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推薦】民俗作文彙總8篇

民俗作文

【推薦】民俗作文彙總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俗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俗作文 篇1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民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麼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民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麼民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民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麼理髮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為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麼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民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民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民俗收穫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穫,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裡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民俗作文 篇2

  我來自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那兒是個特別有古文化的一個縣,因為那兒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兒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還有我們歙縣人的保護古文物的堅持力。

  然而,在那兒的民風習俗,更是讓人感到親切,整個中國,每個省、市、鎮,甚至是村,雖然都是過年,但每個都有每個的過法,在這兒我就來說說我們安徽是怎樣過年的吧!

  由於我去老家時,已經是快三十夜了,過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島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這段時間我們要幹什麼,所以只能講這段時間啦……

  這個臘八那天,是瞭解到的。在臘八那天,許多人都出嫁了,俗話說:“臘七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們追著婚車跑,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擺著幾張桌子,迎接四面八方來的客人,大家下午娛樂,直到三四點就開始吃晚飯了,當晚,是由小孩來放煙花的。

  假如在那兒的鄉村裡迷了路,需要幫助時,我們可不能這樣稱呼人家:“喂”、“哎”,必須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見人家抱著孩子,要誇孩子:“胖”、“壯”,可不能說:“肥”、“重”。這是我們那兒的諱忌。

  大年初一,是我們那個村裡最熱鬧的一天了,因為家家都起得很早,為的是去看錶演,在村裡的小廣場裡,那裡聚滿了人,願意演出節目可以自願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獎品的。

  我懂得就是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民俗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家鄉的風俗是喜慶的,熱鬧的,但眾多的風俗中,我最喜歡的還要屬春節。

  說起春節的來歷還挺有趣味呢!小時候就聽爺爺給我講說,古時候有個名叫年的怪獸,頭上有一對觸角,十分兇猛,每當到了春節的除夕夜,這個怪獸便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們。大家都拿它沒有辦法,十分畏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於是有一位老人在除夕這天晚上敲鑼打鼓,貼春聯。年獸十分害怕,荒忙逃跑。原來,這怪獸怕紅色和響聲。從那以後,每年除夕夜晚人們都會在自家門口放煙花爆竹、貼春聯。

  春節的風俗有很多,其中一項也是最重的項,就是吃團圓飯了。每當這時,無論常年奔波在外的遊子,還是移居他鄉的工人,都會趕回家,與家人團聚,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團圓飯。人們舉杯大笑,忘掉一年裡的煩惱。

  放爆竹煙花是孩子們的最愛的活動了。那"噼裡啪啦"的幾聲,天空中便出現幾朵"花",雖然沒有真正的鮮花那麼豔麗,但是也有絢麗與爛漫。天空中的煙花盛開了,一陣歡呼聲,孩子們又蹦又跳。

  家家戶戶門窗上這些紅色的春聯,為過年又增添了幾分年味。

  家鄉的風俗,是一份溫暖又持久的回憶。

民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個沿海地區——美麗的湛江。每當正月初十的晚上,小廣場上都會聚集很多人,他們正在舉行的習俗是——請神求平安。

  今年寒假,我有幸跟著母親回到湛江的農村,準備一覽這精彩的'習俗。

  當天晚上七點多,剛吃過晚飯後,小鎮上的廣播裡便傳來了一陣鞭炮聲。於是,我們急忙奔到廣場上,眼前的一幕讓我和小夥伴們驚呆了。只見場外站著許多圍觀的觀眾;在廣場的正前方,站著一大群穿著統一黃色衣服的人,他們手上拿著各種各樣的樂器,有的在打鼓,有的在吹嗩吶,還有的在敲鑼,叮叮噹噹,演奏成一曲美妙的音樂;再把視線轉到廣場中央,天啊!廣場中間竟然堆放著一根根樹刺!每根都有4釐米長,一根根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直徑大約有8米長的圓形。我想,如果人躺上去,豈不是會血肉無存?那這個擺設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正當我納悶之時,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主持人拿著麥克風走到廣場的正前方,嘰裡呱啦地說著什麼。但我卻聽不懂,因為他是用湛江那獨具特色的語言——雷州話來為我們演講的這時,他把手一揚,指向廣場的另一端。原來是家家戶戶都派一個代表,抬著鞭炮向廣場中央緩緩走去。雖然在城市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在農村,它們可是重頭戲。

