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 【熱門】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熱門】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數學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

  今天,我和媽媽去超市購物。

  每次去超市,我們都會先買些零食。這一次,我跟媽媽發生了一點小爭執。媽媽說,我吃了太多零食了,只能買小包的薯片。我可不同意,想了想,立刻拿了兩包大小不同的薯片,對媽媽說:“大包的薯片70克6.7元/包,小包薯片30克3元/包,你看:3元÷30克=0.1元/克,6.7元÷70克≈0.096元/克,所以是不是大包的更便宜?”“是便宜了,可是你吃了那麼多,容易上火,喉嚨會受不了的。”為了不去醫院,我只能聽從媽媽的安排。

  逛著逛著,爸爸突然打電話過來,說是工作時需要筆記本和筆,一共37人用。媽媽正要用手機計算器來算,我提醒媽媽要問一個人多少本筆記本和多少支筆。爸爸告訴我們按平時用的數量來算,每人用3本筆記本和2支筆。我用乘法快速算出了要買的數量,要111本筆記本和74支筆,你看:3本×37人=111本,2支×37人=74支,是不是?媽媽思考了一會說:那我們去外面文具批發店買吧,超市的是零售價,我們買的數量有這麼多,按批發價不用這麼貴。果然,我們在文具批發店經過媽媽跟老闆的一番談價下來,筆記本原價2元/本,筆1.5元/支,都各讓利了2角/本/支給我們。我又快速的在心裡打著算盤,同樣用乘法把要的總數量×單價:111本×1.8元=199.8元,74支×1.3元=96.2元。這樣算下來,我們真的省到不少錢,我們生活中處處都能碰到數學題。

  原來我們在數字王國裡,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明朗,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用數字體現的更具體。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2

  自從我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就迷上了數學,我發現數學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開學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儲錢罐,讓我用來放每天認真寫作業、幫媽媽做家務等“賺”來的獎勵,看著儲錢罐裡的1元硬幣日益增多,我可高興了。記得是上個週五的晚上,寫好作業的我心血來潮,想數數儲錢罐裡共存了多少錢。1、2、3、4、5……100、101、102,終於數完啦!我笑得合不攏嘴,好多啊!媽媽說我是小財迷。望著快裝滿的儲錢罐,再“賺”來的獎勵怎麼辦呢?我皺起了眉頭。最後媽媽用一張100元面值的紙幣換走了我100個硬幣,看著手裡一張100元的紙幣和2枚一元的硬幣,我傻了,那麼多的硬幣才換了一張紙幣。由此我明白了原來數學中的100是由100個1組成的。

  第二天週六,我揣著我的“獎勵”和媽媽一起來到文體店買學習用品,最後選了兩本課外書、一個削筆器和一個橡皮擦,共要花多少錢呢?我在心裡算了算:5+5+20+3=33(元)。這時媽媽問我:“算算買完這些東西,還剩多少錢呢?”我用了最近老師教的簡便運算:102-33=102-30-3=72-3=69(元)。我付給營業員阿姨一張100元的人民幣,阿姨問我:“小朋友,阿姨該找給你多少錢呀?”我在心裡算了算:100-33=100-30-3=70-3=67(元)。“阿姨,您應該找我67元。”阿姨誇我是個聰明的好孩子,媽媽也朝我豎起了大拇指。從那之後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幫著爸爸媽媽一起算“小賬”。

  數學真的很奇妙,我要好好學習和運用它,和它成為永遠的“好朋友”!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3

  早上,吃過早飯,爸爸突然對我說:“涵涵,你不是說數學很枯燥,學了也沒什麼用嗎?今天爸爸就帶你去體驗一下數學的樂趣。”“好吧!”我半信半疑地回答到,跟著爸爸出了門。

