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明文> 初中說明文情趣教學探究

初中說明文情趣教學探究

初中說明文情趣教學探究

  摘要提高說明文教學的效率,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一項迫切任務,說明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必須引起重視。但說明文教學與其他文體教學相比比較平淡無味,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筆者以為。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呢?關鍵在於教師在教學中要領悟新課標精神,使說明文教學具有趣味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說明文情趣教學興趣探微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客觀事物或事理進行介紹或解說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從傳統教學中,我們感覺教學說明文時,課堂氣氛是死水一潭,學生是昏昏欲睡,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一切由於說明文在表達上重在說明事物的特點、性質、成因、作用等;在語言上注重科學性、準確性,缺少生動性;在內容上比較淺顯易懂,敘事性、故事性較弱;在教學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又較抽象、枯燥。說明文教學與其他文體教學相比,確實比較平淡無味,不易引起學生興趣,而它又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又必須引起重視。

  杜勃羅留波夫認為,當人們樂意學習的時候,就比被迫學習輕鬆得多,有效得多。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那麼,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寫作說明文的能力和情感呢?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教師在教學中要“領悟新課標精神,多一些創意舉措,啟用說明文教學。本文謹以下列幾種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參與說明文教學

  一、導語激趣,讓學生願意走進課文

  每堂課開始的幾分鐘至關重要,事實證明,如果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充滿興趣,那麼這堂課的效果會比較好。對於說明文,教師更應該精心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帶著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走進課文。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課本前面趙州橋的插圖,並讓學生說明一下這幅圖。要求用最簡潔的話語把它說得清楚明白,學生試了之後才感覺要做到這點並非易事。在幾位學生回答之後,我說:“下面我們一起走進《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看看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是如何說明的吧。”這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內容,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一般是採用想象、聯想、列圖、猜謎和成語等較有情趣的方法來匯入課文,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

  二、抓住教學內容的'趣味點,讓學生參與的樂趣

  學生總有這樣的心理:淺顯的說明文覺得單調,不屑於閱讀;深奧的說明文覺得讀得吃力,懶得閱讀;對感興趣的內容閱讀,不感興趣的不讀。針對學生的心理,如果能找到教學內容的趣味點,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熱情,教學便有了成功的開始。就新教材來看,說明文內容豐富多樣:既有傳統規範的說明文,也有語言活潑的說明性小品;既有體現民族傳統文化的作品,也有充滿現代氣息的內容;既有自然基本常識的介紹,也有最前沿科學動態的揭密;既有宏觀世界可感知的事物,也有微觀世界需要感悟的事理。這些內容,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強。同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學生感知內容的興趣點,教學便不會單調。如被傳為經典的錢夢龍老師執教《中國石拱橋》的課例:教師首先出示教學掛圖“中國石拱橋”,讓學生先不看課文,說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關係,學生一下子熱鬧起來,有說“大拱兩邊各有兩個小拱”的,有說“大拱兩邊的頂部有四個小拱”的,有說“橋身的左右兩邊有兩個小拱”的,同學們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書,這時教師才讓他們開啟課本,體會“各有”與“肩”字使用的準確。使用這一做法,使課堂氣氛輕鬆活潑,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對課文的學習也處於一種興奮之中,在這種狀態下學習,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

  而我在教學《生物入侵者》時,先出示了一幅“食物網”圖,讓學生對圖進行說明,然後設計一外來生物入“網”的動畫情境,讓學生想象其會帶來什麼影響,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到了各種危害,很自然地切入到課文內容,達到了“未讀課文,先知三分”的效果,巧妙的開頭帶給學生學習的輕鬆。說明文知識性強,學生求知慾旺,教師若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趣味因素,說明文教學將比其他文體更顯輕鬆。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多媒體教學再現了藝術形象,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能培養學生鑑賞美、欣賞美的能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製作了一個課件“蘇州園林一日遊”。首先在一曲優美的江南小調中,配樂朗誦“江南園林甲水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接著動畫展現四幅蘇州園林風光“亭臺軒榭圖”“假山池沼圖”“花草樹木圖”“門窗圖”,一下子學生彷彿置身於“圖畫中”,立刻對蘇州園林有了圖畫美的直觀感受,領略了我國園林的建築美。學生一邊欣賞蘇州園林獨特的藝術美的同時,一邊驚歎設計者和匠師們的別具匠心和審美情趣,並從心底產生了共鳴。

  在教學《看雲識天氣》一文中,針對課文談到的雲的形態的八種變化來識別天氣情況。傳統教學中,要生列一表格歸納,課堂氣氛沉悶。而我在教學時,根據課前的彩圖製作了一組動畫,並配上一曲動聽的鋼琴曲,要求學生根據動畫展現的變化無常,姿態萬千的雲,口頭描繪,並分別表達,各雲彩暗示了什麼樣的天氣現象,文章又是按照什麼順序,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進行說明。課堂中學生積極發言,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彷彿就在廣闊的大自然,欣賞美麗無比的天空。討論中學生並且還用“雲交雲,雨淋淋”等諺語來歸納有關的天氣情況。這樣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把一篇抽象性、知識性很濃的說明文,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了。

  四、尋找課堂與課外的結合點,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說明文的目的是給讀者以科學的知識,科學地認知事物的方法。說明文的實用性決定了說明文教學更要注重教材與生活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以課內帶動課外,課外促進課內。學生從文章中獲得知識,但不會運用於實踐中,學習便成了紙上談兵,沒有任何意義。教學中帶領學生走到戶外,書中單調的文字便成了具體的形象,這樣既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於在生活中運用,可謂一勞多得。

  在說明文的教學中,不能只教課本上的知識,還應該注意知識的拓展。課外知識的拓展不僅能讓學生增長知識,而且還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筆者教《向沙漠進軍》上接第114頁)這一課,在課堂上先引導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為利”的主題,即以此作為點,並印發關於綠化沙漠開發沙漠的通訊報道作為參考,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化害為利”的重要性,進而指導學生課後尋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態平衡、治理環境汙染等方面的資料。要求學生聯絡本地實際,以《談××公害及治理》為題,著重說明一至二種影響生活和生產的公害以及化害為利的情況。由於這樣的教學內容既出自課本又超出課本,往往帶有基礎性、新鮮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學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個個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再如在《大自然的語言》一課的學習中,我為學生補充二十四節氣歌,還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農諺。在學習《奇妙的克隆》一課時,我給學生推薦了一些報紙上好的文章,讓他們多瞭解一些克隆的知識,在課堂上開展了“我看克隆人”的討論,學生準備充分,發言精彩。

  渴求知識學問的學生需要說明文,發展的時代和社會需要說明文。說明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說明文教學不應該忽視情趣教學,只有更好的運用好情趣教學這個手段,說明文的教和學才能更加和諧;只有更好的運用好情趣教學這個手段,說明文教學的理性分析和感性的感悟才能更好的融合;只有更好的運用好情趣教學這個手段,語文教學和生活才能貼的更近。

  參考文獻

  1.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程黎曦.教師與新課程.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3.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方範智,趙志偉.走進初中語文課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