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周至散文
不能追朔歷史的足跡,使我知識的淺薄。印象裡記得當年古文厚積的岳父總喜歡講二曲李顒先生的軼事。他特好二曲先生為周至撰寫的名聯:周山培德德高,至水養性性和。當時因年齡的關係,不甚理解這幅對聯的意思。只是記得周至二字代表山曲水曲的意思,所以關中大儒李顒先生便並收
二美,成了山曲水曲的二曲先生。最近走在街上,看見許多出租車上打出“周至精神”的廣告字幕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岳父用行書書寫的二曲先生的'中堂名聯來。
我是一個喜愛山水和清靜的人,家住渭河邊,自小受水的薰陶,性格里有更多的柔弱,及至成人後在山區從教快三十年,更感悟了山的堅毅。如今對山水對家鄉周至深厚的愛意。
不必說翠峰畫屏,仙遊妙境,首陽旭日,渭水錦帶。也不必追老子的青牛,樂天的詩賦。《道德經》的博大深厚,《長恨歌》的纏綿悱惻…….歷史畢竟是過去的一頁,光陰的腳步從未有停歇的跡象。我們生活在一個歷史上從未到達的盛世!現實是暫新的,生活是嶄新的,周至是嶄新的。當人們的生活走出解決溫飽困境的時候,我想起一句廣告詞“品質生活”。不要說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也正是這種無止境的追求改變了現實,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周至人在追求與創造中努力打造周山至水新家園。
看周至大地上,秦嶺佳果獼猴桃正連片成一座座示範園、生態園、觀光園。現代農業正改變著千百年來古老的農耕習慣。亞柏裕盛的苗木花卉。終南的無公害蔬菜,竹峪的油桃正以各種特色農業展示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道文化展示區的旅遊開發,集賢產業園的興起,周至新城的規劃正以地標的形式點綴在周至人新繪製的版圖上。住在財神的故里,這金周至的名譽應該不是浪得虛名。心花如同縣城南大門的彩燈絢爛的盛開著。
當年聖哲老子留戀這片山水,青牛已去,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馬融苦讀石室,皇帝三召也不肯離去;白居易留戀這片山水,留下傳世佳作《長恨歌》,又有多少歌頌周山至水的佳作啊!文化是這片土地上最濃厚的氣息,誕生了關中大儒李顒等代代傳承的名家。今天又有許多在周山至水這個文化歷史積澱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新人,在《周山至水》、《周至文藝》、《二曲散文》裡成長著,冶煉著。
一個人的認識和視角是有一定侷限性的。我僅僅能從我所認識的和所能接觸的範圍用笨拙的筆介紹我所熱愛這片熱土,欣逢中共周至縣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召開。我想寫一首詩來歌頌這片土地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們。但我的詩很蹩腳,是寫不出周至詩意的。我想:各位代表一定能賦一首有意境的《詩意周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