  剛到車庫,爸爸就開始發問了:“我們的車子這麼髒,是不是該洗洗了?”我使勁地點點頭,“你再看看爸爸的頭髮長了,我要去理一下我的頭髮,然後還要買菜燒中飯,但我們一會要去新華書店買書,不能浪費太多時間,該怎樣安排才好呢?”我瞪大眼睛想了想,這不就是我們宋老師教我們的“合理分配”問題嘛,於是我得意地跟爸爸說:“那請您告訴我洗車、理髮和買菜各自需要多長時間。”爸爸告訴我洗車需30分鐘,理髮需20分鐘,買菜需10分鐘。

  稍作思考後,我跟爸爸說道:“爸爸,我們可以這樣安排,先把車子開到洗車店去洗車,然後你去隔壁的理髮店理髮,再到菜市場去買菜,最後直接去開車去書店,這樣就可以節省時間了,總共只要花30分鐘時間。”爸爸微笑地點頭。

  洗完車後,我們來到了新華書店。我準備買三本作業本、一個鉛筆盒和感興趣的書,在精心挑選之後,我選中的作業本是3元一本,鉛筆盒是20元,選的兩本書分別是25元和15元。結賬的時候,老闆說書本一律九折,爸爸說:“你來算一算這裡總共多少錢?”我輕輕地問:“爸爸,一律九折是什麼意思啊?”爸爸說:“就是每滿10元就減一元。”我點點頭,開始計算了,3*3+20+(25+15)—4=65元,爸爸向我豎起了大拇指。

  透過這兩件事情,我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我以後一定要學好數學,掌握好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的快樂。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4

  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而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並因此發生一些與數學有關的故事。而我今天要講的有關數學的故事則起源於數學練習捲上的一道解決問題的其中一道小題。這道題和它的那道小題是這樣的:

  師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師傅獨做需要10天完成,徒弟獨做比師傅多做5天才能完成,現在兩人合作了4天,已經完成了240個零件。

  (1)兩人合作幾天能夠完工?

  這道題的小題看上去十分簡單,可是我卻對其中的一個詞產生了誤解,這個詞就是“完工”。我一開始認為“完工”就是在原有一些已做部分的情況下做完剩下的,便毫不猶豫地用我的筆在上面用兩人合作四天後剩餘的工作量除以師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最後求出來了答案,是2。

  然而當我回過頭來檢查練習卷時,我又突然認為“兩人合作幾天能夠完工”是和“現在兩人合作4天”無關的,應該是要用工作總量除以師徒二人的工作效率之和。我內心在糾結著:這道題的意思究竟是讓我求師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剩下的工作量所用的天數還是讓我求師傅和徒弟合作做完工作總量所要用的天數?如果是第一種解釋就不太合理;但是如果是第二種解釋,那麼“現在兩人合作了4天”只是為了第二小題而設定的條件嗎?

  就在我的思索中,時間不知不覺地溜走了。當我看到手機上顯示的時間時,我便立馬下定決心,認可了第一種理解,並沒有改它。我的理由就是:“完工”應該是指做了一部分後再把工作完成。然而,第二天,我才發現:我的第一種理解並不正確。

  沒想到一道簡單的題竟然被我複雜化了!這就是我要講的有關數學的故事。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5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哦。

  一天,我的家人帶著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興奮。

  進入後,逛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區時,奶奶問我需不需要些什麼文具。我走到貨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銀臺,我們一共買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衛生紙,一包4。5元;一支自動鉛筆,一支2。5元;三支鋼筆,一支5。5元。

  突然,在結賬後,我的爺爺問我:“你最近不是學了關於小數的知識麼?能不能先用筆算出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麼不能?一定不會錯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說幹就幹。我拿了一張超市的廣告紙,再拿出隨身攜帶的筆,立即在空白處算了起來。

  我的思路是這樣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衛生紙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來算便行了;自動鉛筆只有一支,在最後時加上便可以了;還有三支鋼筆,也用乘法來算。

  於是,我算了起來。我先用4×18。5=74元(老師說過,整數乘一位小數等於一位小數,但如果兩數末尾相乘的得數末尾是零,那麼結果就是整數)算出洗衣液的總價;接著,用10×4。5=45元(一個小數乘10,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是這道算式的結果)算出衛生紙的總價;然後,又用3×5。5=16。5元算出鋼筆的總價。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都算出來了,該算一共花的錢了。一道綜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講小數加法時,老師特別強調過,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錢。

