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集合8篇

民俗作文400字

【推薦】民俗作文400字集合8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4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400字 篇1

  說到我家鄉過年的民俗,那數最隆重的可謂是過年了,過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時候了,也是最快樂時光了,因為可以玩那些只有過年才有的炮啊什麼的,還可以拿紅包,自己看著那說厚不厚,說薄不薄的紅包,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也有一種奇怪的‘傷感’。

  要數最忙的就是過年了。過年的前一兩個星期都要準備好過年的必備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徵過年的東西,都要一一準備好,準備好了以後等到過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麼東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為了“祭神”吧?對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裡的一個姓,幾乎都有,不過村裡有什麼姓氏才會建那所屬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這件事。

  過年是從除夕開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來準備好今天要拜的東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時間了,你會發現開啟水龍頭是沒有水的,為什麼呢,拜託,這是全村,全鎮甚至全區全市大家所‘統一的洗澡時間’,好像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接下來,去玩永思堂以後就跟其他地方(國內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貼春聯,千篇一律的感覺。

  我家鄉是這樣過年的,你的家鄉呢?

民俗作文400字 篇2

  年初七,我和媽媽來到了湖南路的獅子橋,去體驗了這裡舉辦的民俗廟會活動,感受了盪漾在南京城的濃濃民俗風。

  剛到獅子橋門口就感到一種喜氣洋洋的氛圍。人頭攢動的美食街兩邊搭上了長長的紅色帳篷,各個民俗藝人在這裡一展才藝,得意地展示著他們的“拿手絕活”。瞧,棉花糖的攤位面前圍著一群小朋友,他們興高采烈地等待著師傅做出一個個又大又軟,五顏六色的棉花糖;我和媽媽來到了一個做糖藝的攤位,只見老師傅用勺子舀了一勺金黃的糖漿,嫻熟地在加熱的鐵板上伸縮活動著手腕兒,糖漿順著師傅的手滴到鐵板上,一會繞個彎,一會果斷地直伸向前,不到一分鐘的功夫,鐵板上就呈現出了精緻可愛、栩栩如生的動物圖案,有抓耳撓腮的小猴子、展翅欲飛的仙鶴、騰空駕雲的巨龍……我為自己挑選了一個小蛇圖形,師傅很快就做好了給我,看著普通的糖漿瞬間變成了這精美絕倫的小動物,我都有點不忍下口吃它了。

  除了各種小吃,這裡還有許多琳琅滿目的小工藝品,它們很多都是現場製作的。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是民間的剪紙藝術。一張張普通的紅紙,在師傅們的剪刀下,很快變成了一幅幅千姿百態,風格獨特的窗花藝術品。

  這次精彩的廟會活動,讓我見識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民間技藝,民族工藝品的精緻奇妙。更讓我真切感受到了瀰漫在南京城的濃濃民俗風和過年的味道!

民俗作文400字 篇3

  這是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雲南省的省會昆明玩,一到昆明,聽說建了一個民族村彙集了雲南26個少數民族在這裡。

  來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村頭那幾顆千年的大樹,它們高大挺拔,吸引了很多遊客。進入民族村的大門,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民族建築、五顏六色的鮮花、綠油油的草地。猶如走進了仙境,使人心曠神怡“實是欲界之仙都”啊!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白族村,這裡有一個寨門,上面寫著“白族村”三個大字,進了村,那琳琅滿目的紀念品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一個也不肯放過,每個我都細心的觀察。

  離開白族村,遠遠的就望見了傣族村內的風情塔。銀色的塔尖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著奪目的光彩,風送引領的清脆聲動聽悅耳。我們快步上前,看見碧波上的風情橋,還有一幢幢美麗的小竹樓,瞧!在風情塔下,中外遊客,跟著傣族人歡度著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你灑我,我灑你,衣服溼透了也沒關係,大家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觀看了很多村寨,已經是下午5點了,我們大飽眼福,可是肚子有些餓了,隨著人流,我們來到民族餐廳,品嚐了具有傣家風味:竹筒飯。雖然味道不算很合我胃口,卻散發著清香,我吃了不少。

  該走了,這時我卻回想起那一座座村寨,我真不想走,可還是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雲南民族村。