  “噼裡啪啦!”在鞭炮聲迎接下,人們開始喚神了。他們拿起鞭炮,把它拆散,圍在了那一堆刺旁,開始燃放。場外的人立刻躲在一旁,一陣陣絡繹不絕的鞭炮聲噼裡啪啦,震耳欲聾。整個廣場立刻被一陣濃濃的煙霧包圍著,到處朦朦朧朧,白茫茫一片。但是,人們還在不停地放鞭炮,一陣連著一陣的鞭炮聲又響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響徹雲霄的鞭炮聲終於停了下來,開始請神了。只見五六個年輕的小夥子抬著神像用力地搖來晃去,尾隨後面的,是一些赤著膀子的大漢在手舞足蹈,嘴裡還在唸念有詞地說著什麼。而場外的人都懷著激動的心情,有的老大爺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有的年輕人想用手機把精彩的一刻拍下來,有的奶奶手裡拿著一小撮香在拜神,還有一些膽大一點的叔叔,點燃了一些小鞭炮,擲到圓刺裡去。

  過了一會兒,只聽母親喊:“來了!”我的視線立刻轉移到廣場中央,只見一位大漢赤著膀子,手舞足蹈地揮舞著。他的眼睛大如銅鈴,鼻翼張開,嘴巴撥出的彷彿不是氣,而是法力。他把手高高地舉起來,好像要把天撼動了;腳用力地踏舞著,彷彿要把地震動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躺在了那個堆滿刺圓堆裡,滾了一大圈。我倒吸一口涼氣,害怕地問母親,為什麼那個大漢被刺扎到卻沒有感到疼痛呢?可母親卻說,他已被神附體了,根本不知道在就在幹什麼。當那位大漢滾過刺堆後人們便紛紛湧上去,爭先恐後地想把那些刺。聽說,把刺放在家裡,家人就會平平安安,放在牲口舍裡,牲口就會長得肥肥壯壯。

  家鄉習俗真是有趣又神奇!

民俗作文 篇5

  寒假回到了故鄉——千島湖。在奶奶家我發現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有辣豆腐、米羹,米果,長壽麵……

  一樣又一樣的新鮮東西令我百吃不厭。尤其是辣豆腐,聽奶奶說豆腐也是自己做的,我的好奇心立馬湧上心頭,追著奶奶問這問那。奶奶樂呵呵地說:“我正在做豆腐,快過來看吧!”話音剛落,我就放下手中的東西,飛奔廚房。以前我聽說過做豆腐,也吃過豆腐,但就是從未見過做豆腐,今天終於可以親眼見到了。

  爺爺提著滿滿一桶乳白色的磨好的豆漿,將它倒入鍋中,奶奶往土灶裡新增柴火。我的眼睛瞪地跟銅鈴一樣大,絲毫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過了一會,鍋中開始冒熱氣,接著開始沸騰了。我著急地問奶奶:“豆腐做好了嗎?”奶奶不緊不慢地說:“別急,慢慢看。”這時,奶奶飛快地把豆漿舀到水桶裡,又將它舀到鋪了一層紗布的竹籃裡,這個竹籃可是架在鍋子上的。豆漿從縫隙裡流了下去,但有一些東西依然留在了紗布上。我問奶奶:“留在紗布上的是什麼?”奶奶邊舀邊說:“那是豆渣子,是不要的。”

  等豆漿全部流進鍋子,奶奶飛快地拿掉籃子之後,轉身拿起一個大勺子,輕輕地在鍋子裡攪拌。奶奶邊攪拌邊從杯子裡倒了一些像油一樣的東西。我好奇地問:“那杯子裡的是什麼東西?”奶奶解釋說:“那叫鹼,加了這個東西,豆漿就能變成豆腐了!”我高興地又蹦又跳!仔細一看,咦!鍋中有著一塊一塊的豆腐花。我急切地問:“是不是做好了?”奶奶無奈地說:“還沒好,別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灶邊,爺爺早就準備好模具,奶奶把豆腐花全部舀進模具裡……

