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校徽> 廣東醫學院校徽

廣東醫學院校徽

廣東醫學院校徽

  廣東醫學院一般指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醫科大學(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位於廣東省湛江市,並在東莞市建有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是一所以醫學為主要辦學特色的涵蓋醫、理、管理、法、工、文、經濟學等7個學科門類的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廣東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58年的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湛江分院升格為五年制醫學本科院校並更名為湛江醫學院;1992年湛江醫學院易名為廣東醫學院;2016年3月,國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廣東醫學院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

  截至2016年3月,學校校園總面積近1900畝,由東莞校區、湛江校區兩部分組成;有教職工19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396人;開設有15個學院(部),開辦普通本科專業23個;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兩萬多人,設有研究生學院、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資訊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教學部等15個學院(部)。

  歷史沿革

  1958年,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成立。

  1970年1月,湛江醫學院附屬醫院正式接診病人。

  1985年,國家教委同意學校招收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外科學(整形)專業碩士研究生7名。

  1986年,學校獲得7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1年,學校連續三個五年計劃被列為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

  1992年,學校易名為廣東醫學院。

  1996年9月,學校與日本大阪高技術學院、大阪醫療技術學院合作辦學。

  2002年10月,廣東省教育廳批准廣東醫科大學創辦東莞校區;同年11月,學校成立籌建東莞校區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籌備建設辦公室;12月12日,東莞校區奠基。

  2003年2月,東莞校區破土動工,同年10月23日,東莞校區首批新生順利入學。

  2009年,學校被廣東省列為國家限額指標內的擬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

  2013年,學校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5年6月,學校申報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同年9月10日,國家教育部發文決定廣東醫學院擬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5]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正式發函批准廣東醫學院更名為廣東醫科大學。

  學術研究

  科研平臺

  截至2016年3月,廣東醫科大學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東莞市環境醫學重點實驗室等市廳級重點實驗室9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廣東天然藥物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醫學分子診斷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衰老相關心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粵西地區醫聯體臨床醫療大資料雲服務協同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6—2012年,廣東醫科大學共承擔各類科研專案1433項,其中國家“973”專案子課題4項,“十一五”國家支撐計劃重點專案子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45項,省部專案202項,中央財政支援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專案2項;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45項,其中省級科學技術獎8項、市級科學技術獎37項,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獎二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5476篇,其中SCI論文226篇,總影響因子310,獲得專利授權20項。[24]

  截至2016年3月的數年內,廣東醫科大學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03項、973計劃專案子課題2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案子課題3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207篇,出版學術著作30部,獲國家專利授權49件,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6年4月該館網站顯示,廣東醫科大學圖書館累積館藏文獻總量274。77萬餘冊,其中紙質文獻總量167。32萬冊,電子文獻總量107。45萬冊;同時訂有的中外文期刊1751種,訂有及可利用中外文資料庫30餘種,該館與粵西地區4所高校以及廣東省8所高等醫藥院校圖書館建立有文獻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關係,並加入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簡稱CALIS)。

  學術期刊

  《廣東醫科大學學報》正式創刊於1983年1月,是由廣東醫科大學主辦、廣東省教育廳主管的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為雙月刊,每年6期,每期120頁;《學報》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也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並獲廣東省第二、三、四屆優秀科技期刊,主要欄目有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與經驗、誤診誤治、調查·管理·技術方法、短篇、個案、護理、醫學教育學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