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秋節>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通用39篇)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通用39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風俗作文(通用39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

  中秋節,每到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與家人共賞那皎潔的月亮,中秋是團圓時節,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潔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層厚厚的冰霜,月是對親人懷念的寄託,很多古代詩人都用月亮寄託過內心的思念之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用月亮表達內心的情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用來抒發內心的憂愁。

  每逢八月十五時,家家戶戶都忙裡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氣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節的夜晚,大家都會紛紛的將桌子、椅子、月餅、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裡,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

  一起說笑、一起看那豔麗的月亮、一起分享著零食。可中秋時,“月餅”是不可少的。月餅分有各種各樣的,有多樣式、有多種味的。月餅有圓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黃的、香芋的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愛豆沙和蛋黃陷的,最愛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黃月餅味道很美味,吃起來也挺油膩的,味道特別柔軟的。豆沙月餅好像裡面是裝的紅糖,一般人都不愛吃這味,因為太甜了太膩,我比較愛吃甜的。香芋月餅特美味,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們都比較愛吃水果陷的月餅,可我最不愛吃那種口味,因為水果陷的月餅吃起來不太鬆軟,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會吐出來。人都有個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這樣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餅口味陷了,賞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說有笑了。

  這就是——中秋節的風俗了。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

  我是一個生活在小鄉村的人,鄉村儘管沒有城市裡那麼喧譁,沒有城市裡那麼美麗,可是我們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

  我的家鄉在青田,每縫過年過節都會有很多的習俗,也正是這些習俗填滿了我們快樂的細胞!而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卻從來都不知道我們這種快樂,更加沒有體會過家鄉習俗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下面,我就帶城市裡面的人們走進鄉村。

  我們這邊的過節在我看來都是一些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的精髓就在於過節的這些習俗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令我記憶深刻的節日習俗!過春節的時候每家每戶門前都貼著春聯,小孩們都會放鞭炮,大人們則是在一旁“欣賞”或者是自己也上場。比大人們幸運的一點是小孩往往都有壓歲包收!到了半夜12點的時候,原本已經安靜下來的小鎮將會再次熱鬧起來,煙花和炮竹會再次響起,為我們的小鎮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過端午節時,人們往往都是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貼五毒等。

  中秋節是一個特別的節日,每到這個節日時,每一家人都會聚在一起坐在院子裡吃著香噴噴的月餅,欣賞著美麗的夜色,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七夕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我們這邊過七夕的時候,往往都是一對對的戀人出行去各個地方玩耍。元宵是我最最喜歡的一個節日,每到這一天我都會和朋友或者是同學去一些地方看煙花,煙花匯演沒開始,在那周圍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觀賞的隊伍長得像一條龍。

  這就是我的家鄉,我們這兒的人隨時隨刻歡迎你來這遊玩!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

  中秋福建風俗是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中秋夜燒塔在廣東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江南一帶的風俗和美食有關。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

  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天府之國的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4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5

  當夜幕悄悄降臨以後,爸爸、媽媽、妹妹和我一起來到屋外,準備欣賞那八月十五的月兒,我還一邊吟唱著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看,那帶著一圈圈金環的月兒終於從房後升起來了!她,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地穿過一綹綹輕煙似的白雲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了。她圓得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豐富的想象……

  嫦娥,偷吃仙藥,從此住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永遠砍不斷的桂樹;小玉兔兒,在廣寒宮裡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去和嫦娥做伴,多想去慰問受苦的吳剛,多想去逗逗那可愛的小玉兔啊……

  可你又那麼遙遠,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那麼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地球的妖女,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故鄉的外婆、外公和兒時的朋友來,這豈不正應了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詩句的意境麼!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裡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餅的傳說,我又想起大連的朋友,一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6

  記得小時候,我和弟弟隨媽媽在城市裡生活。那時候,家裡面很窮。過中秋節了,城裡的孩子都有月餅吃。我倆也纏著媽媽。想要討一口月餅吃。媽媽帶著我們倆從家裡出來,在金蝦巷裡轉悠。

  金蝦巷跟現在完全不是一個樣。那時候,馬路很窄,馬路兩邊擺滿了小攤,賣服裝的,賣水果的,賣書的,總之賣什麼的都有。賣的所有的東西對我和弟弟來說,都是那麼讓我們奢望的東西。

  媽媽帶我們到一個用鐵皮搭著的小店裡,給我們買了一塊月餅,那時候的月餅,也不象現在品種繁多。那時候的月餅餡好象都是冰糖加果條仁吧,咬在口裡,硬梆梆的。那也是一直到現在,我都不愛吃月餅的原因。小時候,對月餅的印象就不是很好。媽媽看著我們姐弟倆分一塊月餅吃,幸福笑了。

  第二次有中秋節的印象是在我高一那一年。那一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市重點高中。軍訓結束後,中秋節也來臨了。學校放假。回到家裡,那時候正是農忙,在鎮裡幹活的爸爸買回來幾個大梨,幾個大桔子擺在門前。那是我有生以來從來沒有見過的大。一輪紅紅的明月正掛在門前的柳樹上,門前稻坪上正擺著打了頭遍的稻子,媽媽在廚房裡忙著做晚飯,爸爸跟我講:跟梅姐講,軍訓你曬黑的象鍋的反面了。呵呵。爸爸幸福的笑了。

  這是我三十幾年以來,唯一記得住的中秋節。

  不知道在以後的歲月裡,還有多少箇中秋節會在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

  也許永遠不會再有了。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7

  今天,媽媽帶著我一起到鄉下奶奶家過中秋節。我心裡就別提有多高興了。因為我已經好久不去奶奶家了。

  路上,我讓媽媽幫我買了一個花,還挺貴的,我和媽媽都也點不捨,但媽媽還是買了。“奶奶,奶奶,我們回來了!”還沒到家門口我就大聲地嚷嚷。爺爺、奶奶忙著出來迎我們,我提著月餅給奶奶,奶奶的眼睛笑成一條線。

  奶奶準備了一桌子的菜,我邊吃邊聊,不知不覺夜已很深了。爺爺對奶奶說:“快收拾,收拾準備祭月。”奶奶連忙把準備好的月餅、水果、粟子、菱角、花生等一樣樣擺放在大場中心的桌子上。最中央擺放的是奶奶親手做的大圓餅,好大好圓就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爺爺把早就準備好的鞭炮和我帶的煙花擺放到安全的場邊上,看奶奶已擺好了桌子,我就拿著打火機點燃了鞭炮和煙花。看著天空綻放的煙花,我都已分不清哪是閃閃的繁星,哪是美麗的煙花了。我開心得手舞足蹈。

