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對照翻譯
導語:《琵琶行》 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透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琵琶行》對照翻譯: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琶琵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元和十年,我貶官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裡聽見船上有彈琵琶的,聽琵琶音調,錚錚然有京城曲調的韻味。問彈琵琶的人,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向穆、曹二位大師學過琵琶,年長色衰,嫁給了一個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支曲子。彈完後,她面容憂傷。她述說了自己年輕時的歡樂生活,又說如今漂泊淪落,悲愁苦楚,四處飄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氣和平,舒適安逸,受她這番話的觸動,這天晚上才感覺到了貶官的滋。於是寫了這首七言長詩,吟詠給她聽,贈送給她。全詩共六百一十六字,題名《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秋天的一個夜晚,我送朋友到潯陽江邊,楓葉,蘆花,在秋風中索索響個沒完。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我和朋友下馬登上了即將遠行的舟船,舉杯飲酒,可嘆身旁沒有歌妓弄管撥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酒喝醉了,仍沒有樂趣,分別時這樣悽慘,只見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裡邊。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忽然,江面上傳來了陣陣琵琶聲響,我聽得忘記歸返,我的朋友也無心開船。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我倆探尋琵琶聲何處而來,低聲問是誰奏彈,琵琶聲停了,可是彈者想說卻遲遲沒有答言。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我倆急忙把船划過去邀請彈琵琶的相見,斟滿了酒,撥亮了燈,重新擺開了酒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萬喚,琵琶女這才羞怯怯走了過來,懷中抱著琵琶,還遮住了她半個臉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她轉動旋軸,輕輕地試彈了三兩聲,還沒有成什麼曲調,便流露出無限的'深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憂鬱的聲調,聲聲哀怨幽思,好象在訴說著她一生的不幸。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她落落大方,揮灑自如,連續不斷地彈奏,彷彿要道出埋藏在心靈深處的無限苦痛。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她輕輕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嫻熟地抹、挑,先彈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彈舞曲《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大弦嘈嘈,聲音沉重舒長如陣陣急雨,小弦切切,聲音急促細碎如聲聲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錯地撥彈,聲音圓轉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音調輕快流暢,象黃鶯在花叢中啼叫,忽而變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滯澀不暢的小泉。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音調越來越低沉,絲絃好象凝結、斷絕,四周冷冷靜靜,一切聲音都暫時停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琵琶女又湧出了一片隱藏在心內的怨恨幽情,這時候,雖然沒有聲響,但卻勝過了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忽然繁弦急奏,發出清脆雄壯的聲響,象銀瓶破裂,水漿濺射,象鐵騎奔突,刀槍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