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關於民俗作文合集十篇

民俗作文

關於民俗作文合集十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俗作文 篇1

  秋日的晚風帶著落葉,一起飄蕩在小路上,夕陽燒紅了天邊的白雲,眼前那棵高大而粗壯的柏樹,盡顯滄桑。耳邊傳來是“咿呀”的聲音。

  兒時是在老家度過的。夏日是炎熱的,姥姥喜歡在正午躺在那藤椅上,拿著一把又大又圓的扇子,輕輕地搖。旁邊放一個略顯破舊的收音機,放著是那“咿呀咿呀喲”的京劇。姥姥很喜歡聽著戲,她什麼戲都聽過,像是黃梅戲、豫劇、呂劇等等。不同地方的戲,從她那破舊的小收音機裡傳來。

  我那時還小,聽不懂裡面在唱些什麼,想和姥姥說說話,她一邊扇著扇子,一邊做了一個“噓”的動作,示意我不要說話,我只好趴在她的腿上,藉著扇子的清風,進入夏日涼夢。

  後來,再大些,勉強可以聽清一兩句,但是仍然不懂意思。中午陪姥姥聽戲已經成為了習慣。不同的是我喜歡趴在風扇前,聽戲。風扇的風吹的總是很大,將我的頭髮到兩邊,猛烈的清風撲到我臉上。耳邊依然傳來的是“咿呀咿呀喲”的唱戲聲。

  那天早上姥姥起得很早,在院子裡忙來忙去,我揉了揉朦朧的眼問她:“今天有什麼好事嗎,為什麼這麼忙?”

  她回過頭,臉上帶著笑,以至於她臉上皺紋都變成優美的弧形:“今天村裡要來唱戲的,一會去看啊!”說完她又去忙活。看著她彎的似弓的背,在清晨的曦光下留下了一個彎彎的背影。

  臨近中午,姥姥便領我去佔位。走到柏樹下,已經有很多人了,姥姥找了一個地方放下馬紮,坐下。而我偏要擠到前面看個清楚。

  終於等到開場,臺下的人紛紛鼓掌,簾子被掀開,從裡面出來一個臉上抹滿油彩、身穿戲服的人出來,身後跟著些和他一樣的人。一場下來,人們喝彩不斷,我也跟著鼓掌,似懂非懂地看著臺上人所唱的悲歡離合。

  一直表演到下午才結束,我一直坐在最前面,不曾離開,生怕別人搶了我的位置。這中間有人來,有人走,有人罵故事裡的人物,有人笑故事裡的情節。

  再後來,我離開了家鄉,便再也沒有看過戲,直到那天突然很想看戲,那種思念湧上心頭,我終是買了一張票去聽了一場戲。聽的人很少,不似當年那般熱鬧,耳邊依然是“咿呀咿呀喲”的聲音,可終究感覺少了些什麼。

  臺上的人唱著一個個不同的故事,臺下的人越來越少,我依然坐在那裡聽他唱完,他們熱愛傳統文化,並且願意傳承下去,他們值得尊敬。

  迎著風走在路上,看著人來人往,世界終是變了,變得越來越好,很多高科技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可有些東西卻在慢慢消失。人生中,有些人來了,有些人走了。就像戲裡唱的悲歡離合,就像詩裡說的月有陰晴圓缺。

  落葉跑到我腳下,我將它們輕輕踢起,耳邊迴盪的剛才的戲,不禁哼了兩句,一切剛剛好。

民俗作文 篇2

  玉姐出嫁的日子,是舅媽請算命先生推算後才定下的。吉期選在農曆的2月23日。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床,就早早地往玉姐家裡趕來。快走到她家時,遠遠地望見她家門前的場子裡坐了好幾堆人。我們便點燃了賀喜的鞭炮。大家聽到了鞭炮聲,只見舅媽趕忙從人堆裡迎了出來。我發現舅媽的雙眼紅紅的,像兩個熟透了的水蜜桃。我們坐下後,還沒喝完杯中的茶,我便迫不及待地去找玉姐,因為我平時和她最要好啦! 誰知剛一跨進玉姐臥室的門,我便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只見玉姐趴在床頭,肩膀一抽一抽地顫動著,原來她在低聲地啜泣。我這時才想到舅媽紅腫的眼睛,肯定也是剛哭過的。哎!母女倆在一起相依為命地過了這麼久,突然就要分離了,誰能捨得呢?