  我多麼希望每天都過節啊!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8

  看我吃完,母親提著籃子要走。臨走說,“已經這樣了,得想辦法掙錢,買包衛生紙都是需要錢的!”我的心被震撼了,一個女人,連一包衛生紙的錢都要用來賒欠,簡直太無能太丟人了……

  我們老家,中秋節的風俗是“看閨女”。孃家人拿上幾包月餅,買上一些水果,頭晌就到了。要趕上農忙,也是耽誤不得的,否則,會讓婆家人笑話或看不起。

  可是今年,我知道母親鐵定了不會來的。因為,我讓母親生氣了,並且失望透頂,傷心欲絕。我的婚姻,母親是反對的,我愛人的家境平平,而以我的條件本可以找個更好的。母親認定我跟著他會吃苦,所以堅決反對。但我最終不顧母親的感受,義無反顧的結了婚,併為他辭去了令人羨慕的正式工作。這下,母親更是發狠和我斷絕母女關係,沒有我這樣的女兒。

  其實,這一切的初衷本來是好的,想著只要努力打拼,就會幹一番事業,就會贏得母親的諒解。可事與願違,我們失敗了,敗得很慘。說了你也許不相信,一日三餐幾乎都成了問題,所有的同學朋友,這家一百,那家二百,幾乎都借遍了,只是為了用來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我幾乎要崩潰了,昏昏然不知我的道路在何方,不知以後的路該怎麼走。一天到晚的,除了昏昏欲睡打發時間,暫時忘卻煩惱,沒什麼可做的了。所以,中秋節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母親是斷然不會來的,這樣的女兒不要也罷。

  可是,母親來了。我揉了揉雙眼,幾乎不相信這是真的。母親手裡提個籃子,籃子裡裝滿了東西,上面蓋一塊紅布。我又揉了揉眼睛,因為我的眼裡噙滿了淚水,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母親也不說話,從籃子裡依次拿出了月餅,雞蛋和蘋果

  你能想象出那月餅有多麼的美味,我就在母親面前吃著,紅的絲綠的絲。小時候只能每人分半塊月餅的時候,也沒這時的美味。

  看我吃完,母親提著籃子要走。臨走說,“已經這樣了,得想辦法掙錢,買包衛生紙都是需要錢的!”我的心被震撼了,一個女人,連一包衛生紙的錢都要用來賒欠,簡直太無能太丟人了。

  母親提著空空的籃子走了,後來母親說,在回村的路上摘了些野菜放在籃子裡裝回了家,因為,沒有誰會把所有的禮品都留下。

  第二天,也就是農曆的八月十六,我就整裝一新出去找工作了,並很快找到了一份,也由此度過了我最困難的時期。

  如今,我身在外地,可母親依然每年的中秋節都要到我婆家去,提著籃子,籃子裡裝著月餅。我知道母親的心,她是告訴我的婆家人,無論什麼時候,我閨女是有人疼的,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9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0

  在湖南的衡陽有“中秋晚,有送瓜”的習俗。凡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於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於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於床,以被覆之,門中唸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後,即剖食之。在衡陽,凡是村裡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裡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

  此外,湖南的其他地區也有以瓜送子的習俗,與衡陽類似,中秋節晚上,趁主人賞月不在屋時,要好的鄰居就秘密地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須是已經有兒女的人。他們先選中村裡最惡的一戶人家的瓜圓,從園中偷一隻大冬瓜,在瓜上畫娃娃的面目,再用一節五寸長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內,順著竹管往裡灌水,直到灌滿為止。

  送子人將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窩中,等主人回房睡覺時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動,水便順著竹管流了出來,就像小孩尿床一樣。而丟瓜的人家一早起來便罵,據說,罵得越兇,將來生的娃娃越健壯。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兒女,其兒女便要拜送子的人為“乾爹”、“乾媽”。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1

  中秋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具有獨特風俗的節日,也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這個節日的風俗很多,例如吃月餅,燃燈賞月等等蘇。東坡曾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餡。”可見從古代起,大家就很重視這節日了。

  幼兒園時,我也開始重視這些節日了。中秋前一天,老師讓大家做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特燈籠。我們各個興致勃勃拿起各種各樣的工具加工自己的燈籠,有小兔燈,小熊燈,小狗燈等可愛又耐看的燈籠。

  製作過程中,老師還講述著關於中秋節的來源:“中秋節已經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了,它與其餘幾個傳統節日一樣,都是慢慢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後來也有貴人,文人學士仿效起來。李白這位詩人便是其中一員。對月亮祭拜這個習俗也就流傳到明天而月下,遊玩於許多中秋習俗,都是人們對生活無限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時的我怎麼活聽得懂呢?長大了看到這些話才覺得饒有趣味。

  中秋那晚,我與家人們一起閒逛著。到了那條掛滿五彩繽紛的燈籠的街上,我們漫步在這燈籠的世界裡,細細觀賞栩栩如生的玉兔燈,形象逼真的月亮燈。樸素古典的功能,各式各樣的燈籠,造型優美美不勝收,令人眼花繚亂。那時年紀還小,也不太講究,只是把燈掛在了高處。在燈光的映襯下,一個個燈籠活靈活現的。再加上我們細心設定的燈謎,這些燈籠也變得更加有趣。遠望時如同星星一般,若隱若現,璀璨奪目。

  蕩悠了許久,我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這條燈火通明的街道。

  長大了,再回想起這些往事,不禁笑出了聲。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2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且以圓月為象徵,稱中秋為團圓節。又因為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遊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於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於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於“中秋節”的文字。

  關於中秋節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雲錦、何湘妃合撰的《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國家,家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後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後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傑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絡。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了。到宋朝,節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3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來了,我想:今天,秋天來臨了,是豐收的季節,好多水果都成熟了,我最愛吃的梨也成熟了,我建議大家去梨園梨過這個中秋節吧。想到這兒,我就對爸爸、媽媽、姥姥、姥爺說:“我們去剛剛豐收的梨園去摘梨吧。帶上一大盒月餅在梨樹下吃過這個中秋節,該多好呀!”“嗯,這個建議不錯。”姥姥、姥爺說,“好,就這麼定了。”爸爸說。所以一家人帶著月餅出發了。

  在去梨園的路上,兩邊的果樹都結滿了果子,進了梨園所在的村子,路兩邊的景象讓我驚呆了,每一顆果樹上都滿滿的結著果子,每個果子都穿上一身塑膠大衣,防止蝗蟲。到了梨園,下了車,打著傘,就感覺到陣陣秋風吹拂到我的臉上,進了梨園,我有了一個新發現:剛進村子裡的時候,果子都套的是透明塑膠袋,可以看見裡面是蘋果,現在梨園裡的梨卻套的是紅色的紙袋子,我想:因該是便以區分吧。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你真細心。”我好開心呀!

