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中秋節> 中秋囈語優秀作文

中秋囈語優秀作文

中秋囈語優秀作文

  在我的印象中,中秋節一直都是一個非常非常有味道的節日。

  廣州的空氣質量不算特別好,夜空中的星星基本看不清楚。偶爾有一兩顆北極星、金星之類的特別明亮的星星能夠引起我的注意,但是,只要那玉盤似的月亮掛在夜空正中,便是怎樣的星星,都會被她的光彩所掩蓋。除了月亮,一切都顯得暗淡無光。

  對中秋節的最初印象,就來自於月亮。

  每個月的月中,月亮都會圓,圓圓缺缺,盈虧交替。唯獨農曆八月十五的月亮,真的格外圓。渾若一顆天成的玉珠,鑲嵌在亙古深邃的蒼穹頂上。白晝裡的太陽每天都是圓的,一模一樣,卻因刺眼的光而讓人們無法抬頭看一眼它的尊容。月亮時而圓時而缺,反倒成了人們寄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美好情感的物件。自古以來,人們每逢思念親人到了極點的時候,自然會抬頭凝望著月亮。久而久之,人們發現某一個日子裡月亮最圓最大,這一個日子便與眾不同了,成了中秋節。

  中秋本是因天上的一輪圓月而存在於人間,月亮到了地上,就成了月餅。無論是蓮蓉的醉浮甜膩,還是五仁的五味雜陳,品嚐味道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對心靈的撫慰。黑夜本無光彩,惟因明月而別有風味。

  小孩子們挑了燈籠,在大樹下、花園裡走來走去,儼然古時候的更夫。古代的燈籠,是用竹蔑架成,糊上油紙,就是那種經典的、懸掛著中國結的紅燈籠。現在的燈籠,是用層層摺疊的彩紙做成。燈籠上有的畫著喜羊羊一類的卡通形象,有的描繪著詩句和嫦娥明月。在小商店裡賣的時候,都是扁扁地折壓成一個圓形;到了用的時候,就用手指捏著頂部的口和底下,輕輕拉起來,像一根菸囪一樣。哦,燈籠裡面一定是還要放蠟燭的。多半是那種不到一根手指長、一支鉛筆粗細的彩色蠟燭,用打火機點著之後固定在燈籠底部的鐵片上。

  不知是從哪年開始,每年的中秋節,約莫到了晚上八點的時候,樓下的小朋友們一下子多了起來。先是一些提著燈籠、讓爸媽陪著,正兒八經地“巡視”著的,好像是在為即將開始的中秋聯歡拉開序幕。“巡視”了幾圈之後,就可以開始考慮點蠟燭玩火了。

  具體步驟大概是這樣:備上一大堆蠟燭,主要是那種點燈籠的短蠟燭,最好還要有幾個鐵皮包著的扁圓柱形蠟燭。點著一根,然後把挨個把其他蠟燭的尾部都在火焰上烤一下,讓蠟液微微融化,以便將整根蠟燭固定在地上。蠟燭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地上排列。微微顫動的火光幾乎連成了一片,旁人注視良久,竟彷彿也沉浸在光明喜樂的`海洋中。

  安寧、靜謐的中秋之夜,漸漸地被越來越嘈雜的人聲打破。這時候,總會有些膽大的“野孩子”開始玩起危險的遊戲來。一堆蠟燭堆在一起燃燒,製造出一簇及腰高的火焰還都是小意思,如果不把幹樹葉、樹枝什麼的都堆在一起做成一堆“篝火”狂歡一陣,他們似乎就沒辦法過癮。

  小區裡小小的花園,儼然成了一箇中秋晚會的所在地。這裡,各種小孩子,各種玩法,有的堅持提著燈籠走來走去,有的用蠟燭擺出一個愛心一樣的燭光陣列,還有的沉浸在將小小的燭火變為“篝火”的刺激中……大人們也不是在談天海地,就是慈愛地望著孩子專心地擺弄著蠟燭。這是中秋節嗎?多麼夢幻,又多麼真實……

  中秋節的味道,是月餅的味道;中秋節的味道,是相思的味道;中秋節的味道,是溫馨的味道。

  每年都是這樣,一年年的中秋節過去了,伴隨的是我們一歲歲地長大。然而天上的月亮依然皎白,地上孩子們手中的燭火依然在微微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