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秦觀> 悽婉中見深情-秦觀詞《鵲橋仙》的意境美

悽婉中見深情-秦觀詞《鵲橋仙》的意境美

悽婉中見深情-秦觀詞《鵲橋仙》的意境美

  引導語:陸游的《鵲橋仙·纖雲弄巧》這首詞寫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讚美久長不衰的愛情。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詞寫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讚美久長不衰的愛情。詞的上闋,作者先以空靈搖曳之筆為牛郎織女的會合渲染氣氛,並提示他們久別重逢的那種欣喜,急切而又無不驚悸的心情。再以議論點出自己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相聚,卻心心相應息息相通,一旦得以重逢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之下,對訴衷腸,互吐心聲,情愛尤在,簡直是人世間那些平凡而庸俗的夫妻之情不能相比的。詞的下片作者先宕開一筆,寫他們臨別前眷眷然不忍離去,“忍顧”二字寫出了他們眷戀難捨的情態,接著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道出了自己所追求的愛情境界。是啊,只要對愛情忠貞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夕之歡呢?當你獨處逆境時,想到遠方有一顆堅貞的'心始終以同樣的頻率伴隨著自己的心跳動時,不也是一種幸福嗎?從寫景上來說,那做弄著各種巧妙姿態的纖雲,那迷茫閃爍的點點星光,那空濛茫遠的迢迢天河,共同融成一片朦朧空靈的動人境界。再從抒情上看,那恍如夢寐的兩情遇合與分離,是夫妻之情?是戀人之思?還是朋友之誼?看來這不必去考證,也不必去坐實,他朦朦朧朧地寫來,我們何妨朦朦朧朧地去讀,只知道他寫出了人世間一種最美的,最值得珍視的情感就夠了。總之,這裡由景到情,都呈現出一種朦朧空靈的美,同時,也有一種堅貞執著的美。

 

  這種表達愛情深沉執著的境界的作品,在秦觀詞中還有不少,如《醜奴兒》:“露滴輕寒,雨打芙蓉淚不幹。”“佳期人別後音塵悄,瘦盡難拼。”表達了對意中人深情執著地思念之情,其意境也是很美的。

  誠然,秦觀的詞與同時代的蘇軾的詞相比,題材內容是單薄了一些,情調、意境也不如蘇詞的豪邁、壯闊,但是他作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由他與他同時代的其他詞人固定下來的這種婉約詞風一直是我們文學百花園裡的一朵奇葩,而且將永遠與人類情感中的真、善、美相聯絡。

  秦觀(1049——1100)字少遊,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人,北宋傑出詞人,婉約派集大成者。秦觀的作品,風格淡雅輕柔,平易含蓄,辭情俱勝。就題材內容來說,秦觀的詞大部分抒寫的是男女戀情,離別相思,春恨秋悲,基本上沒有突破“花間”“樽前”的藩籬,與題材廣泛的蘇詞相比,相對遜色了一些。秦觀詞雖然在題材內容上較為偏狹,思想深度上卻有了發展,他把過去用來“娛賓遣興”的豔情題材,用來抒寫自己仕途失意的真情實感,歌詠男女愛情和婚姻問題,這就使這些詞帶有較舊詞高明的思想性,因而較有價值。

 

  秦觀一生的遭遇可謂坎坷曲折,史載:秦觀自少才華橫溢,蘇軾認為他有“屈宋才”。年輕時候“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他本來是很有抱負並熱心於宦途的。元祐初年,“軾以賢良方正薦於朝,除太學博士……而復為兼國史院編修官。上日有邊硯、墨、器、幣之賜。”由於追隨蘇軾,秦觀成為早期黨派鬥爭的犧牲品,他的命運也由此走向悲慘結局。“紹聖初,坐黨籍,出通判杭州……徙郴州,雷州……。”流放生活辛酸,功業不就的感傷,異地思鄉的苦痛,知音阻絕的寂寞,使秦觀承受著遠非一般人可比的精神折磨。因此,他的詞自然充滿著非一般傷春悲秋的作品可比的深厚情愫,因而讓人掩卷沉思,餘“情”繞樑,三日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