  看到果園裡枝葉茂密的樹枝上掛著一個個的梨,微風一吹,好像吊著許多鈴鐺一樣,一陣沁人心脾的清香迎面撲來,讓人饞涎欲滴,見到這個情景,不由分說,我快步來到樹下,想自己摘幾個梨解解饞,可沒想到,這些梨娃娃好像專和我作對,不管怎麼拽,就是不下來,姥姥見狀連忙阻止我:“這樣可不行,要是硬拽會把梨柄破壞,就會影響明年梨的產量。”我趕緊隨著姥姥示範的樣子用手握住梨,輕輕地往上一託,梨柄會很輕鬆地離開樹枝,梨就摘下來了。就這樣我們輕鬆的摘了一筐又一筐,雖然很累,可我看到梨娃娃一個個在樹枝間晃動著身子衝我笑,勞累已經跑到九霄雲外了。

  摘完了梨,就掏出月餅開始吃,味道很多,有芝麻餡兒的、蛋黃餡兒的……真好吃,吃完了,就下雨了,本來還想著在梨樹下多呆一會兒賞月呢,可是現在不行了,所以我們就依依不捨的回家了,我想:“要是今晚的月亮能出來就好了,想著,我就不知不覺的吟誦起了我曾學過的那首關於月亮的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這個中秋節過得真快樂呀!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4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秋》中寫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的就是祈願全天下的有情人都能長相廝守,都能在這一天相聚、團圓,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雖然天公不作美,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不停,但卻絲毫不能阻擋人們回家的腳步。大街上車水馬龍,人們提著大包小包,打著雨傘、披著雨衣,行色匆匆,似乎心中在想:不管下多雨,我今天一定要回家與親人團圓!

  儘管媽媽的單位發了月餅,可是奶奶仍然自己和了面,並讓爺爺冒雨到商店買來了酵母和燒鹼,她老人家要自己親自動手烙糖餅。面終於發好了,只見奶奶將燒鹼化成溶液倒進面中,酸酸的面在與燒鹼進行中和反應後一下子沒了酸味;奶奶又將芝麻糖餡子包進麵糰中,拍成圓圓的餅子,整齊地擺放在面板上,最後的一道工序就是烙了。只見奶奶拿出一個平底的鍋,這是專門烙餅的鍋,把火調得小小的,在上面慢慢地烘烤,不一會,糖餅的香味就在家中瀰漫開來,到處都是,聞幾口就忍不住流下口水。因為媽媽要上晚班,所以我們家在中午做了好多菜,還喝了酒。我以水當酒,祝願爺爺奶奶健康長壽,祝願爸爸媽媽工作順利,也祝願自己學習進步!

  媽媽臨行前,爸爸深情地說:“今天是團圓節,你要早點回家,我和孩子等你……”從爸爸的話裡,我再一次感受到中秋——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魅力。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5

  中秋節到了,我要回外婆家過中秋節。我非常高興,因為我又能見到外公,外婆了。我坐上爸爸的車子。途中,我想站天窗,爸爸不讓,我心想:這個爸爸,買個有天窗的車子不就是給我站的嗎?哼!到了外婆家,一走進家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味——是老鴨湯!我最喜歡喝的湯。香香的,一聞就讓人讒。中秋節一到,我的最愛就都出來了,什麼鴨翅,雞爪,鴨脖——特別是我的小舅,一連吃了好幾個雞爪,才留兩個給我吃,當時我就想:哼!這個臭小舅,外婆明明是留給我吃的,你卻快吃光光了,早知道不拿出來了。吃飯的時候,大家說說笑笑,唯獨大舅沒回來。

  我跳舞的時候,一不小心踩到了扇子,摔了個大屁墩,搞得全家哈哈大笑,我心想:我給你們跳舞,你們居然還笑我?!這個中秋節雖然很快樂,但我的屁股卻遭殃了。唉,真疼!

  在中秋節那天,我去了姐姐的姥姥家玩,我喜歡焚燒玉米皮,但這不是關鍵,我們把藏在玉米皮裡的蟲子收集在一個露露瓶子裡,我們先把幾條蟲子放在另一個露露瓶裡,然後用火燒,我們觀察它們,起初沒有異常,漸漸的,它們開始往上爬,可惜爬不上。有的縮成一團,有的不動了,你們是不是覺得很噁心,後面還有更噁心的。

  姐姐把剩下的蟲在它們的瓶子裡放點菜,調料之類的東西,用火燒,漸漸的,水開了,蟲子肯定燒死了。現在,想想都噁心。

  這個中秋節,是我最難忘的。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6

  一到那裡,天就下起了小雨,媽媽立刻說道:“你們看這天,這雨早不下晚不下,偏偏這時候下。”可我還是玩起來了。還沒到晚上,月亮還沒出來,於是我就玩起了搭城堡,我先挖來沙子搭起支柱和城牆,再挖了一個堤壩防止“洪水”湧進來。忙了好一會兒,雖然搭的不高,但是我已經滿頭大汗了,只覺得十個手指都麻麻酸酸了,這時,從沒幹過髒活的爸爸看了心疼了,也蹲下來跟我一起挖來沙子搭起了城堡。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城牆壘的更高了,堤壩更堅固了。我突然來了靈感,在城堡裡面寫上四個大字:“中秋快樂”。完工了,我們一家人開心的笑了。這時我發現爸爸的額頭上豆大的汗水滴下來,我看了好心酸。

  大約又過了半小時,月亮悄悄地從山的那一頭出來了,我就目不睛的看著它一點點的露出來,哇!好大好圓的月亮啊!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次怎麼十五就圓了啊?我想,這月亮一定也受感動了吧。忽然,天空有十幾盞孔明燈飄忽不定的飛著,其中有一隻飛向了月亮。此時此刻,我覺得這月亮猶如父母的愛,而飛向月亮的孔明燈,就是我那幼小的心靈。

  我真的感謝父母能帶我來炎亭過這特別的中秋節。父母的愛是不可比喻的,那既是無私的,也是高尚的。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7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夜已經深了,可我卻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電視上說: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如果錯過了機會,需要等到八年以後呢。那時我都要面臨高考了,越想越期待,怎麼也睡不著了。於是,我叫起爸爸和媽媽,我們一起坐在床前賞月。

  爸爸端來了一盒月餅與一盤葡萄,放在窗臺上,我和媽媽會意的拿起了一塊月餅吃了起來。望著圓圓的月亮,吃著香甜的月餅,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想起了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古朗月行》中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又疑遙臺鏡,飛在青雲端”。

  今晚的月亮真是又圓又亮,好像一面大鏡子一樣高高的掛在天空上。我在想:嫦娥是否會帶著她心愛白玉兔從月宮下到凡間,藏在了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還是她一個人留在月宮裡,為自己以前愉靈藥的事情而後悔?