  今天的觀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知道了:做豆腐是民間的一大習俗。

民俗作文 篇6

  客家民俗之“喊魂”

  客家民俗風情更是千姿百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客家民俗的“喊魂”就是其中一類。

  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區。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有的屋前屋後是高頭高坎或山路。在這樣的居住環境中,小孩易跌。一旦小孩跌倒,多數都會著驚。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臟常一下子跳動,使小孩口說夢話: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聲驚叫起來。這種情況,我們客家人叫“孩子著嚇”。

  孩子“著嚇”了,過去,家裡的老人,主要是做奶奶的,就會用“喊魂”的方法,來使孩子平安睡好。“喊魂”的方法是:首先老人到小孩跌倒的地方,把魂飛魄散的“魂子”喊回來。如果是跌到河裡(小溪或池塘),先將一塊石頭丟落河,口中念著:河裡跌的不是××名,是石頭喲!(如果是山邊、路邊、窪地則不必丟什麼東西)然後面朝太陽,口中念:太陽公公保佑××乖乖,身體健康!滿子歸喲!滿子歸喲!滿子東邊跌倒東邊歸;西邊跌倒西邊歸。最後用衫帕朝跌倒的地方把“魂子”帕著回家。到家後,將衫帕往孩子睡的床上開啟,表示“魂子”已“帕”回來了。再往孩子的背部多次拍拍揉揉;往小孩的耳公尾上摸摸捻捻。口中說:耳公膽大,老哩做公太(女的說“婆太”)。這樣的做法,要連做三朝(天),早晨、傍晚各做一次。這樣就能給孩子壓驚,小孩就會安眠善睡到天光。

  “喊魂”的做法,雖屬是一種精神安慰,老人祈求小孩健康的一種渴望,帶有迷信色彩。但從中醫學的穴位按摩療法的角度來看,拍揉小兒背部的心、肺等穴位,捻摸小兒耳朵,“耳為宗脈之所原”,它與人體的經絡五臟六腑有密切的聯絡。因此,拍背按摩能治驚悸、失眠、心煩、心神不安等;揉耳朵、耳尾有治小兒急驚風等症狀的功效。這就是“喊魂”有效果的科學依據。

民俗作文 篇7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那麼,人們過年一般幹什麼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民俗了。

  在大城市裡,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著清潔自己的房子,貼對聯,購買年貨,然後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後,就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後,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的院裡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村的人們,都帶著年貨,有的去廟裡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遊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民俗。

民俗作文 篇8

  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去請年菩薩,用來請求來年平安、順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在那個時候拜上幾拜。而且都會買好煙花爆竹,請完菩薩就放。那場面可熱鬧了,煙花的燈光映著人們歡樂的臉龐,照著人們內心的喜悅。

  在請年菩薩之前,當然是最繁忙的準備“福利”時間了。福利的要求很多:豬頭1個(最好醃過,沒有可用條肉代替);豬尾巴1條、公雞1只(要留尾巴)、連魚1條(不能殺,要鮮活的,在臉或眼睛上覆蓋一張紅紙),這樣可以象徵“連年有餘”,還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放時要橫著放)。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東西(因為神仙菩薩全是騰雲駕霧的,根本不用坐),做這些事情的必須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參加。參加請年菩薩的人最好“淨身”(意思為洗個澡,表示對菩薩的尊敬),再把水果等放在床上,放上蠟燭臺和香爐,同時放鞭炮和煙火,燒元寶。等這些全部都結束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豬頭肉(學名叫散福),其樂融融。

  過年時參加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剪春花,舞獅子,祭祖,還有這裡的請年菩薩……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習俗,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讓中國的傳統習俗傳播得更久更遠,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文化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將以前的民俗發揚出去。我們作為中國新時代的領航者,應該做好傳統文化傳播人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