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跡的奧秘說明文範文
今天我整理書房的時候,翻出了很多小學時的作業本。這些本子都亂七八糟地堆在書架上。作業本上的字跡有鉛筆的,鋼筆的,還有圓珠筆的。這些黑黑藍藍的字跡,粗細各不相同,清晰程度也不同。這是為什麼呢?就這個問題,我做了個小實驗。
首先,我上網查了一下紙的構造。原來,紙的主要成分是微細的纖維。我還了解到這三種筆芯或筆墨的成分:鉛筆的筆芯由石墨與黏土攪拌燒製而成;鋼筆的墨水則是一種染料;圓珠筆的墨水是由油和特殊顏料調配而成的。
接著,我找來三種紙:光滑的列印紙,粗糙的素描紙,還有平時的作業本的紙,它並不光滑,但凹凸面較為細小、緊密。我用鉛筆、鋼筆和圓珠筆分別在三種紙上畫了一條直線,結果發現——
列印紙上除了鉛筆畫的直線較為模糊外,其它兩條線都清晰可見。用布一抹,鋼筆畫的直線幾乎消失,而圓珠筆畫的直線卻維持原狀。
素描紙上的三條直線區別較大:鉛筆畫的直線斷斷續續,像一排整齊的芝麻撒在上面;鋼筆畫的直線的邊緣伸出許多細小的`毛邊,就像一條毛毛蟲;圓珠筆畫的直線連續而圓潤,整齊光滑,並沒有毛邊。
在普通作業本的紙上,三條直線區別不大。
我在放大鏡和網際網路的幫助下,得出了我的研究成果。原來,用鉛筆寫字時,鉛粉是附著在紙的表面上的。素描紙凹凸不平,鉛粉是附在了凸面上,而筆尖未能經過的凹面就沒有留下痕跡,因此線條斷斷續續。列印紙上鉛粉不容易吸附,所以只留下了一道模模糊糊的痕跡。
鋼筆和圓珠筆的筆墨能夠滲入紙的纖維,而圓珠筆的筆墨中含有油,吸附力較強,留下的痕跡也較為圓潤。但是由於這些油時間長了會外滲,影響字跡的清晰度和書面的整潔。因為大家作業本上的字大都為黑色,藍筆寫的字與整體反差較大,所以,看上去比較美觀。
大家應該都明白了:筆之所以能在紙上留下不同的痕跡,是由紙的光滑度和筆墨的成分決定的。你知道這個奧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