  看著天空上碩大碩大的月亮,我感到十分的新奇,這才是我看到過的最圓的月亮呢!向外放眼一看,有許多人家都在觀賞月亮呢。有句話說:月是故鄉明。我覺得家鄉今晚的月亮才是最亮最圓最美的那一輪。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8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團圓的節日,而在我們中國,每到農曆八月十五,就是親人團聚、全家團圓的好日子--中秋節。

  中秋節的時候要吃:石榴、板栗、煮毛豆……其中最不能少的就是月餅,我知道月餅是圓的表示著“大家一起團聚“的意思。我吃過:火腿月餅、水果月餅、蛋黃月餅、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我最愛吃的是蛋黃月餅,它不像水果月餅那麼甜,也不像火腿月餅那麼膩,它有點鹹,又香又軟。我聽媽媽講過一個故事,在媽媽小的時候,她和姨媽把外婆為中秋節準備的月餅翻了出來,結果老媽饞不住,把月餅偷吃了一點,過節的時候外婆發現月餅被偷吃了一些,問是誰偷吃的,可一個也不承認,結果害的姨媽也被外婆收拾了一頓。我們現在倒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也請大家過節別吃太多的月餅,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中秋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賞月,可是玉溪那天天陰,沒有看到月亮,真是遺憾哪!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19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是閤家團圓的好日子。我國不同的地方,中秋節有很多不同的習俗。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很多地方的人們都有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的習俗。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從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每到中秋節,我們全家吃過團圓飯以後,媽媽就忙著準備拜月光的儀式。我會幫媽媽擺上很多水果和傳統賞月食品:田螺、柚子和芋頭等等,當然少不了我最喜歡吃的月餅。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吃月餅嗎?因為月餅裡面的餡兒可好吃了,甜甜的,滑滑的,很細膩。

  中秋節有月餅吃,所以我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中秋節。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0

  今年的中秋節天氣很好,晚上的月亮很圓很大,院子裡的大人小孩全都出來賞月了。我們都面帶喜悅地坐在月亮底下看著月亮。

  我們相互討論著,不知怎麼的竟然討論出了一箇中秋晚會來。而這個中秋晚會的主角當然是我們這些孩子了。他們要求我們每個人去表演一個節目。在大人的鼓勵下我們竟然真的躍躍欲試了起來。既然要開中秋節晚會那麼久辦一個有意義的,我這樣想著,然後和他們商量了一下。

  我們商量,拿出我們平時的一點點“私房錢”,到四周的小賣部買了些蠟燭和火柴,我還囑咐他們買了一個月餅,誰表演得好,誰就可以得到月餅。

  我們把蠟燭有規則地放在乒乓球檯上,然後把它們點燃,演出就正式開始。我是節目主持人,我站在乒乓球檯上給大家主持節目,因為它就是我們的舞臺。我對大家說:“中秋節到了,祝大家節日快樂!”臺下的小夥伴為我使勁鼓掌,我非常自得。“歡迎大家參加我們的演出會,第一個節目是由我給大家表演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大家再次鼓掌,我唱得很動聽,“觀眾”也聽到很入迷,當我一聲“謝謝”之後,那更是雷鳴般的掌聲。接著我主持第二個節目“下面由趙立表演……”,臺下的趙立生怕我說錯,立刻小聲地給我說“舞蹈、舞蹈”,大家聽說趙立表演舞蹈,更來勁了,又響起了一片掌聲,因為大家知道,別看他是個男生,但他一直堅持在舞蹈團練習,他的舞跳得可好啦。接著是王昭、王雄、盧嘉聰……,最後連我們家的那個不愛說話的表哥看到這裡,也耐不住寂寞,堅持為大家表演了一套武術。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演出就要結束了,誰表演得最好呢?大家一致認為是“四不像”的趙立,於是我們把月餅發給了趙立,他又把月餅分給大家共同吃。這時,我發現今天的月亮特殊大、特殊圓、特殊亮,就說:“大家開始賞月吧”,於是大家都抬起了頭,仔細地觀看著月亮。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1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節日。有那熱鬧的春節,有那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感慨萬分的端午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那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徵全家團圓的中秋節那就是農曆八月十五日的這一天。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穫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因為現在我已將二年級的知識收穫,開始收穫三年級的知識。

  每逢節日這一天,親人們團聚圍坐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你看,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月餅有杏仁、有豆沙、有雞蛋、還有芝麻……,月餅琳琅滿目看的我眼花繚亂,哥哥姐姐和我都想先嚐嚐鮮,看看哪一種口味的月餅好吃,最吸引我的是冰激凌月餅,外面脆中間甜裡面又冷又硬吃在嘴裡樂在心裡,還有杏仁月餅,外面軟裡面脆香可口想起這些就叫我直流口水。

  希望今年中秋節提前到來,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們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2

  傳說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因被人威脅,無奈之下吞下了仙丹,從此只能一人孤獨的住在月宮中。人們為了紀念她,在桌上擺放了她平時愛吃的食物。從此便有了中秋節。

  在我的家鄉-廣東,也因中秋將至的緣故變得分外熱鬧。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去月餅店買月餅的,步伐輕快;也有的是從外地回來的,開著半新的小車路過,拼著老命摁爛了喇叭也叫不開車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索性開了窗,用有些溼潤的目光貪婪摩挲,吮吸著久違的鄉景。

  邁步進入月餅店,只能看見大人們的後背,四周被圍了個水洩不通卻仍有人不斷地擠進來。

  夜幕降臨,天空變成了墨汁般的顏色,只能看見那玉盤般的月亮和隱約的星光。爸爸將月餅放在盤中擺上了各式各樣的水果,又插上了三根香。清幽的月光照在月餅上,更增添了幾分食慾,讓我垂誕三尺。輕煙瀰漫在陽臺中,恍惚間,竟不知在何處。“以前每逢中秋,家家都要供月神,希望有好收成。現在雖然不種田了,但這是家鄉獨特的風俗,要傳承下去。"我聽後若有所思。

  三根香都燃盡了,我早已迫不急待地伸出手,抓起一個月餅就護在懷中,生怕別人搶走了。爸爸有些好笑地說:"又沒人跟你搶,月餅多的是肯定讓你吃個夠。"雖然爸爸這麼說,但我仍是小心地護住月餅。媽媽說我打小就十分護食。直至月餅被我大塊朵頤了一頓後,才心滿意足的擦子擦嘴。"來喝杯茶。爸爸招呼我過去。在廣東,吃完月餅是要喝茶的,可以清腸胃。四周霧氣騰騰,潔白純淨的圓月顯的格外明亮。

  中秋供月,寄託了人們美好的心願包含著美好寓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應當繼承併發揚。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3

