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五單元]熱愛生命> 熱愛生命作文4篇

熱愛生命作文

熱愛生命作文4篇

  篇一:關於名人熱愛生命的故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

  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

  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視窗》、《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

  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XX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篇二:關於名人熱愛生命的故事

  海倫凱勒: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

  1898年,海倫 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於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後於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一個度過88個春秋卻只有19個月光明和聲音的弱女子,但她不向命運屈服,經過不懈努力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立了數以萬計的慈善機構。

  一生共有14部作品,處女作<<我的生活>>,被喻為無與倫比的著作.海倫?凱勒的作品還有: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衝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1953年美國上映海倫·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篇三:關於名人熱愛生命的故事

  桑蘭:出生於1981年2月,浙江寧波人,原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曾在全國性運動會上獲得跳馬冠軍。到今天為止,堅強的桑蘭已經笑著度過了6年的輪椅時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之後,默默無聞的桑蘭成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這確實是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間,外隊一教練“馬”前探頭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頭先著地。遭受如此重大的變故後卻表現出難得的堅毅,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非常勇敢,她從未抱怨什麼,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就是勇氣。”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來之後,她也絕不後悔練體操,她說:“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永遠不會放棄希望。”

  3年來,桑蘭用她的行動應證著自己的諾言,在北大學習、加盟星空衛視主持節目、擔任申奧大使、參加雅典奧運北京接力……她充滿力量的笑容總能給人希望!

  篇四:珍愛生命

  生命是美麗的,要學會欣賞;生命是善良的,要學會感恩;生命是和諧的,要學會相處。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讓生命更加精彩。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有著太多的理由,它們一片一片和在一起,成為一絲長線,牽住生命,讓我們的生命成為多彩、永悅的春天!

  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就標誌著一個生命降落人間,生命的存在意味著什麼?每當旭日東昇的剎那間,太陽將金黃撒遍每一個角落,大地萬物甦醒------那是因為有生命的存在;嬌嫩的花朵在綠叢中起舞,螢火蟲在黑暗中眨眼歌唱,活潑的孩子在草地上翻滾----這些都是因為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生命又是何其珍貴!有了生命,才有了競爭和拼搏,有了生命,才有快樂與悲傷,有了生命,才有希望與理想,有了生命才有了對生命的珍愛。

  世界上最珍愛的莫過於生命,而生命對每個人卻只有一次。何況人生在世肩負著太多太多的責任。因此,重視健康是珍愛生命的前提。

  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開。然而,生命只有一次,它不僅僅是自己的,更屬於所有關心、呵護、愛著我們的人。因此,我們不僅要為自己堅強地活,更應該為愛我們的人努力地活著。 不要當人去樓空時,再懊悔、惋惜時,還來得及嗎?生命誠可貴呀!其實,珍愛自己的生命,健康地成長是一種責任,那是對自己、對愛自己的人負責。你可曾想過,愛自己的人有多少?他們為自己付出多少?他們給予了自己多少?當我們不愛惜自己時,可明白這束縛了多少人的快樂,牽動了多少人的心,要讓多少人為自己流淚?

  生命,牽繫著太多的靈魂和血肉,包涵著太多、太沉重的愛,我們一個人這一輩子難免有些小病小痛:上火,多喝水也就過去了;牙疼可能是因為上火;打鼾也就是個人生活習慣的問題;痔瘡不過是小毛病罷了。這些在大多數人看來無大礙的小病小痛,也許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中,再也引不起人們足夠的關注和興趣,很多人甚至任由它去,只要不妨礙正常的生活,就由它自生自滅吧。但是,這些在您看來“理所當然”的現象中往往隱藏著極大的健康危機,只有珍愛生命者才能讓這些隱藏著的煩惱離我們遠去。 一次的偶然的機會,我在醫院裡曾看到一個生命的落幕,一位奄奄一息,彌留於世的病人。當時,她躺在床上,寂靜得如同一顆夜幕裡的星星。她的雙唇微微張動,卻說不出一句希望的話語,目光中流露出的渴望擋住了病態的呆滯,她慢慢伸出雙手想要抓住什麼,卻實然一下子像吊著什麼重物似的滑落下去了……她要死了。那一刻我的心猛然間一涼,那時那刻各種耳語她已不再聞,一張張親人的面孔也已看不清了,然而她還是努力挽留住自己的生命,即便已經是虛幻、孱弱了的生命。 從這種生與死的臨界點,我領悟到了生命的可貴。由此,我想到了秋風中飄落的黃葉,在它們經歷了春的'萌發、夏的旺盛,卻走向了歸根的季節,然後在冬的泥濘中,結成了堅硬的殼,守護著曾經有過的美麗,以等待明年的綠意從容。我們總是在河的此岸觀望彼岸,在現在觀望未來.所有嚮往是美好的,代表著對生命的希望.黑暗中的希望是一盞燈,指引你走在生命的隧道里.珍惜身邊的一切

  朱自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啊!落葉可以重獲新生,但人生的四季卻是在希望與失望中穿梭,卻不能像落葉那樣等待綠意,是不能週而復始的。 生命的意義在於愛與牽掛 , 生命的意義是我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生命的意義就是要奉獻 就是要使

  別人快樂 ! 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 ! 生命就是要不斷經歷!!!成功也好失敗也好,盡情去,在你走的時候不會有太多的留念,太多的惋惜就好!生命是堅強的,它堅強地能夠在死神面前毫無懼色,依然燦爛;但它又是脆弱的,脆弱地在一瞬間就消失了。生命或者說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看你如何面對。善待別人,善待自己,珍愛所擁有的一切--這或許就是我們對逝去的人最好的哀思。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意義。人,要為自己而活。意義就是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成功須付出汗水。成功,失敗,大笑,痛哭,每一個環節都盡情的去體會,享受。反之一個人如果沒有了理想,做什麼都是做給別人看,自己又能體會到什麼呢,人活著連這些都不能自己去體會,享受,那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其實我想說的就一句話:人要為自己活,活出精彩。

  珍愛生命、學會感恩 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切, 直面生活就是敞開心扉,用生命全部的觸角去感受生活,去承受生活中所有擊打、挫折、辛勞,惟有如此我們才能變得自明而富有智慧,外表平靜內心堅強,能夠辨別善惡,卻不輕言放棄。直面生活,使我們勇於擔待。直面生活,也使我們擁有了真正的生活——我們成了樸素、有尊嚴、有自己聲音的人。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是追求破繭成蝶的過程,而不是守侯翩翩起舞的美麗;是流星劃過後的輝煌,而不是星空閃爍的浪漫。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是凡瑣的城市中閃動的靈魂,是熱鬧生活中的一曲陽春白雪。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是要有兩顆心,一顆化成頑石,拒絕生活中的傷悲,一顆化成愛心,珍惜身邊的一切。 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是要為理想而執著地奮鬥,而不是為了享受而去抱怨生活,而去放棄生活! 當我們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時——便擁有整個世界……

  珍愛我們的生命,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頑強的。這脆弱與頑強取決於我們心中的安全之鐘是否常響。遵守社會的規則,緊握寶貴的生命之花,讓短暫的生命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