  結婚,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個莊重而又神聖的日子。但對於舅媽和玉姐來說,那一天似乎來得特別早。玉姐出嫁那天,彷彿連天都亮得比平時早。舅舅和舅媽一大早起來,安排好了家中的事情,就朝著親家相反的方向走去了。他們不會忘記算命先生的叮囑:孃家父母必須向女兒出嫁相反的方向走,直到完全聽不見迎親的'鞭炮聲和嗩吶聲,這就是我們這兒農村的躲親 風俗。風俗乎?迷信乎?人們無法知道,但又不得不相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嘛!為了玉姐和健哥的幸福,舅舅和舅媽早飯就沒吃便遠遠地躲開了。我彷彿看見兩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雙眼滿含著眼淚,一邊留戀地回頭張望,一邊又惶急地向遠方走去

  我想:如此躲親,與其說是一種風俗,倒不如說是一種迷信!請鄉親們好好地想一想,這種躲親與新郎新娘的幸福又有什麼關係呢?只不過是算命先生愚弄人們的一套把戲罷了!希望明智的父老鄉親們儘快地革除這種愚昧的習俗,傳承那些具有高雅文化底蘊的民風民俗吧!

民俗作文 篇3

  我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特點,比如:新疆民俗之新疆的傳統婚禮,揭開新娘的蓋頭也是一個鄭重其事的儀式,由婆家的女性長輩來揭開新娘的蓋頭。然後舉行結婚典禮;雲南的貝葉古樂,系西雙版納傣族古老的傳統音樂,包括民間古今傳唱的民歌樂、歌舞樂、贊哈樂三個大類。民歌樂,包括傣語稱為甘哈嘿尚、浪笙、甘哈賽叮、哈蒿多、甘哈魯玩等諸種。

  而我們這兒也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讓我來講一講我的老家的除夕吧!我們老家是在臨安,在這兒過年吧!就很有濃郁的地方的特色!我們這兒到了除夕,就非常的熱鬧,到處都是鞭炮聲,‘碰,碰,碰……。’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帶這滿嘴的笑容。我當然也是笑不容嘴了,(哈哈)。到了晚上,我就更開心了。因為要吃年夜飯了,晚飯我要吃兩次,因為第一次是吃奶奶家的年夜飯,第二次是吃外婆家的年夜飯,所以二次我都要省著點吃,不然的話吃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吃不下了。(哈哈),二次年夜飯都非常的豐富,我看得都眼花繚亂了,(哈哈),飯吃好了,接下來,就是收壓歲錢了,我這次收的比較多,(哈哈)。到了晚上8點,聯歡晚會開始了,這次聯歡晚會我看的很快樂,到了12點我已經想睡覺的不得了了。匆匆得吃了一下夜宵,然後,匆匆的洗漱了一下,就上樓去睡了。這次除夕,我過的很開心。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民俗,希望它們能夠傳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4

  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去請年菩薩,用來請求來年平安、順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在那個時候拜上幾拜。而且都會買好煙花爆竹,請完菩薩就放。那場面可熱鬧了,煙花的燈光映著人們歡樂的臉龐,照著人們內心的喜悅。

  在請年菩薩之前,當然是最繁忙的準備“福利”時間了。福利的要求很多:豬頭1個(最好醃過,沒有可用條肉代替);豬尾巴1條、公雞1只(要留尾巴)、連魚1條(不能殺,要鮮活的,在臉或眼睛上覆蓋一張紅紙),這樣可以象徵“連年有餘”,還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放時要橫著放)。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東西(因為神仙菩薩全是騰雲駕霧的,根本不用坐),做這些事情的必須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參加。參加請年菩薩的人最好“淨身”(意思為洗個澡,表示對菩薩的尊敬),再把水果等放在床上,放上蠟燭臺和香爐,同時放鞭炮和煙火,燒元寶。等這些全部都結束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豬頭肉(學名叫散福),其樂融融。

  過年時參加一些民俗活動,比如:剪春花,舞獅子,祭祖,還有這裡的請年菩薩……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習俗,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要讓中國的傳統習俗傳播得更久更遠,讓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們的文化歷史。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將以前的民俗發揚出去。我們作為中國新時代的領航者,應該做好傳統文化傳播人的職責。

民俗作文 篇5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有關民俗風情的。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裡,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 。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揹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檢視曆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民俗作文 篇6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民俗作文 篇7