  我的家鄉在鹽城市大豐區,那兒美景如畫,農業發達,雖然不屬江南,但也十分富饒。

  這次我又回到了家,此時正是中秋節,同時也是國慶節。重返家鄉我感到非常親切。這裡的人依舊那麼善良;月依舊那麼澄澈;河依那麼讓人感到充滿活力。所有的事物都讓我倍感美好,我又見到了他們,又和他們團圓。這便是中秋節令我感觸最深的--團圓中秋。難道不是這樣嗎?和自己最熟悉、親近的人和物團聚在一起,難道不會令你感到格外溫馨嗎?我想無論是誰都會有這樣的感覺。

  自古月亮都象徵著美好和團圓。古人對天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彷彿就連天上的一朵雲、一顆星在他們的心中都被想象的非常神聖。月亮當然也少不了,它自然成了古人表達情感、給予寓意的重點物件。如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如蘇軾借月表達自己闊達的心胸。如王建賞著月,思著親人和家鄉。這些都是古人的幻想和情感,再加上秋天的豐收,讓人們又覺得秋天的豐收,成果與月亮息息相關,便有了祭月。

  家鄉的祭月用家鄉話叫"敬月光",我猜想了一下,大概是家鄉人以為是月光照耀著五穀,換來了豐收吧。不管我猜想的是否正確,反正都是對"月神"的尊敬。敬月光與家人團圓賞月亮、吃月餅同時進行,準備一個小桌,擺上秋天成熟的一些水果:如橘子、蘋果、柿子等,還有月餅和月光餅等,點上一炷香,再放鞭炮,便好了。

  準備好敬月光後,家人們便開始聊天、品茶、吃月餅、賞月,一直到深夜有很人家還亮著燈火,整個夜晚都沉浸在水果香、香火香伴著的秋風中度過。

  我覺得,中秋這個節日,無論是從團圓、神話、詩情和祭月任何一個角度來講,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所以人們會用很多的方式、習俗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熱愛。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4

  帶著月是故鄉明的思鄉之情,我們又迎來了中秋節。這是一個沒有團聚的中秋節,因為即將面臨中考的我不能回到遙遠的家過上一個中秋節,再奔波回來繼續學習。

  中秋月下,我們望著同一輪圓月,任思鄉的淚水氾濫而出。想象著往年的中秋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景象。雖然彼此之間的話少之又少,那個卻是那麼地溫暖與溫馨。這也將會變成一個難忘的中秋節,因為透過這一次我懂得了團圓時刻的可貴。

  中秋到來,兄弟團聚,姐妹團聚,親友團聚,這是家,是一個溫暖的家,是一個團圓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臉,總掛起親情的思念。但在此時此刻,月亮圓了,家也圓了,那千千萬萬的思念也圓了。一起吃飯,雖是簡單,卻情意綿綿。團聚的愉悅,親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麼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圓,小區裡幾十個大人和孩子一起點燈籠,點蠟燭。一閃一閃的燭光在我撲朔迷離的眼中閃耀。月亮啊,這是親情的燭光麼?看看這一對對父母和孩子,臉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單純的,是個真正的團圓家。燭光點明瞭整個小區,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家。

  今晚,月亮很圓,月光很柔和美麗。一家人在月光下賞花觀月,這難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嗎?星星和月亮媽媽、藍天爸爸團圓了,我們一家也團圓了。這是盼了多少個早晨,多少個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團圓的夜,是親情的月光永遠普照的著這個溫馨可愛的家的夜。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5

  小時候的月餅總是給我甜膩但有時又會很想吃的感覺。在淮北市區的周邊農村,最好的月餅不是商場超市買來的諸如現在出現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種餡料的月餅。而是最傳統的五仁,手工製作的五仁,我們現在說起來很不喜歡吃的.五仁。

  舊時每年的中秋,總是還像過年有壓歲錢收有新衣穿這樣帶著濃厚的節日味道。

  這邊的傳統不如說是傳統的月餅烤爐。就是家裡的女人帶著孩子,買來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還有牛皮糖,花生油麵粉等製作月餅的必需品。去鄉里鄉親或者鄰村加工月餅的地方,親手製作香噴噴色澤金黃的月餅。負責加工的月餅的阿姨、師傅一邊和母輩們嘮著家常,一顆顆月餅就在手下漾出花來。

  傳統制作月餅是用一個木製的模具。媽媽和小姨曾親手教過我,將均勻包裹著各種果仁的麵糰滿滿的塞滿模具,然後用力在桌子上靈巧的拍出一個“啪”,慢慢把模具拿開,如果拿捏得當,一個連上面字跡都清晰可見的月餅就成形了。

  一家人一起製作月餅是中秋的一部分。記憶中總是媽媽和阿姨們在將牛皮糖、核桃仁切碎時塞一塊到在一旁饞嘴的我嘴裡。

  然後便是烤制。將月餅一個個整齊的擱置在一塊巨大的長方形鐵板上,幾個人合力把它平放進巨大的、用紅磚壘成的爐子裡,下面燒著旺旺的木柴。月餅慢慢烤熟的香味兒會漂的很遠很遠,烤制月餅的時候周圍總會圍著像我這樣的一群小孩,一邊好奇的盯著師傅在根據月餅的色澤掌控火候,一邊急切的等候著自家的月餅可以快快的做好,第一時間拿幾個在小夥伴們一起嚐嚐,那時的月餅總是擱置了幾個小時,還是留著火爐裡帶著花生油香味的餘熱。

  中秋節快要到了的時候,各家都是要要走親戚的。我有一個叔叔一個姑姑,六個小姨還有一個最小的舅舅。而我的爸媽都是奶奶家外婆家的老大,而叔叔阿姨們都漸漸各自成家,所以闔家團圓的日子各家的小孩子聚在一起就熱鬧非凡。

  中秋節那天天將黑未黑的時候,爸爸就會幫我拎著好多好多酒還有月餅,沉甸甸的,走一段路敲開大奶奶家還有三奶奶家的門,給她們送去這份禮物。這個時候的她們總是很開心,挽留我留下來吃飯。

  最後是要到奶奶家的,叔叔姑姑還有我的哥哥堂弟堂妹都會來。一家人將吃飯的飯桌搬到小院子裡,吃完飯的時候,爺爺總是拿出每年都會給分給我們的超大石榴,我們一家人圍著飯桌,吃幾塊月餅,聽爺爺給我們講叔叔爸爸們小時候的事,講小時候爸爸帶著叔叔偷摘人家的杏子從樹上摔下來,講叔叔有一天離家出走只是因為看了李連杰的電影想出家當和尚,講曾爺爺在村子裡埋藏的至今還未被找到的幾桿槍,講以前村子裡被挖出來的一罐銀元,講爺爺自己年輕的時候用幾把斧頭成功敲擊發射的一顆子彈。

