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沁園春> 《沁園春雪》說課稿

《沁園春雪》說課稿

《沁園春雪》說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沁園春雪》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沁園春雪》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沁園春雪》編排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居單元之首。根據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學習目標定為:

  教學目標:

  1、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領會詞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重難點:詞上闋寫景是下闋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準備運用以下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1、朗讀法:貫徹課堂教學始終。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三、說學法

  葉聖陶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創造性。

  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走進文字,初讀感知——研讀文字,指導朗讀——品讀文字,激揚文字——誦讀全詞,昇華感情;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意美。藉此落實教學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鞏固提高。

  四、說教學程式

  匯入: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設計瞭如下導語: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革命家,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其實,毛澤東還是一個文人,而且絕對是一個大氣十足的文人。毛澤東一生給我們留下了七十多首詩詞,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戶展示著他那風騷獨具的個性情懷。不信,就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親自感受一下他的詞風。(板書課題)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一、基礎回顧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或寫漢字:見測評第一頁1、2題

  2、默寫全文:

  3、體裁知識:《沁園春雪》的體裁是,也稱。一般分為上下兩______(也稱片)。 “沁園春”是名,“雪”是。

  二、方法指導:詩歌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3、表現手法:象徵、襯托、想象、聯想、照應、託物言志、小中見大、虛實結合、以動寫靜等

  4、常用修辭:比喻、擬人、誇張、對偶、對比、排比、反問、設問

  5、答題模式:這首詩(句子)採用了XX(表達方式、表達手法、修辭手法)技法,寫出了XX(意向)的XX特點,表現了(或突出了).....的思想感情,起到了XX的作用。

  三、誦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自學探究

  (一)複習詞的上闕,知識點指引

  1、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其中包含何種修辭手法?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與上闋的後三句相比,是什麼描寫形式?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從賞析的角度分析該句。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二)學習下闋,知識點指引

  1、提問:下闋可分幾層?把握結構。

  2、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為什麼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麼?

  答:作用——承上啟下。由描繪自然過渡到評點歷史帝王。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答:肯定他們是英雄;

  委婉批評他們長於武功、短於文治;

  是由於時代、階級的侷限造成的;

  蘊含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著作者什麼感情?“風流人物”指什麼人?最後兩句有何含義?

  答:點睛之筆,全詞的主旨句。

  作者自指,抒發了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抱負,對革命必勝的信心,表達後來者居上的氣概。

  (三)學生再次誦讀課文,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反饋訓練:

  1、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C)

  A上闋對北國風光的描繪,表現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B本詞表達了詩人作為革命領袖而創造空前歷史業績的信念和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心。

  C不論是上闋還是下闋,都把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合在一起。

  D這首詞的上下闋各有一個領字,上闋是“望”,下闋是“惜”。

  2、評價歷史人物的用意是(D)

  A批評他們武功有餘,而文學才華不足。

  B歌頌他們武藝超群,勸誡他們要文武並重。

  C否定他們的英雄地位,同時指出他們事業上的不足。

  D肯定他們的歷史貢獻,同時委婉地指出其階級和時代的侷限。

  3、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B)

  A“望”字有登高遠眺的意思,展現了北國風貌的雄偉景觀。

  B“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寫的是眼前實景,即雪後的景象則在晴朗中顯得嬌豔。

  C“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抒發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表達了後來者居上的氣概。

  D“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採用了化靜為動的手法,動態寫法,感受到北國雪景的壯觀。

  五、拓展延伸:

  寫出含“雪”的詩詞句。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六、小結

  七、作業佈置: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麼不同?

  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設計為:

  上片:描寫北國壯麗的雪景

  抒發詩人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下片:點評歷史英雄

  表現詩人博大的胸懷和豪情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這節課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沁園春雪》說課稿 篇2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沁園春雪》編排在長春版版初中語文第六冊第三單元,是教讀課文,居單元之首。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反覆吟誦,聯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也感受詩人抒發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①引導學生欣賞詞大氣鎊礴,曠達豪邁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③引導學生領會詞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

  前兩點側重能力目標,後一點側重德育目標。這是符合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等人關於教學目標分類六級認知理論的。詞的下闕第三層是全詞點睛之筆,表現全詞主旨,因而定為教學重點;詞上闋寫景是下闕評古頌今的基礎,起鋪墊作用,下闋評古是為了頌今--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對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定為教學難點

