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聖德詩的詩歌鑑賞
作品介紹
《元和聖德詩》的作者是韓愈,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36卷第1首。此詩之奇,在於舉世以五、七律絕為“今體”,以對偶、聲律為工的唐代,韓愈獨兀兀不群,“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在已經“過時”的四言詩中,注入新的活力,以古樸、厚重、莊嚴的《頌》體詩來歌頌唐憲宗的聖德。
原文
元和聖德詩(並序)
作者:唐·韓愈
臣愈頓首再拜言:臣見皇帝陛下即位已來,誅流奸臣,朝廷清明,無有欺蔽。外斬楊惠琳、劉闢以收夏、蜀,東定青、徐積年之叛,海內怖駭,不敢違越。郊天告廟,神靈歡喜,風雨晦明,無不從順。太平之期,適當今日。臣蒙被恩澤,日與群臣序立紫宸殿下,親望穆穆之光。而其職業,又在以經籍教導國子,誠宜率先作歌詩以稱道盛德,不可以辭語淺薄,不足以自效為解。輒依古作四言《元和聖德詩》一篇,凡千有二十四字,指事實錄,具載明天子文武神聖,以警動百姓耳目,傳示無極,其詩曰:
皇帝即阼,物無違拒;
日暘而暘,曰雨而雨。
維是元年,有盜在夏;
欲覆其州,以踵近武,
皇帝曰嘻!豈不在我?
負鄙為艱,縱則不可。
出師徵之,其眾十旅;
軍其城下,告以福禍。
腹敗枝披,不敢保聚;
擲首陴外,降幡夜豎。
疆外之險,莫過蜀土。
韋皋去鎮,劉闢守後。
血人於牙,不肯吐口。
開庫啗士,曰隨所取;
汝張汝弓,汝鼓汝鼓;
汝為表書,求我帥汝。
事始上聞,在列鹹怒。
皇帝曰然,嗟遠士女;
苟附而安,則且付與。
讀命於庭,出節少府,
朝發京師,夕至其部。
喜謂黨:汝振而伍;
蜀可全有,此不當受。
萬牛臠炙,萬甕行酒;
以錦纏股,以紅帕首。
有惟其兇,有餌其誘;
其出穰穰,隊以萬數。
遂劫東川,遂據城阻。
皇帝曰嗟!其又可許!
爰命崇文,分卒禁御;
有安其驅,無暴我野。
日行三十,徐壁其右。
黨聚謀,鹿頭是守。
崇文奉詔,進退規矩;
戰不貪殺,擒不濫數。
四方節度,整兵頓馬;
上章請討,俟命起坐。
皇帝曰嘻!無汝煩苦;
荊並洎梁,在國門戶;
出師三千,各選爾醜。
四軍齊作,殷其如阜;
或拔其角,或脫其距,
長驅洋洋,無有齟齬。
八月壬午,闢棄城走;
載妻與妾,包裹稚乳。
是日崇文,八處其宇。
分散逐捕,搜原剔藪。
闢窮見窘,無地自處;
俯視大江,不見洲渚;
遂自顛倒,若杵投臼。
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婦女纍纍,啼哭拜叩。
來獻闕下,以告廟社。
周示城市,鹹使觀睹。
解脫攣索,夾以砧斧。
婉婉弱子,赤立傴僂;
牽頭曳足,先斷腰膂。
次及其徒,體駭撐拄。
末乃取闢,駭汗如寫;
揮刀紛紜,爭刌膾脯。
優賞將吏,析圭綴組,
帛堆其家,粟塞其庾。
哀憐陣歿,廩給孤寡;
贈官封墓,周匝宏溥。
經戰伐地,寬免租賦。
施令酬功,急疾如火。
天地中間,莫不順序。
魏幽恆青,東盡海浦;
南至徐蔡,區外雜虜;
怛威赧德,踧踖蹈舞;
掉棄兵革,私習簋簠;
來請來覲,十百其耦。
皇帝曰籲!伯父叔舅,
各安爾位,訓厥氓畝。
正月元日,初見宗祖;
躬執百禮,登降拜俯。
薦於新宮,視瞻梁梠;
戚見容色,淚落入俎;
侍祠之臣,助我惻楚。
乃以上辛,於郊用牡。
除於國南,鱗筍毛簴。
廬幕周施,開揭磊砢。
獸盾騰拿,圓壇貼妥。
天兵四羅,旂常妸娜。
駕龍十二,魚魚雅雅。
宵升於丘,奠璧獻斝。
眾樂驚作,轟豗融治。
紫焰噓呵,高靈下墮。
群星從坐,錯落侈哆。
日君月妃,煥赫婐巵。
瀆鬼應奏,嶽祇峩嶪。
飫羶燎薌,產祥降嘏。
鳳凰應奏,舒翼自拊。
赤鱗黃龍,逶陀結糾。
卿士庶人,黃童白叟;
踴躍歡呀,失喜噎歐。
乾清坤夷,境落褰舉。
帝車回來,日正當午,
幸丹鳳門,大赦天下。
滌濯剗磢,磨滅瑕垢。
續功臣嗣,拔賢任者。
孩養無告,仁滂施厚。
皇帝神聖,通達古今。
聽聰視明,一似堯禹。
生知法式,動得理所。
天錫皇帝,為天下主。
幷包畜養,無異細鉅。
億載萬年,敢有違者?