  過去的時間即是傳統,這樣傳統的中秋永遠在記憶中鮮活,筆記笨拙,道不出十之一二。現在在學校,也已是有幾年不曾動口吃一口月餅,今年不能回家,便希望家鄉的親人能和我在心裡一起吃一口月餅吧。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6

  秋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有很多節日在秋天綻放。在秋天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為在中秋節那天可以吃上香噴噴的月餅,家人又可以一起吃團圓飯了,就因為這原因所以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的月餅有兩種味道,一種是幸福的味道,另一種是月餅原本的味道。可我就喜歡吃那種幸福的月餅。

  今天是中秋節,我就在賞月。夜,是悄悄的,我在陽臺上等待著月亮升起的時刻。

  看吶。那帶這一圈金環似的月亮終於升起來了!月亮先是金色的,逐漸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微雲,向上,向左,再向上升著。突然,月光的顏色光澤變淡了,它高高的掛在那裡。那圓圓的臉頰,掛著溫柔的笑容,靜靜的望著大地。幾多銀灰色的薄薄的雲圍繞在它的身邊宛如仙女的絲綢翩翩起舞。當時是我就想起了幾句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宮闕,今昔是何年……我陷入了夢境中,哦!是誰把我的夢境打破了,原來是媽媽叫我去吃我最愛的椰奶月餅了。我想我的最愛跑去,眼看我都要拿到了居然被哥哥拿去吃了,當時我就嚎啕大哭,後來還是我吃到了因為哥哥他以大欺小唄! 我大口大口的吃我的最愛,而哥哥卻只能看著我吃,我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此時此刻我是多麼想請求懇求月亮再圓一些,讓還沒回家的遊子也讓若隱若現地想猜家裡人現在的情景,哪怕是一分鐘,兩分鐘……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7

  徐徐的晚風,承載著一股濃濃的相思,給我們送來一個暖融融的夜。“今夜月明人盡望”在老家,中秋節晚上,我們搬了幾把凳子和一張桌子放到後院

  明亮的月亮懸在空中。我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而且餅的味道各式各樣:有豆沙餡兒的,有蛋黃餡兒的,也有五仁兒餡兒的……盤子裡還有許多特色美食,月亮漸漸升到我們頭頂,微風吹拂著我們的頭頂,像媽媽用手輕柔地撫摸著我。我看著天上的月亮,想起了古時候的神話傳說,什麼“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嫦娥奔月”等。想著想著,我彷彿也融入了其中!

  “萬里無雲境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我看著中秋節的月亮,吟誦起了唐朝詩人殷文圭的八月十五夜,聽到我吟誦的詩句,爸爸突然停下要說的話,問我:“妞妞,你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嗎?”我一聽,這誰不知道?便自信滿滿地說:“賞月象徵著祭月,寓意是祈福團圓,吉慶呀!”“確實!看來,平日在學校沒白學!”爸爸誇讚道。月亮原本的金黃色漸漸變淡,月兒更美了,就像嵌著墨瑪瑙的金盤,月兒在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忽明忽暗,明暗清晰,我不禁慢慢哼起來“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

  寧靜的夜晚歌聲更顯得悠揚婉轉,猶如一股清泉流入我心田。看著月亮,我又想到了一個新問題:賞月寓意除了團圓,就難道就沒有別的了嗎?媽媽給我講解道:“還有寄託情懷,你看,在這碧空如洗,圓月如盤的晚上,人們都在盡情賞月,偶爾會情不自禁的想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親朋好友,未免會有些悲傷之情,我不禁沉浸在對親人的懷念中:外婆!你要是還在世該有多好啊!我們可以一起吃月餅,賞月了,我又回憶了以前和外婆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小時候我不識字,外婆給我念書聽,至今,我還記得那本神話故事吳剛伐桂,那時的我坐在床上,外婆一遍又一遍的給我讀書,教我認字。

  還有爸爸媽媽忙時,外婆帶著我下樓玩兒的場景坐在桌子旁,而盤子裡的月餅也已所剩無幾。大家都仰望天空中的月亮,在這個團圓之夜,我祝願世上所有家庭都能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8

  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貼上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裡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玩兔兒爺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記述了一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故事說,晚飯後按著宮裡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著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罷,'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藥),插在香壇裡。香壇是一個方鬥,晉北的鬥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聽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鬥,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可見,晉北的鬥全是方的了。鬥裡盛滿新高粱,鬥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給祭兔時做的。還有兩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葉放在碗裡用涼水衝一下。就這樣,由皇后帶著妃子、格格和我們大家行完禮,就算禮成。我們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點禮儀不周,得罪了神鬼,給自己降下災難。所以一有給神鬼磕頭的機會,都是爭著參加,沒有一個人敢拉後的!我和娟子是替換著來磕的頭。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鬥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為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為敬畏而虔誠。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稱之為賞月,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綵樓,貪者多寄圩酒樓,好遊者則或登于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除了貴族和民間玩月的情況,此外還有賞遊型的玩月。唐李涉《中秋夜君山臺望月》詩:大堤花裡錦江前,詩酒同遊四十年。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當天。這是登山玩月的佐證。明《江南志書》記載:常熟縣八月望日遊人操舟集湖橋望月。這是泛舟玩月的佐證。當然,古人玩月,並不僅僅是隻玩賞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連帶在一起觀賞,比如著名的景觀--盧溝曉月、三潭印月等,無疑都是人們中秋玩月的絕好所在。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29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

  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0

  我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最喜歡中秋節了!

  我國的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節那天,我一邊大口大口地吃飯一邊賞月,可開心了!月亮又大又亮,真好看!吃完飯後還有各種各樣的月餅吃!吃完月餅,我們這些小朋友就去玩花燈!有的小朋友的花燈上刻著一隻美麗的天鵝,有的刻著一隻頑皮的百靈鳥,我的花燈上刻著一隻鳳凰……我點了火,花燈馬上亮了起來。我把它舉起來一看,哇!真漂亮!

