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木蘭詩>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全詩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木蘭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木蘭詩》教學反思篇一

  一、成功之處

  1、教學觀念突破傳統,適時創新

  這堂課不在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是孤立於課程之外,而是課程的創造者、課程的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強調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師和學生的資訊交流屬於互動性和互惠性,透過資訊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教學相長的願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特別是對木蘭勤勞、愛國、孝順等傳統美德的宏揚,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培養,如在“百度”搜尋譯文時關鍵字的指導。並且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讚賞學生獨特和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2、教學環節設計新穎時尚,符合學生心理

  孫老師這堂網路課的匯入非常自然,說是帶來一款網路遊戲《木蘭詩》,然後、請學生輸入網址,這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大部分都是網路遊戲高手,沒想到今天語文課也能在玩中學課文。五個板塊的設計是圍繞主人公木蘭設定的,而且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體現了一個學生認知的梯度規律。 “讀木蘭”是初讀課文,“譯木蘭”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評木蘭”是深入理解課文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蘭”是思考質疑階段,“寫木蘭”則是課文的拓展延伸。對於課文的重點,詩詞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師採用觀看flash、找相關語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碼的設定,也別巨匠心,體現了課堂的主題:我愛花木蘭。而每次進入的一把金鑰匙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處理問題較靈活

  在教學過程中,孫老師始終對學生進行賞識教學,鼓勵教學,而且教態親切自然,遇到教師電腦出狀況也能靈活處理。

  二、不足之處

  1、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沒有很好兼顧

  這堂課對人文性比較重視,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學重點中“詩詞的藝術特點”、“字詞的錘鍊”、“背誦課文”基本沒有提及,雖然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覺就像一堂歷史課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課 ,尤其是“譯木蘭”這個環節,只是選取了三句重點句子讓學生翻譯,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句互文沒有強調。查詢譯文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瀏覽或齊讀,學生在對課文內容還比較生疏的情況下就進行“評木蘭了”。

  2、倡導對話,但有些遠離根本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有幾個環節與文字似乎關係不大,只是泛泛而談。

  3、學生提問時應該進行引導,學生的提問價值不大。

  三、改進措施

  1、“讀木蘭”這個環節要加強,加強朗讀。

  2、“譯木蘭”要加強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

  3、學生寫感想時出現中英文夾雜的現象,應予以指導,保持漢語純潔性。

  《木蘭詩》教學反思篇二

  《木蘭詩》講述了一個流傳至今的經典故事。這個故事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所以匯入新課我就用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中的片段,希望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共鳴,拉近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的距離。另外我設計了多組競賽題目,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鞏固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熟悉程度,和加強他們的誦讀能力。

  一、抓住情節,瞭解課文

  文言文語言精練,讓學生覺得沒有現代文的容易理解,學生對花木蘭瞭解甚少,所以上課之初,我從感覺形象入手,透過觀看錄影著重感受花木蘭躍馬橫槍、英勇善戰的威武形象。讓學生透過對各段故事情節的簡述感知到課文的大概內容,再透過引導學生想象花木蘭身穿戎裝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軍的艱辛,感悟花木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優秀品質。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花木蘭是一位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馳騁沙場、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女英雄。這是教學的基礎。

  二、深化問題,自主學習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應有學習和發展的自由。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自主探索,真正實現個性的發展。在課文的複習中,我設計了一些選擇題,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深化,讓學生在自己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有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另外,有些題目以學生自我感悟誦讀,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誦讀有側重進行指導,並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加以鞏固,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三、誦讀體會,激發感情

  誦讀有利於學生對書面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語文課堂教學就應書聲琅琅,情趣濃濃。從學生們學習時的反映可以看出,由於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展示花木蘭馳騁沙場的生動畫面,和多種形式的競賽題目,引導學生去誦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幾乎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聽他們的朗讀,讓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渾身是膽的花木蘭馳騁在沙場上。透過在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讓學生透過背誦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朗朗書聲中鞏固語言,理解語言,從而學會運用語言。這一課時的內容挺多,但由於學生積極投入,整堂課感覺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透過這節課,我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