  當我把紙遞給爺爺並講了我的思路後,他直誇我聰明,我也樂開了花。

  我真誠地對大家說:“你們也好好學數學吧,難道不會受益終生麼?”我想:學數學,真有用啊,我以後肯定會好好學數學的!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

  國慶期間,有趣的事可多了,但讓我記憶最深的是跟著媽媽去買燈泡。

  一大早,媽媽想去刷牙洗臉,卻發現兩個燈泡都壞了,用不了了。媽媽用手機那微弱的光芒刷完了牙。洗漱完畢後,媽媽換上衣服說:“我下樓去買兩個燈泡。”聽到後,我立刻放下手機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大聲說到:“我也要去,我能幫忙的。”說完,媽媽帶著我下樓去了五金店。

  去到五金店後,我發現有兩種燈泡適合我們。一種是節能燈泡,一種是普通燈泡。節能燈泡要12元,而普通燈泡只要7元。節能燈泡140小時只需一度電,普通燈泡70小時就要用一度電。媽媽看到說明後,對我說:“如果我們要買兩個燈泡,怎樣買更划算?”我立刻聯想到了之前做過的一道題:“某公司計劃購買一批燈泡,11W的普通節能燈泡耗電110度/萬小時,單價20元;5W的LED燈泡耗電50度/萬小時,單價110元。若兩種燈泡使用壽命均為5000小時,每度電價格為0.5元。則怎樣買更划算?”我想了想說:“應該買節能燈泡更划算。”媽媽又問“為什麼呢?”我一時答不上來。媽媽拿上兩個節能燈泡,結賬後邊走邊對我解釋道:“雖然節能燈泡比普通燈泡售價貴5元,但是假設一天開7小時的燈,節能燈泡要二十分之一度電,普通燈泡要1度電。而電費第一檔每度電0.6元,節能燈泡一天0.03元,普通燈泡一天0.6元,它們相差0.57元。我用十天後節能燈泡少付5.7元,已經補上之前的5元差價。之後每天節能燈泡都少付0.57元,所以買節能燈泡更省錢。”我聽到後,覺得媽媽說得很有道理。

  媽媽說完後,我仔細想了想,總結了個道理:買東西,特別是這種每個月都要付電費的家電,不能只看售價就判斷哪個划算,要往長遠的消費費用去考慮。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7

  從前,我一直覺得數學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你去菜市場買菜用得到函式嗎?你買別人幾件物品用得著公倍數嗎?你去上班的路上要遲到了,又想著還要買早餐,當時還有心思算多少分鐘到公司嗎?直到國慶節的第四天,我參加了小區物業的工作,才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物業的主管給我們佈置的任務是對每戶業主做一個問卷調查,最終建議佔多數的會被採納。我被分配到的是七棟和十棟,我帶著資料和筆記本首先來到了七棟,正當我問完之後,我發現這棟樓的業主問卷答得五花八門,有的填不知道,有的填物業費太貴了,有的填衛生搞不乾淨……如果一個個去排除未免也太麻煩了,該用什麼方法統計更簡便呢?左思右想,我終於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我可以先把一些建議出現過少的和根本不合理的要求刪除,再看剩下的各佔百分之幾,然後繪製扇形統計圖交回物業處。說幹就幹,我把該去除的刪除後,發現七棟希望物業綠化再好一些的佔53%,希望服務態度好些的佔20%,希望監控能讓死角也看得到的佔27%。

  按照這個方法,我來到了十棟。當我統計完之後,發現有一些七棟沒有的意見在這裡業主提出來的機率比較高,七棟業主呼聲比較高的這裡幾乎沒有人填,這該怎麼辦呢?我大腦飛速運轉,突然想到,可以畫條形統計圖呀!我用這種方法快速統計好後,交到物業處,心中突然明白了什麼。