  過中秋真美好!我特別喜歡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了。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1

  中秋吃月餅。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始見於南宋的《武林舊事》。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宛署雜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製作麵餅互相贈送: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場店鋪裡賣的月餅,多用果類作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一個要值數百錢。《熙朝樂事》裡也說,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遊賞。在西湖蘇堤上,人們成群結隊,載歌載舞。同白天沒有兩樣。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鹹、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明末彭蘊章在《幽州土風俗》中寫道: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瞻兔滿人間。悔煞嫩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這說明心靈手巧的廚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於月餅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北宋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講述的就是中秋節明月當空的景象。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祭月、賞月、團圓吃月餅……其中流傳最廣的想必就是吃月餅了。

  月餅可大有故事,明代中秋流行拜月之俗,明朝人取人月雙圓的意義,把月餅叫作是“團圓餅”,月餅成為必備的祭品,人們拜月之後把月餅分而為食之以求團圓。

  月餅種類有很多:冰皮月餅,冰冰涼涼的皮裹著冰冰涼涼的餡,皮一破,裡面的餡就流了出來。雙黃蓮蓉月餅,軟軟的皮裡面有甜甜膩膩的蓮蓉,蓮蓉裡又包含了鹹香的鹹蛋黃,配著茶真是再妙不過了。五仁月餅是老一輩人的最愛,烤得硬硬的,皮下是硬的堅果餡,一口下去,堅果的香與月餅皮的甜合併起來,直往嘴裡衝。

  我只吃過一種冰皮月餅,是榴蓮味的,它只有雞蛋那麼大,我咬了一小塊它的皮,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嚐,那流沙般的餡已經湧了出來,我只好把餡吃完,再品嚐那軟軟糯糯的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習俗繼續傳承下去。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3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拜月娘、盪鞦韆、遊月娘、燃煙堆、燒瓦塔、觀神。

  盪鞦韆,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穿著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按這裡的風俗,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著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

  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丟擲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等到來年元宵,有的已雙雙上街觀燈,成了恩愛的小夫妻了。

  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訝訝學語,就纏著奶奶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於是到了中秋節,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材蔑,紮成了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裡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遊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儼然是月娘落下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著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遊月娘。

  這天晚飯後,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忙著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紮上繡滿祥禽瑞獸富貴花卉的床裙,把洗乾淨的水果、雲片糕、月餅擺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吉祥物,一一貼在糕餅、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後,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U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U餅以潮州市郊意溪鎮烤制的為上乘。意溪鎮又以範合盛號的U餅為

  最著名。範合盛號的綠豆沙,據說要盛於陶製大水缸埋於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餡。意溪U餅皮薄而脆,餡滑膩清涼;包裝也很有特色,用陶缽盛裝,上面用印有金字商號的大紅紙封口,顯得格外古樸,人人喜歡把意溪U餅當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處擺攤設點賣U餅,街上的行人,無論籃裡盛的、袋裡裝的差不多都有U餅。從前窮人省吃檢用也要買上幾塊,實在買不起的會感到羞愧難當,拜月娘時淚流滿面,再三請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餅,還必須供蒸熟的芋頭。

  除了拜月娘,有的農村還要燒瓦塔、燃煙堆。早晨,孩子們起床之後,到處拾瓦片、磚頭,然後抬著、挑著、抱著送到長輩指定的曬穀場上集中,由富有經驗的大人把這些瓦片、磚頭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餘,塔圍一人不能合抱,下面還留出塔門,只是上面沒有造塔剎。然後把各家各戶派來的稻草、劈柴、青金樹葉填進塔裡。月上中天,當村裡婦女們在案前對月禱祝、火化元寶時,一位長輩就在塔門點起了火,慢慢地,塔頂躥出了一串串火舌。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們不時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裡撒食鹽,爆發出一陣闢哩啪啦的響聲,不一會,火舌變成了火龍直衝霄漢,映紅了半個天邊。孩子們繞著火塔又唱又跳,大人們喝茶吃糕餅,談古論今,直到瓦塔燒成了通體透明閃閃發光的金塔。至於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戶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裡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U餅、芋頭拜月娘,燒瓦塔,燃煙堆,都是這裡古老的傳統活動。據說它有一番不凡的來歷,這要追溯到元代。那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或胡人。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實行聯戶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只准養胖不準養瘦。還規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隨意上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准與元兵同房睡覺。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U餅和一個蒸熟的芋頭。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U餅底下墊著一小塊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訊息,約定拜完月娘請元兵吃U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齊端起燭臺、香爐、棍棒、菜刀痛殺元兵。結果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農村因為村落分散,為了便於統一行動,只好以燒瓦塔、燃煙堆為號。芋頭勸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拜芋頭是鼓舞百姓樹立砍下胡人頭顱打敗元兵的信心。

  直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還耍拜U餅、芋頭;有些農村,各家各戶也還有自願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煙堆和燒燒瓦塔的習俗。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4

  中秋佳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我們再來說說吃月餅吧!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人們總是喜歡邊吃月餅邊賞月。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5

  中秋前的十幾天,小孩子們到處去撿別人蓋房子剩下的碎瓦片(或者是以前太老的房子倒蹋後那些碎瓦片),或是用一個木頭做的四方模具(我們叫“塗角印”)大概和磚頭一樣大小,然後用溝渠裡面的稀泥做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磚塊”,曬乾以後等到中秋節的下午,吃了中午飯以後,找幾個大一點的“大人”幫忙,砌成一個“蟻窯”,其實是一個用碎瓦片或是土磚塊砌成的“塔”。然後小孩在吃了晚飯後就到各家各戶去“討草”(這是以前的事,現在都沒有“草”了,改成捐錢)或捐錢買些硫磺或柴油。小孩子們“討草”的時候要和大家說好聽的話,“阿嬸阿姆把草把來方(讀Bun)”,如果這一家給得多,就說得好聽一些,“如哩如,阿**嬸飼豬大過牛”等等,我也不記得很多了;差不多七點多八點來鐘的時候也就“討”得差不多了,這時候月亮也升空,大家開始點火“燒蟻窯”。

  起火“燒蟻窯”的時候,也是大人們擺好香案拜月娘的時候,大人們都擺好了香案,在“天井”或是祠堂前,朝東邊點香祭月,小孩正在哦“燒蟻窯”忙得不亦樂呼。燒火的時候,大人們向“蟻窯”撒點硫磺粉,火焰變成淡藍色,特別好看,或是用噴農藥的噴霧器,抽點些油向“蟻窯”噴出去,增加火焰。等燒到瓦片變紅的時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拿一把鹽,朝著“蟻窯”撒去,發出一陣陣悅耳的響聲,這和火在燒死白蟻的聲音一樣,意為燒白蟻。以前的時候這一個地區好象很容易發生蟻災,人們以此祈禱平安。

  拜月娘擺的東西也相當講究的,中間擺著“月餅”然後一邊擺著柚,一邊擺著另外一些水果,如香蕉,梨,柑,(潮州話叫“蕉梨桔”與“招來吉”同音)。還有“芋頭”也是少不了的

  (潮州人稱他們為胡兵,胡兵的頭臚當然為“胡頭”又因為“胡頭”與“芋頭”諧音,所以“臺芋頭”即是把芋頭切開成對半或四片,以示對胡人之恨)。如果這一家有小孩上學,那一定有“書冊糕”、鉛筆和田字格薄這三種東西,也是擺在中間,都是希望小孩能聰明,進步。然後還有一些“紙錢”(迷信品,鳳塘玉窖一帶做這種東西比較多)還有叫做“貢”、“島”、“花籃”等等,差不多十點左右就結束。

  都有五六年沒有回家過中秋了,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這些舊俗。想想真是好玩!

