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充電人生散文隨筆

充電人生散文隨筆

充電人生散文隨筆

  一日,我孤身一人隨團隊出了趟遠門,路上十多個小時車程的折騰,早已身心俱疲了。說句老實話,坐車上不弄點各自的喜好,吃吃零食、聊聊天也好,刷刷朋友圈、聽聽小曲也罷,有理由消遣旅途寂寞,打發時間。倘若沒有這些那些的喜好,車上浮躁不安,那是必然的。身體一路勞累不說,心中的饑荒滋味,也可想而知,恐怕比坐車不吃飯更難熬。

  用什麼充實乘車生活,彌補身心的愉悅感,打消旅途疲憊感?於是,我開始把目光轉向左右前後,很快留意到兩個不同風格的人身上,他們有兩種習以為常的消遣方法,便成了意外的收穫。這兩個人,各顧各的,把玩著各自的喜好,本來都和我毫不相間,但因讀書與充電的關係,卻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趣,並作進一步深入思考。

  一位是中年男子,就坐在我的旁邊,見他捧著本書,愛不釋手,聚精會神地細嚼慢嚥,像似品嚐三珍海味一樣,津津有味。他告訴我:“帶本書走又不重不累,閒時拿出來翻翻,車上還可以解解悶,消磨時光。”我連連點頭,表示認可或有同感。然而,坐在我前排位置上的另一個人,是個戴近視眼鏡的小夥子,正低著頭,專心致志地玩手機,沉醉在音樂、遊戲中,不是聽歌曲,就是全神貫注地玩遊戲,偶爾還拿充電寶給手機充充電,一刻也沒消停過。

  年輕的導遊過來湊熱鬧,套近乎,關切地打趣道:“小夥子,你的耳機是什麼品牌的?我見都沒見過,很特別的嘛!”小夥子這才抬起頭來,說是某某某品牌的。導遊又說:“能不能借我試聽一下?如果效果不錯的話,我也要去買一個。”小夥子有些不情願,但為了顧及面子,慢慢開始從兩側的耳朵孔裡,卸下正在享受美妙音樂的耳機,隨手遞給了導遊……

  日常生活中,帶書有帶書的好處,帶手機有帶手機的重要。特別是出遠門,即便是帶上手機沒電了,照樣可以藉助電源和充電寶充下電,繼續支援聽歌、遊戲等功能。如果沒有帶書,就意味著不能給心靈補充精神食糧,難以讓大腦充電,無法給知識充電。但一個人,養成帶書出門的習慣,培養自己閱讀的興趣,讓讀書走進生活,成為一種生活的常態,確實很難做到,也不那麼容易。

  手機沒電,必須充電,這是表面上簡單的'常識。讀書學習,不是伸手可及的、直接的,而是深層次客觀形象的“充電”。眾所周知,不給手機充電,使用功能必然出現罷工。而人們亦然,只有日復一日的學習,一點一滴積累的知識,宛如電量充足的“充電寶”。當我們的心靈感官飢餓時,覺得萬般寂寞無聊,大腦就會發出“充電”指令。並透過讀書學習,像接受反反覆覆的充電,漸漸積累知識,儲蓄能量,隨時支取,深度體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可一個人為什麼要不斷地學習充電呢?因為讀書,不僅僅有助於豐厚的物質回報,便於科學理念的形成和樹立,能醫愚、能治窮、能療病,更是提升人生境界,礪志明德,致遠練達,美麗靈魂。

  常言道:“讀千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見多識廣,視野開闊,站得高,望得遠,腳下的路才會越走越長,懂得的道理自然也就多了。在讀書過程中,循序漸進,領會消化,邊讀邊用,活學活用,陶冶情操,培養情趣,識別善惡,明辨是非。並做到深讀、實讀、巧讀,懂得取捨,注重思考,吸取精華,去掉糟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野蠻落後走向文明進步。即便是閱讀消化不良,長期充當書本的“搬運工”,也是有益無弊,最起碼能讓書本上的知識,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不忘初心,讀書學習,堅持充電,積聚能量,支撐起人生的精彩和生命的活力。透過閱讀,多了充電人生,少了遊戲人生,才能超越時空的侷限和人類歷史上先賢和偉人進行無聲的交流和探討,而不必回到過去回到從前;才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無限神奇,埃及金字塔的燦爛和瑰麗文化,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壯觀和震撼,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饒,而不必親臨其境;才能從容應對紛繁多變的動態世界和處置繁雜的社會事務,啟發智慧,找到“以簡御繁”的參考答案,而不必摸著石頭過河,進行無數次的探索與實踐……

  常常給手機充電,也別忘了給自己的人生充電。可是,對一個業餘寫作的愛好者而言,只要有時間、有機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無妨出門多走走,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態環境,鄉土人情,風光景緻,人文歷史,豐富知識面,不就拓寬了視野和創作思路,收穫了心情和創作素材,豐富了人生閱歷嗎!只要我們的心靈家園充實豐滿,精神就有了寄託,生命就有寄於厚望,生活也就少了空虛感、冷漠感。

  行走的路上,人生因充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