  數學不僅在生活中處處能幫助到我們,既從根本上解決了我們的難題,又能為國家科學的計算提高成功性和準確性。可以說,數學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8

  陽光懶洋洋的普照著大地,讓人心情舒緩,剛下車的我蹦蹦跳跳的往外婆家走去。剛進門,外婆就如同一陣清風般的出現在我的面前,指著手裡的廣告對我說:“你看看還有沒有什麼需要的。裡面有許多打折的商品呢。”我仔細地看了看驚訝道:“哇,真的有好多打折的商品呀!價格比平時實惠了很多呢,剛好,家裡的年貨還沒有購置。不如我出去買年貨吧!”外婆說;“好,我給你100塊錢,你去超市看看吧,如果有喜歡的你就買吧。”我一聽心裡雀躍起來,提上環保袋子就興沖沖地出門了。

  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遊走於其間的我忙得目不暇接,心裡想著如何讓這100塊錢達到利益的最大化,猶豫斟酌著,不知不覺就將購物車塞滿了,而其中有6種是我的最愛,他們分別是:洽洽葵花子,香蕉片,山楂片,話梅,奶糖,鹹乾花生,總價錢是14.4+16.54+9.00+11.60+12.60+21.20=85.31元,這些美食有著巨大的誘惑緊緊的勾著我,讓我垂涎三尺,我急切的走向收銀臺,在長長的隊伍裡焦急的等待著,過了一會兒終於等到我了,這時又有一個驚喜砸向了我,收銀臺的姐姐說有優惠,可以便宜10.41元,現在一共74.9元。結賬付款後,收銀臺的姐姐又遞給我一張藍色的卡,我不解的問:“姐姐這是什麼呀?”她說這是刮獎卡,消費滿68元的顧客就可以領取。獎金高達達150元,我刮開刮獎卡一看,獎金有兩元,這樣,我就只用了72.9元。

  當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向家裡。到家了,我把我所購買的東西展示給外婆看。說“外婆,買的東西優惠了10.41元,刮獎‘賺’到了2元,最後我只用了72.9元,給您省下了12.41元。”外婆聽了摸著我的腦袋對我連連誇獎道“星星你真棒,將來一定是一個輩兒有出息的人。”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9

  這一天,我和妹妹一起去商場買衣服。商場裡的東西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哇!這五顏六色的東西太好看了!”剛走進商場,妹妹就拉著我走進一家布料攤,她一眼就看中了一條50米長的粉色布料,她剛要買,我就攔住了她。“在你買之前,先考你一道數學題。”“哼,儘管放馬過來吧!”妹妹自信滿滿,“做一套衣服,需要用布1.8米,這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你的衣服?”“呵呵,這太簡單了,50÷1.8=27.77……,把27.77四捨五入是28,可以做28套!”我搖了搖頭,“這裡不能用四捨五入法,因為做27套衣服後還剩1.4米布,多餘的布不夠做一套衣服,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去尾法’。”妹妹聽了我的解說後,恍然大悟。

  我們把50米布拿到裁縫店後做了27套衣服,這一天,我和妹妹一起去拿衣服,裁縫店老闆把27套衣服給我們檢驗後,妹妹十分滿意,老闆正要把衣服裝進袋子裡時,我阻止了她,問妹妹:“每個大袋子裡最多可以裝4套衣服,這27套衣服至少要用幾個大袋子?”“啊,這種題目對於我來說,小菜一碟。27÷4=6(個)……3(套)採用去尾法,取近似數,要用6個大袋子!”我笑了笑:“這裡不能用去尾法,因為6個袋子用完後還剩3套衣服,這3套衣服也需要裝一套,所以還需要一個大袋子,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進一法’。”妹妹拍著腦袋直點頭。

  我補充說,求商的近似數一般有三種方法:

  一、四捨五入法,這是最常見的求近似數的方法。

  二、進一法,不管尾數最高位上的數是幾,都要向它的前一位進一。

  三、去尾法,即不管尾數最高位上的數是幾,都應捨去,具體使用哪種方法取近似數要看實際需要,一般求需要多少個油瓶、多少個袋子、多少輛汽車、多少條船等,要用進一法,而求能買多少東西,能做多少套衣服,能分給多少個人等,要用去尾法。妹妹聽了我的話說:“我以後一定會分清楚他們的用法,用適當的方法解題,不會胡亂瞎用了。”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0

  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睜大眼睛就能找到它。這不,我和媽媽去參觀舅媽家要裝修的房子,結果,就“看”出了有趣的數學。

  聽媽媽說舅媽家要裝修房子,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參觀,心裡忍不住地想:舅媽家的房子是什麼樣的?有多大?裝修得漂亮嗎?這些小問號在我腦子裡不斷地冒泡泡,還沒冒完,我們就已經走進了舅媽的新家。真是令我大失所望,屋子裡面亂糟糟的,牆上的漆也被颳得一乾二淨,有兩個工人正在幹活,原來,舅媽家的房子才剛剛開始裝修。

  待了一會兒,我們就離開了。回家的路上,我問媽媽,舅媽家的房子是多大的,媽媽說是114平方米的。接著一道數學題就來了:一塊地板磚是80×80釐米的,每平方米地板磚70元,媽媽請我幫忙算一下,舅媽家一共需要鋪多少塊地板磚?一共要花多少錢?

  我算了算,整個房子的面積是114平方米,廚房和衛生間不用鋪,去掉這個面積,需要鋪地板磚的面積大約是80平方米。

  先算出一塊地板磚的面積是:80×80=6400平方釐米

  換算單位:6400平方釐米=0.64平方米

  總面積除以每一塊磚的面積:80÷0.64=125塊

  每一塊磚的價錢:0.64×70=44.8元

  125塊磚乘以單價:125×44.8=5600元

  現在我知道了,舅媽家需要125塊地板磚,一共花掉5600元錢。

  結果算出來了,可是媽媽說,我計算的過程太麻煩了,讓我再看看。這一看,還真看出了簡便演算法:需要鋪地板磚的面積是80平方米,每平方米地板磚70元,直接用70乘以80就可以了。

  數學課上,李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數學題裡經常有陷阱,題裡出現的數字不一定都能用得上,有的可能是陷阱,而這次我就是掉進了這樣的陷阱裡,雖然結果是對了,可是計算的過程太麻煩了,很容易出錯。

  數學是很一門很精密的學科,需要我們認真讀題,用心分析,仔細計算。課堂上我們認真做題,生活中的數學更要認真對待。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1

  星期天,家裡來了客人。為了好好招待他們,於是,爸爸帶我到青果路美食一條街買吃的。我建議爸爸買肯德基全家桶、必勝客的披薩餅。爸爸說:好的,再到附近的金三峽飯店買一份乾鍋蛙。

  到了青果路,爸爸說:時間不早了,要抓緊時間買回家。我想了一下,對爸爸說:在學校裡,數學老師就教過我們關於這類合理安排時間、路線的問題,我們一起來好好計劃一下。爸爸說:現在離我們最近的地方是金三峽飯店,我們可以先去金三峽飯店買一份乾鍋蛙,但乾鍋蛙的製作時間為25分鐘,離金三峽飯店60米(用時約3分鐘)是必勝客餐廳,必勝客餐廳的披薩餅的製作時間為20分鐘,離金三峽飯店160米(用時約8分鐘,離必勝客餐廳約100米,由必勝客過去用時約5分鐘)是肯德基,在肯德基排隊購買用時約15分鐘,買全食物要回到停車地點(金三峽飯店附近),你看要怎樣合理安排時間、路線?