  中秋“燒蟻窯”源於本地一個爭取自由的民間傳說,相傳在宋末元初,元政府對當地漢人採取鎮壓政策,限三戶共用一把菜刀,防止造反。對漢人採取非人的統治政策,漢族人終於相互約定於中秋造反,把刀藏在月餅盒中,以“放火”為號,一齊殺死當地駐守的元兵。後來時代變遷,演變為燒塔,又再因為本地“白蟻”為患,“蟻”與“瓦”恰好同音,即為今日的“燒蟻窯”祈求平安!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6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三口開車去鄉下看望奶奶。奶奶住在清遠市連南縣木公坪村。經過三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奶奶家。鄉下的空氣真好,景色也很美。村前有一條小河,河水“嘩嘩”地流著,像唱著一首歡快的歌。村子四周群山環繞,山上種滿了參天大樹和翠綠的竹子。村子裡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子。 傍晚六點半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飯菜好豐盛!雞肉、鴨肉、豬肉、魚肉??擺滿了一桌子。大家有說有笑,吃得可開心了。 吃完晚飯,奶奶把桌子搬到院子裡,桌子上擺滿了我愛吃的東西,有糖果、餅乾、水果,還有過中秋必不可少的月餅。我抬頭看月亮,它像一個大玉盤,散發著銀白色的光芒,把大地照得特別美麗,月亮裡的嫦娥和玉兔彷彿在對我說:“中秋節快樂!” 這是我第一次在鄉下過中秋,鄉下的月亮比城裡的月亮更大更圓。清涼的山風吹來,我聞到陣陣山野的清香。鳥兒和小蟲也來湊熱鬧,一唱一和的像是在大合唱。我們小孩子吃完月餅就在院子裡開心地追逐玩耍,大人圍坐在一起聊天。

  不知不覺夜色濃了,媽媽催促我去睡覺。我意猶未盡,依依不捨地和奶奶說晚安。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7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節,正是一年最快樂,也是涼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勞動,最後終於可以品嚐果實的甜美,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每當風清月朗,桂花鑽入人心之際,家家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別有一番滋味。我記得蘇東坡的詩句中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美味糕點。有的地方過中秋節,比如江南過中秋就有點與眾不同,比如有錢人家吃月餅,貧苦人家吃南瓜的風俗。那麼你的家鄉是如何吃月餅的,月餅有什麼不同嗎?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黃花,黃花美麗,善良,聰明。由於那年大旱,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經常躺在床上,後來,黃花在南山的草叢裡發現了兩個扁圓的野瓜,於是就把他帶回家,煮給父母吃,沒想到這瓜香噴噴,甜津津的,兩位老人吃了後食慾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黃花把瓜種子種在地裡,後來長出許多瓜來,因為他改為:她是從南山採來的,所以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傳著吃南瓜的習俗。你吃南瓜有怎樣的感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看著月中桂花,聞著一陣陣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歡聚一堂,以成為節日的一種享受。可以引用毛澤東的詩句“吳剛捧出桂花酒”來增加底蘊,可以寫一下家人引用桂花酒時的溫馨場面。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8

  青島中秋節風俗,有祭月和燒香斗等。祭月時,當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後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孃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的緣故。中秋夜出遊賞月,青島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遊,稱為“踏月”。青島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盪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遊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樑夜月”在青島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青島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紮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臺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鬥中插有紙紮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青島中秋節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裡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斗。

  中秋節的風俗作文 篇39

  今年,我渡過了一次特別的中秋節,這個中秋節沒有大魚大肉,但是讓我記憶深刻。往年中秋節,都是一大堆人一起吃飯,但今年中秋節,外婆約我們一起包包子,過了一個簡單快樂的中秋節。那天下午在我們回家之前,外婆已經事先把肉餡和麵團都準備好了,我們回家時,只見到一個巨大的麵糰放在桌上,外婆告訴我們,這是酵母在麵糰上發揮作用,使得它比原來大了好幾倍。

  看到巨大的麵糰,我們都躍躍欲試,我、外公、外婆和姨媽都動手包包子。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沒有經驗,都把麵皮弄得很厚,餡也用得很少,第一籠出來的包子明顯就皮多餡少。後來,我們越做越熟練,包子包得越來越好,後面出籠的包子個個都是皮薄肉多的、好吃的大包子。我們每人包的包子都不一樣,外公包的包子全部都是頂上露出一個大洞的,別人對他提出意見的時候,他還一本正經地說如果包子味道不夠,可以從洞裡邊放點醬油呢! 我和姨媽都沒有像他那樣包包子,我們把我們的包子包得嚴嚴實實的,一個洞都沒有,因為我們知道,如果包子露出洞的話,水汽也會進到包子裡邊,這樣的包子就不好吃了。

  我們包了很多很多包子以後,肉餡全部用完了,外婆也蒸了好多好多籠包子,但是還剩下好多面粉啊,拿來做什麼呢?我們最後決定用來做臘腸卷,臘腸油油的,把麵皮也弄得都是油。臘腸卷是這樣做的——先拿起一根臘腸,放在麵皮上,然後捲起來就可以了,步驟雖然簡單,可是要做好並不容易。我們捲了又卷,不知不覺中,臘腸也用完了,但是還是剩下好多面粉。

  於是,我們就用面做饅頭。我們吃過的饅頭有好多種,這次我們做的是方形的小饅頭,做這種饅頭很容易,只需要把麵糰搓成條狀,然後再切成一塊快的就行了。我有我自己的主意,我做所有在場的人都不會做的動物饅頭,這是姑姑以前教會我的。我先做刺蝟饅頭,首先,把一塊小小的麵糰揉成水滴形狀,然後用剪刀在它的身體上剪出好多好多“刺”來;兔子饅頭也跟刺蝟饅頭差不多,也是先把麵糰弄成水滴形狀,唯一不同的是不剪好多“刺”,只把耳朵剪出來就行了,在做兔子饅頭的時候,我還給它加了四條腿。最後蒸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說它像豬,我們都管它叫小豬饅頭。

  我們一邊做,外婆一邊蒸,一籠籠的包子、臘腸卷和饅頭都在不斷出爐,我們也在不斷地吃,這個晚餐就是一頓包子大餐,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但我們覺得自己做的包子實在是太好吃了,這個中秋節真特別。

  晚上回家的時候,天上的月亮特別的圓,吃得飽飽的我,我覺得白白的月亮真像一隻圓圓的漂亮大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