦爛光輝,給人以強烈的美感,感動和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人們,使人的心靈、品格、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