  於是,我就在心裡盤算著:如果先去金三峽飯店買一份乾鍋蛙,然後去必勝客買披薩餅最後去肯德基買全家桶,本來要花的時間是25+3+20+5+15+8=76(分鐘)。可我再一想:時間好長啊!能不能儘量少點時間呢?我想到數學老師說過的話:要儘量不走冤枉路,還要儘量節約時間。那好,我再仔細的想一想。

  一陣思考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對爸爸說:爸爸,你跟我走,我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我和爸爸先到金三峽飯店訂一份乾鍋蛙,講好半小時後回來取,再到必勝客餐廳訂一份披薩餅,講好20分鐘後回來取,接著,我和爸爸在肯德基排隊購買了全家桶,回到必勝客取了披薩餅,最後到金三峽飯店取了乾鍋蛙。用時3+5+15+5+3=31(分鐘),比原來時間節約了76—31=45(分鐘)。

  幫了爸爸,我非常開心,真的太有成就感了。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就一定能學好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2

  晚上回家吃完晚飯,媽媽對我和爸爸說:“這幾天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去羊絨加工店裡,給我們每人加工一件羊絨衫。你們猜猜花了多少錢?”爸爸說:“一定不便宜,估計1000多塊錢吧!”媽媽說:“是的,還是挺貴的,共花了1430元。80元一兩的線,還有每人每件加工費50元,兒子比我少一兩線,又比你少三兩線。兒子媽媽考考你,能算出我們每人的羊絨衫的價格嗎?爸爸在旁馬上迎合著說:“是啊,兒子,看你的嘍!”

  聽了爸爸的話,立刻找來筆和紙,在紙上寫出媽媽給我的.幾個資訊數字:1430元(總花費)、50元(每件的加工費)、80元(加工羊絨衫的毛線每兩的單價)。我思考了一下,關鍵媽媽沒直接告訴我毛線用量,但我仔細一下,她其實已間接的告訴我了呀!頓時,思路清晰了,馬上寫出來:首先,要扣除加工費3×50=150(元),1430—150=1280(元),再以我為標準算出爸媽多出來的線要花(1+3)×80=320(元),1280—320=960(元),3個人平均分配一下960;3=320(元),那麼我的一件連加工費50+320=370(元),同樣媽媽的50+1×80+320=450(元),爸爸的50+3×80+320=610(元)。

  我把這結果和解題思路告訴爸媽後,他們開心地直誇我。媽媽接著說:“兒子,這可還有其他方法哦?”我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在解答地時候早就知道了,還有兩種,就是以媽媽或是爸爸為標準算!”爸爸邊點頭邊說:“怎麼樣,是不是更應該好好學習數學,其實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而生活問題又可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就是一次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3

  春天來了,正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我的腳也噌噌噌”地長,原來的舊鞋子都小了,媽媽決定到淘寶幫我網購一雙新鞋子。

  買鞋子首先要知道穿多大碼的鞋。媽媽讓我把鞋子脫掉,站在一張白紙上,她沿著我腳的邊緣把腳的輪廓畫下來,再用尺子在紙上量出我腳的長度。呀,25釐米。媽媽,我該穿多大碼的鞋子?”媽媽隨口說道40碼”我不解地問:媽媽,你怎麼知道是40碼?怎麼算?”媽媽說:你開動腦筋想一想不就知道了嗎?”我回到房間,苦思冥想:腳長25釐米﹦40碼鞋子,怎麼算出來的呢?我記起以前買鞋時也量過腳長,23釐米穿36碼的鞋。我拿出草稿紙在上面寫道:腳長25釐米﹦40碼,腳長23釐米﹦36碼。難道是25+15=40,23+13=36?但我再一想,不對呀,這應該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才對。到底是什麼公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我靈光一閃,先把25×2=50,再50-10=40,是不是這樣呢?我驗證一下,23×2=46,46-10=36,耶!完全正確,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激動地高呼我算出來了!鞋的碼數=腳長×2-10,對嗎?”媽媽笑笑說:真聰明,就是這樣。”我心裡美滋滋的。

  爸爸下班剛回來,我便纏著他說:爸爸,只要你告訴我你穿多大碼鞋,我就能算出你腳有多長。”爸爸說:真的?”千真萬確!”我穿42碼鞋。”爸爸說。我採用倒推的方法(42+10)÷2=26,我脫口而出:26釐米”爸爸高興地直點頭: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緊接著,我又幫爺爺算,幫奶奶算,幫媽媽算,忙得不亦樂乎。