  第二、學情分析

  目前我班學生的整體狀況是:學生良莠不齊,差距比較懸殊,班級中能夠達到優秀的學生很少,因此我在本課教學中多采取引導式教學。

  第三、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練習法。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初讀全詞--聽讀全詞--導讀全詞,最後分組誦讀;從方式上看,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聽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讀出詞味,欣賞、領悟詞的優美語言和優美意境,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我在尋思上多下功夫。根據認識原理,設計並嘗試了"連環--頂針"提問教學法,四組提問"切入""順承""深化""引伸",力求一氣呵成,分別解決詞的上闋、下闋、教學重點和難點,且四組提問所轄18個小問題,"成語接龍"似的一個銜著一個,形成一種"追問",把全篇課文講析內容全部帶了出來,希望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這是提問法。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2個反饋檢測題,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這是練習法。

  本課採用了《沁園春雪》朗讀影片,直接服務於誦讀法;使用《我愛你,塞北的雪》影片匯入新課,形象生動;《沁園春雪》課件和課文插圖《江山如此多嬌》的運用,為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提供了保證。投影儀和列印資料,增強教學直觀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第四、說學法

  在當今資訊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

  這節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大量的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根據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採用五人討論小組討論活動,把全班分為四大組,確定發言代表,調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收到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已形成常規;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第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匯入新課在投影上播放《我愛你,塞北的雪》片斷。由"滋潤著春天的麥苗,迎春花葉"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過渡到北方豪邁的雪。這樣匯入從視聽上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開啟學生形象思維。板書課題。

  第二步、簡介背景展示詞人創作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了解毛澤東在特定歷史時期擔負的歷史使命,有助於學生理解詞的內容,理解詞的主旨。

  第三步、初讀全詞在解題之後,指名學生輪讀上下闕,全班聽讀,檢查學生課前自讀情況。針對學生易錯字音,藉助投影儀進行正音教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齊讀形式品味詞的語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聽讀全詞要求學生閉眼聽讀,聯想優美畫面,初步感受詞的形象之美,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第五步、導讀全詞先讓學生以五人討論小組為單位,討論螢幕上用投影儀投出的四大問題:

  一、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畫?

  二、下闋作者是怎樣評論古代帝王的?

  三、請找出主旨旬,你怎樣理解運用這句話? -

  四、有人說詞的上闋寫景和下闋評古論今沒有什麼聯絡,你看呢?

  學生經過3分鐘小組討論後,教師將早先設計好的四個大問題之下的18個形成頂針特色的"連環問"按序丟擲,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帶著學生深深地進入課文。力求讓學生在每一句課文理解中都綻放出思維的火花。這18個小問題是:

  1、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麼圖畫? (北國雪景圖板書"景")

  2、作者在高處望見了哪些具體的景物? (長城、大河、山脈、高原)

  3、(講析了"長城""大河'兩句後)如果說長城、黃河兩個名詞本身就帶有雄壯的氣勢,那麼作者怎樣賦予山脈、高原以奔放的氣勢? (使用比喻、擬人修辭,化靜為動……)

  4、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嗎? (不全是)其中帶有很大的什麼成份? (聯想、想象)

  5、除此以外,作者還作了怎樣的聯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後紅日當空,白雪交映的壯麗景色) (插入學生誦讀訓練1分鐘)

  6、詞中哪一句話可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圖? (江山如此多嬌)(用投影儀展示課本插圖,板書"江山多嬌")

  7、這說明下闋由景到人,寫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板書"評古代帝王")

  8、說說你對他們的認識。(雄才大略,戰功赫赫… )

  9、作者用哪一個字概括他對五位歷史英雄的評介? (惜)(板書"惜")

  10、歌頌今天的哪種人? (人民大眾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板書"人民大眾")

  11、那麼主旨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板書"主旨")

  12、詞上闋寫景下闋評古頌今,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前者是基礎,正是由於"江山如此多嬌"才會引無數英雄折腰,評古頌今就很自然)

  這12個小題由易到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有的起鋪墊作用,有的起過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躍氣氛作用,使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透過連環追問導讀方式,學生對詞的理解和認識大大加深了,本課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基本突破了。怎樣在此時趁熱打鐵,再給予重錘強化?

  第五步、賞析全詞播放《沁園春雪》賞析,旨在透過視聽感觀共同作用,調動學生形象思維積累,從主客觀方面同時點燃學生形象思維的火點,使學生形象思維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課堂教學達於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反饋越及時越好。我推出2道"反饋檢測題"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兩道題圍繞著教學目的設定8個選擇支項,檢查學生教學目標掌握情況。同時,考慮到初三學生面臨升學考試,注意考查學生審題的能力,一題要求選出正確項,一題要求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最後一步,作業佈置要求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繪誦讀本詞時腦中浮現北方雪景畫面。這是用教學中以讀促寫,把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結合起來的一點作法。

  以上我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這節課有關設想,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