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野狐禪經典散文

野狐禪經典散文

野狐禪經典散文

  一字之誤,淪為野狐;然後,一字之正,復為人身。這是唐代百丈懷海禪師《語錄》中記述的一則公案:

  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隨眾散去。一日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對雲:‘不落因果’,墜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師雲:“汝但問”。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雲:“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雲:“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師令維那白棰告眾:“齋後普請送亡僧”。大眾不能詳。師領眾至山後巖下,以杖挑出一死狐,乃依法火葬。至晚參,師舉前因緣次,黃檗便問:“古人錯對一轉語,落在野狐身。今日轉轉不錯是如何”。師雲:“近前來,向汝道”。黃檗近前,打師一掌。師拍手笑雲:“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鬚鬍”。

  百丈禪師每日上堂講經說法,一位老人經常來聽講,每次聽講後就隨著聽眾的散場而離去。有一日,老人聽講之後並不離去,百丈禪師問老人:“下面站著的是誰”。老人說:“我是迦葉佛時代(釋迦牟尼佛之前的過去七佛之一)住在這座山上的,有個向我學習的人問我:‘修習崇高的佛法的人,還會處身於十二因緣和六道輪迴的因果報應之中嗎’。我說:‘不會的,不會處身於因果報應的’。結果,我成了這座山上的野狐狸。今天,我有話想請教大和尚您”。百丈禪師說:“你有話儘管問”。老人就問百丈禪師:“修習崇高的佛法的人還會處身在因果報應之中嗎”。百丈禪師回答:“會的,照樣也是不可以將因果報應忽略或抹殺掉的”。老人聽後,得到了大徹大悟,向百丈禪師告辭:“我已經脫離了狐狸身重新做回了人,就住在山後面。希望大和尚您能夠按照僧人的喪葬儀式給我火化送葬”。百丈禪師立即命令禪堂的負責人敲響板棰召集僧眾宣佈:“中午吃飯之後請全寺大眾給一個去世了的僧人送葬”。僧眾不知這是為何,因為寺內近日沒誰去世。百丈禪師親自帶領僧眾到後山的巖崖下面,用手杖掘出一具狐狸的死屍,然後按照僧人的喪葬儀式進行火化、下葬。到了晚上僧眾們打坐習禪的時候,百丈禪師的大弟子黃檗禪師問師父:“已經作古的老人只是一個字錯誤地回答了別人的提問,從人變成了野狐狸。那麼,今天師父您正確地回答並糾正了那老人的錯誤,這又是什麼個道理”。百丈禪師說:“你到我面前來,我告訴你”。黃檗禪師走上前去伸手打了百丈禪師一掌。百丈禪師拍了拍黃檗禪師的手,笑著說:“正要說鬍鬚是紅色的,居然就碰見紅鬍鬚了嗎”。

  這個公案,就是後來所謂的“野狐禪”。

  它以寓言方式,說明了世間的因果鏈是誰也脫不出的'。修行人與不修行的人,同樣不能將因果關係忽略或抹殺。自以為是修習佛法與禪便可以超於常人的不在因果鏈中,這隻會淪為野狐。

  當然,這段文字,乃是說法示理的公案,並非史實。後來的佛教徒將這個公案當作史實,乃是對佛教迷信的結果。其實,佛教反對迷信(盲目相信而入迷),提倡正信(相信某一事物必先經過懷疑,等懷疑解答後才可以相信)。

  佛教的慈悲濟世,是以十二因緣、六道輪迴的因果報應學說為根本。宣揚這個學說來勸說世人,是佛教徒弘法利生的主要內容。對中國佛教來說,禪宗是由佛法派生的。因此,禪者不可脫離開因果報應學說去參究別的東西。務必不昧因果,方是真禪。

  狐狸,是很狡猾的,好比是人們奸邪奇詭的黠慧(智慧,有正智、黠慧之分;正而明,黠而邪。明,在於客觀、公正、寬容;邪,在於主觀、偏執、唯己)。而禪,雖然發自於智慧,但如果不正而邪,那麼,佛教慈悲濟世的旨趣就會讓佛教徒假公濟私(於是,地獄門前僧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