皇帝儉勤,盥濯陶瓦。
斥遣浮華,好此綈紵。
敕戒四方,侈則有咎。
天錫皇帝,多麥與黍。
無召水旱,耗於雀鼠。
億載萬年,有富無窶。
皇帝正直,別白善否。
擅命而狂,既翦既去;
盡逐群奸,靡有遺侶。
天錫皇帝,龐臣碩輔。
博問遐觀,以置左右。
億載萬年,無敢餘侮。
皇帝大孝,慈祥悌友;
怡怡愉愉,奉太皇后。
浹於族親,濡及九有。
天錫皇帝,與天齊壽。
登茲太平,無怠永久。
億載萬年,為父為母。
博士臣愈,職是訓詁。
作為歌詩,以配吉甫。
註釋
1、元和:唐憲宗李純於順宗永貞元年(806)八月即皇帝位,次年正月改元為元和。此詩元和二年正月作,時韓愈任國子博士。
2、奸臣:指王伍、王叔文等。永貞元年八月,李純即位後,貶右散騎常侍王還為開州司馬,戶部侍郎、度支鹽鐵轉運副使王叔文為渝州司戶。王還不久死於貶所,叔文次年被殺。十一月,又貶王叔文所用革新派人物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為南方各州司馬,世稱八司馬。見《舊唐書·順宗紀》、《憲宗紀》。
3、楊慧琳:夏綏銀節度留後,永貞元年十一月反,元和元年三月為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所殺。見《新唐書·順宗紀》。劉闢:字太初,原為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僚佐。永貞元年八月韋皋卒後,自稱留後。召為給事中,不奉命,憲宗被迫封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劉闢意猶未足,求統三川之地,併發兵取梓州,元和元年十月為高崇文所敗,擒送長安斬首。見《新唐書·劉闢傳》。
4、青、齊:今山東一帶。安史之亂後,藩鎮李正己、李納、李師古祖孫三代割據青、齊等十五州達五十餘年。元和元年,李師古卒,異母弟李師道表示願歸順朝廷。憲宗因當時正西討劉闢,無力東顧,因命李師道為節度留後。見(新唐書·藩鎮淄青橫海傳》。
5、郊天:古代天子春月祭天帝於南郊。告廟:古代天子出行或遇征討等大事,告於祖先之廟。《新唐書·憲宗紀》:元和二年正月庚寅,朝享於太廟,辛卯,祀昊天上帝於南郊。
創作背景
元和是唐室中興的年代,也是唐詩經中唐初期步入低谷之後,再度繁盛的'年代。詩人韓愈經數年遠貶嶺外蠻荒之地後,又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初,遷移湖北江陵府任參軍。旋召入京,任國子博士。身受洗雪、拔擢之恩,其感激可知;況又躬逢盛世,故詩人飽蘸激情,於公元807年(元和二年)舊曆正月,撰此不同凡響的奇詩。
賞析
此詩之奇,在於舉世以五、七律絕為“今體”,以對偶、聲律為工的唐代,韓愈獨兀兀不群,“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在已經“過時”的四言詩中,注入新的活力,以古樸、厚重、莊嚴的《頌》體詩來歌頌唐憲宗的聖德。
此詩之奇,又在於當時詩人多以抒情為能,韓愈卻常以敘事見工。何況此詩寫的不是生活瑣事,而是過去一年中發生的種種軍國大事:憲宗繼順宗之後,革去德宗的弊政;一改自肅宗以來的姑息藩鎮之國策,以武力平定楊惠琳、劉之叛,國勢因之大振。詩人用古文謀篇佈局之法寫詩,於頭緒紛繁之中,立主幹、刪枝蔓。主幹部分於“指事實錄”之際,渲染、誇張;枝節部分,以簡括凝鍊之筆帶過,使之虛實相映,前後照應,脈絡分明。
元和中興,首先在於平叛削亂。元和元年,翦除二逆。其中,楊惠琳所竊據之夏州,地狹民稀,王師才出,禍首即為其部將所斬:其事尚不足以揚國威。故第一段自“皇帝即阼”至“降幡夜豎”共二十句,實寫平叛,僅用“出師徵之”等八句,簡括朝廷之師,有征無戰,全在於憲宗即位“物無違拒”,不言聖德而聖德自見。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 字退之,洛陽人,文學家,世有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之稱。三歲即孤,由嫂撫養成人,貞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陽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贈禮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贊成改革主張,又反對藩鎮割據。尊儒反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 。
韓愈在文學上主張師承秦、漢散文傳統,積極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觀點。《師說》、《進學解》等,皆為名篇。韓詩力求創新,氣勢雄偉,有獨特風格,對宋詩創作影響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
繁體對照
元和聖德詩(並序)
作者:唐·韓愈
臣愈頓首再拜言:臣見皇帝陛下即位已來,誅流奸臣,朝廷清明,無有欺蔽。外斬楊惠琳、劉闢以收夏、蜀,東定青、徐積年之叛,海內怖駭,不敢違越。郊天告廟,神靈歡喜,風雨晦明,無不從順。太平之期,適當今日。臣蒙被恩澤,日與群臣序立紫辰殿下,親望穆穆之光。而其職業,又在以經籍教導國子,找寺氏茸韝柙娨苑Q道盛德,不可以辭語湵。?蛔鬩宰孕?懡狻i?攔拋魎難浴對?吐}德詩》壹篇,凡千有二十四字,指事實錄,具載明天子文武神聖,以警動百姓耳目,傳示無極,其詩曰:
皇帝即阼,物無違拒;
日暘而暘,曰雨而雨。
維是元年,有盜在夏;
欲覆其州,以踵近武,
皇帝曰嘻!豈不在我?
負鄙為艱,縱則不可。
出師徵之,其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