  瞧,生活中的數學多有趣,讓我們一起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身邊的小事,去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去探索數學王國”的奧秘。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4

  今天,因為我數學考到了96分,媽媽為了激勵我,特意給了我10塊錢,並說:“可以去超市隨便買東西。”

  我一聽,一蹦三尺高,“但是”媽媽一本正經地說:“有一個條件,就是買的東西要剛好10塊錢,如果多了要自己付,如果少了下次就沒有這個獎勵了。”我拿了10塊錢,心想:這個很簡單啊,然後高高興興的去超市買東西了。

  走進超市,看見貨架上擺放著整整齊齊、琳琅滿目的商品,我立刻傻眼了,生吃涼粉,那裡面可以加甜醬,看起來還不錯,可是一看價格,太貴了不能買。然後,我突然想起來,可以買一個東西,那裡面有吃的,還贈送飛船,我可以玩兒,也可以增加動手能力,然後我飛快的找到了卡通樂暑條,一看價格是4.8元,這個可以買。這時我想,10-4.8等於5.2元,剩下的錢我還可以買東西。

  可是我想,那裡根本沒有我喜歡的玩具,買書又不夠,我只能繼續挑零食了,可是挑了好久,都不合適,這時,我特別想吃辣條,所以我就拿了兩包辣條,可是,這個時候媽媽說不可以買辣條,我只好眼巴巴地放回去了。我突然看到了小麻花,那不是老師用來獎勵同學們的小麻花嗎?那一次我沒吃到,一直對這個小麻花耿耿於懷,今天終於看到你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把,一稱,結果是5.1元,我很想放回去,可是媽媽說:“稱好了的東西不能放回去了,如果大家都這樣,那超市不就亂套了嗎?”。我一聽,覺得媽媽說的有道理,但是一想到,以後這個獎勵就沒有了,我悶悶不樂的走向收銀臺,阿姨微笑著對我說:“小朋友,你的東西是9.9元,要是拿一個袋子剛好10元”。終於,剛剛好10塊錢,不但買到了吃的,而且下次考得好,媽媽還會獎勵我,我就高高興興地回家了。透過這次超市買東西,我不僅學會了怎樣買東西,還學到了很多知識。

  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以後我要認認真真的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5

  說起生活中的數學,由於我是自己走路上放學,並且家裡住的比較遠,而我又是典型的起床困難症患者,所以關於“最短路線”我是作過一番研究的。

  首先,要先對每天需要完成的動作做一個時間規劃,比如穿衣服需要5分鐘,刷牙洗臉5分鐘,吃早飯需要20分鐘,走路上學需要30分鐘,把這些時間相加起來後,再看看到教室的的時間是8:00,那麼最晚的起床時間是7:00。還要把可能有的突發狀況也計劃進來,比如天氣不好,還有再賴床兩分鐘,唔唔。遲到就是常態了。

  然後,看看哪裡可以壓縮時間的,在夏天穿衣服可以減少兩分鐘,早飯也可以加快一點點,這樣的話少用了約五分鐘,正當我竊喜可以再賴會床之時,班主任郭老師又下達了新的要求:“以後每天要提前10分鐘到教室裡早讀,值日生就要更早一些了”。這下我可犯難了,要知道我可是個大懶蟲呀,平時起床就很不情願了,現在還要早起10分鐘,這可比不吃飯難受多了!恰巧我學習了“最短路線”,就想憑自己多年定南生活的經驗是不是可以穿街過巷抄近路呢?有兩種選擇,一是途經自來水公司到達不動產中心,二是途經一小到達不動產中心;又有兩種選擇:進入人民醫院穿出主街,或者沿主路由十字街到學校,經過實踐比較,途經一小再由十字街到達學校用時更少。唉,這也就節約了五分鐘。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媽媽做的早飯是可以邊走路邊吃的,這樣就用到了同一時間做兩種事以達到節約時間的概念了。

  希望我還可以學到更多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