  假如說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那對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節日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們不僅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還記得在那天吃好團圓飯後,大人們開始打牌、聊天、打麻將,我們小孩子呢,就開始玩起了有趣的鞭炮,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雷王”、“飛毛腿”、“三角雷”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時不時跑到屋裡去看看電視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聲和小品,我和我的小夥伴都笑的前仰後合,看到魔術表演中那些大魔術師們表演的神奇的魔術節目,我們都驚歎不已。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我們也興奮地加入其中,剛開啟門,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正在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剛包好的餃子倒入煮沸的開水中,爸爸媽媽把鍋蓋蓋上,煮了一會兒,12點整,終於開鍋了,爺爺奶奶把餃子一個個盛出來,我從老遠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直奔廚房,當嚐到那幾個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心裡樂開了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過了除夕,意味著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

民俗作文 篇8

  1. 文章有條理地記敘了採石磯一日遊的經歷,表現了小作者心中的留戀和難忘。

  2. 按照遊覽順序,作者依次描寫了汽渡太白樓三元洞廣濟寺等景觀,突出了不同景觀的特點,字裡行間流露出對一路風景見聞的新奇感受。

  3. 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能運用多句詩詞來表達心中的感受,真的實屬難得。希望你能繼續加油!

  4. 能過合理的想象反映出意味深長的哲理…行文流暢簡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是一篇不錯的…文章清逸婉麗流暢連貫尤其人物語言幽默風趣再加上一些精妙詞語的使用無形中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5. 全文可圈可點的佳句不少給文章增添了些文學情趣

  6. 本文在故事情節上或許並無特別之吸引人之處但仍不失為一篇成功之作其一較好地刻畫了角色的形象其二語言生動豐富生活氣息濃起到了良好的表情達意之效果

  7. 文章以…為結尾言簡意賅其味無窮

  8. 全文敘事集中不枝不蔓語言樸實流暢感情真摯感人

  9. 透過豐富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襯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文章想象合情合理敘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10. 語言樸素中心明確構思合理行文層次清楚

民俗作文 篇9

  雪愈下愈大,望海樓裡的氣氛越來越高漲,人們迫切地期待著第一屆“老行當,新玩法”的演出,我們小記者也是如此。

  趁演出還沒開始,我四下看了看,表演臺的周圍佈滿了各式各樣的泰州民間文化特色。你看那做糖人的中年人,雙手靈活的翻轉,不一會兒一條游龍就做好了,那栩栩如生的樣子彷彿真的要騰飛而去,所謂的畫龍點睛的效果也不過如此吧。再看那邊賣的是什麼呀?各種的動物,各式的囊包,小巧又可愛,我拿起最前面的蝴蝶問道:“老闆這個多少錢哪?”“四塊。這裡面是加香料的,你買的話我給你加上去。”老闆爽聲回答。我這才明白這就是香囊,古人常用的香囊。我久聞這香囊的大名,便拿起一個心形的,說:“老闆我要這個。”老闆把香料裝好遞給了我。頓時,一股清新的味道竄入我的鼻腔,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啊!

  咚—咚—咚,鑼鼓聲響了起來。民俗演出開始了,我急忙跑過去看節目,不料,人太多了,早已把整個舞臺圍得水洩不通,我在人群中擠來擠去,好不容易謀得了一席之地,可那時已過了好幾個節目,真遺憾!不過,接下來的海派秧歌舞還是讓我忘卻了暫時的不快。姑娘們長袖舞起了花,水藍色的絹扇異常華美。天上的雪花似與這舞蹈融為了一體,雪舞紛揚,和諧曼妙。

  民俗表演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手中的香囊依然散發著幽幽的清香,好像在訴說不忍離去的心情。我又一次徘徊在望海樓前,思緒萬千。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不久的將來,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一定會在全世界的大舞臺上散發璀璨的光芒。

民俗作文 篇10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舞龍、舞獅、貼對聯、剪紙……

  其實我比較喜歡的是舞龍,最喜歡的是貼對聯。因為每到過新年都會有貼對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極了。這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但是你知道嗎?過年裡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裡,住著一個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裡的人知道會來怪獸把門鎖的緊緊的,可是不管怎麼樣年還是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害怕極了,但是又無能為力。

  第二年的大清早,人們就紛紛地收好東西準備去城裡過完年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來告訴人們說:“怪獸害怕紅色和響聲有。”就這樣人們聽了以後就回到村裡買了對聯貼在門上;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一看到紅色就開始害怕了,人們見到有效果又敲起了鑼鼓。這時年更害怕了嚇得連忙就跑了。

  從此,村莊就和平了。之後人們每逢過新年都會家家戶戶都會貼上紅色的對聯,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