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木蘭詩> 木蘭詩導學設計

木蘭詩導學設計

木蘭詩導學設計

  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木蘭詩導學設計,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課標要求】學習古詩文要多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背誦,多積累,加強感悟和體會。利用工具書,能讀懂淺顯文言文。

  【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並背誦全詩。(教學重點)

  2、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並領會課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

  3、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教學難點)

  4、學習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教學難點)

  【課前預習】

  1、文學常識:《木蘭詩》選自宋代 編的《樂府詩集》,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是 朝時北方民歌的傑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蘭詩》與《 》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

  2、給加點字注音:

  機杼( ) 可汗( ) 鞍韉( ) 轡( )頭 胡騎( )

  朔( )氣 金柝( ) 鎧( )甲 策勳( ) 雲鬢( )

  充分發揮學生自學能力,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師點拔。這也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讓學生學會收集整理自己已知的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新的內容。這就是“溫故知新”。

  【自主學習】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考:①利用註釋和工具書,試著讀懂課文內容。

  ②用幾句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這道題是引導學生緊扣文字,透過找重要句子、關鍵詞來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然後進行篩選、分析,從而概括故事情節。可結合文中的插圖內容來概括。本文主要寫木蘭的事蹟,因此在概括情節時,當然要緊扣“木蘭做什麼”來概括,這樣目標就明確了。

  ③讀完全詩,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刻畫人物形象主要是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來表現的。當然人物是離不開事的,所以從整體到區域性,由面到點,來分析概括人物的特點。學生可能不能全面地概括人物的形象,會很籠統。不過這是學生自學的結果,課堂可以再來分析和討論。

  【合作探究】

  1、第三段,寫木蘭緊張地做準備工作,迅速從家出發和奔赴戰場途中的見聞感想。先就“願為市鞍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要囉嗦地寫呢?為什麼不寫在一個地方買齊?

  這一題是針對具體段落進行精讀、細讀。學生思考肯定有一定的侷限性,不能從多個角度去思考,能回答一點就可以了,主要是小組內交流。有從修辭角度的,有從文學樣式特點的,也有內容上等等。所以這裡以小組合作討論形式來學習、解決問題,是比較合理的。

  2、赴邊途中是詳寫還是略寫?詳寫什麼?

  這一題是考查文章的選材知識。多件事寫人的文章,要詳略恰當。引導學生從把握文字主題的`基礎上來分析判斷材料的詳略安排。這裡有個誤區教師一定要指出來,就是不能以字數的多少來判斷詳略。

  3、木蘭歸來後,因戰功赫赫,於是“可汗問所欲”。可木蘭的回答是什麼呢?“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為什麼做出這種選擇呢?一般的看法是:木蘭不慕榮華富貴,願回家與父母團聚。但我認為這裡還有別的更深層的原因,大家能否結合你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瞭解來挖掘一下?

  這一題是引導學生從文字走出文字看背景,讀懂文字意圖,當然要理解題目要求。這道問題是比較難的,教師要點拔。在點拔之下,學生會理解的。

  4、讀最後一段的附文,你能領悟到什麼?

  這一題是考查學生對修辭手法及作用的學習情況。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所以每一個文字都是為寫這個人物服務的。這也是問題的核心。

  【當堂檢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機杼( )鞍韉( ) 胡騎( ) 金柝( )策勳( ) 賞賜( ) 雲bìn( ) pèi頭( ) 撲shuò( ) 雄 c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組詞

  拆( ) 柝( ) 析( ) 折( )

  戎( ) 戍( ) 戊( ) 戌( )

  1和2兩題,重在考查學生對文中實詞的掌握和鞏固。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因此是紮實落實這一些內容。

  3.填空。

  ①《木蘭詩》選自 朝 (人名)編的《 》,這是 朝時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詩透過敘述花木蘭 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英勇善戰,勤勞能幹, 的女英雄形象。

  ②寫木蘭出征前緊張、周密準備的句子是:

  ③寫木蘭從軍後艱苦的戰地生活的對偶句是:

  ④讚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於男子的議論句是

  ⑤寫木蘭矯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寫木蘭一家人高高興興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詩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辭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寫了戰爭的曠日持久,激烈悲壯。

  ⑧成語“撲朔迷離”源於木蘭詩中的“ , ”一句詩文。

  背誦默寫,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是這一課的重點。這一題就是考查學生背誦默寫和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