民俗作文400字 篇4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春節到了,過年了,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日子,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小孩子都會得到壓歲錢,關於這壓歲錢,還有一個傳說……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

  除了壓歲錢,春節的時候我們還要打鞭炮,吃年夜飯……總之都是我們小孩子喜歡的。

民俗作文400字 篇5

  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曆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餘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資訊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民俗作文400字 篇6

  按照河北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

  臘八這天,人們早早起來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傳統的“小年”。這天,人們要把灶臺打掃乾淨,殺雞宰鴨來祭“灶神”。

  臘月二十五日前後,人們選擇吉日把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乾乾淨淨迎新年。這時,千家萬戶都忙碌起來,買菜,割肉,準備各種各樣的年貨。

  除夕可真是熱鬧非凡吶!家家戶戶趕做年飯,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春聯;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哪一家都通宵燈火,鞭炮聲日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和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

  大年初一是春節的高潮。這天,人們不許殺生。早上,要互相講吉利話祝賀,大人們要給孩子們壓歲錢。從初一到十五,人們都不許講不吉利的話。吃罷早飯,人們就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湧上街頭,三個一夥,五個一群的湊在一起,下象棋,聊天等,熱鬧極了。

  正月初二這天開始,人們便要到親朋好友家串門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開門掃地,打掃成堆的鞭炮紙。

  湯圓一上市,春節便接近了尾聲。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這天晚上,有張燈結綵、猜謎踏歌的活動,突出了一個“鬧”字,人們還要吃湯圓,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過了這天,春節也就過完了。農民們開始準備春耕,學生們也要開學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民俗作文400字 篇7

  春節是一個很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慶祝這歡樂而又漂亮的春節呢?

  臘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認的掃房日,掃房日就是打掃我們的房間,這一天大家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間。

  臘月三十一日是一個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節的前一天,大家都在貼春聯、掛燈籠。到了夜裡,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而大大家有的和小孩子們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節晚會。大家還要吃團圓飯,團圓飯裡有餃子,餃子裡面包著硬幣,吃到硬幣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氣,不會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大家都去拜年,小孩子們只要叫一聲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會有人給他們發紅包。到了下午,就沒事幹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對了,拜年還要送餃子,雖然我們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餃子有什麼含義。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戶戶都開始營業了。很少有大人在家裡,而小孩子們大部分會聚在一起玩遊戲。

  到了元旦那天,大家都跑到街上去看龍燈,街上非常熱鬧。街上有耍龍燈的、有敲鼓的、還有打鑼的。不管幹什麼的都有,而在買東西的人家,都會在店門口放上一掛鞭炮,讓耍龍燈的去他們家門口耍,還給他們買糖、買菸,為的就是讓生意更紅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家該上班的上班,該幹什麼的幹什麼;小孩子們都去上學,慢慢就恢復到原來寧靜的樣子。

民俗作文400字 篇8

  泱泱華夏,悠久的歷史令人沉醉,古老的飲食文化也撥動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絃。

  嘉興,一座古樸而美麗的江南小城,尤以粽子、南湖菱等特產聞名。嘉興的粽子極具特色,有鹹有甜,軟糯適中,有著江南特有的玲瓏之態。嘉興的農村常在端午前後包粽子,農婦們先洗淨粽葉,包出一個類似小三角狀的形狀,然後在裡面加上糯米和餡兒,最後再把粽子用線纏住,當裹粽線打成結的那一刻,也是美食之旅啟程的一刻。接下來的時間,便只需耐心等待,烹煮的沸騰聲,醉人的粽香,牽動著每一個期待美食之人的心。

  紹興,與嘉興相隔不遠,但在飲食上卻有著明顯的區別。紹興人不像嘉興人那麼喜甜,他們更愛黴”物。紹興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平地,因為氣候和溼度的關係,紹興人的生活中便多了許多黴”物:如黴乾菜,黴豆腐等。其中還有一種我認為和黴乾菜相似的食物,稱作黴筍乾。當地人先把煮好的筍切成條,然後放在大竹匾裡進行照曬。黴筍乾做成後,密封儲存就可以了。黴筍乾可以做湯,做菜,也可以做配料等等,可謂百搭之物。

  無論是嘉興的玲瓏精緻,還是紹興的因地制宜,我都將細細品味,它們都是我的家鄉,都承載著我濃濃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