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孟浩然> 古詩三首(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回鄉偶書)教案

古詩(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回鄉偶書)教案

古詩三首(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回鄉偶書)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註釋或查字典、詞典,瞭解詩句意思,語文教案-古詩三首(贈汪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回鄉偶書)。

  2.多誦讀,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瞭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為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第六冊《獨坐敬亭山》,第七冊《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贈汪倫”(板書題目)。要求我們能借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詩的內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學習《贈汪倫》

  1.講述詩歌寫作背景。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願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於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並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於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已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後,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並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後汪倫每日以美酒佳餚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2.教師範讀。

  3.指名學生試讀,教師指導。

  4.指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l)根據課文註釋、查字典自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記下來。

  (2)小組討論、交流,議一議是如何理解這首詩的。

  (3)學生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①指名試講:你是怎樣理解詩的前兩句的?

  (先結合詩句理解詞語,然後再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②重點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並體會感情。

  師:誰來談談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誼”,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古詩三首(贈汪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回鄉偶書)》。

  師: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僅僅表現在“送別”上嗎?前面聽了老師對這首詩寫作背景的介紹,你們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還表現在哪裡?

  生:表現在汪倫寫信熱情地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

  生:表現在汪倫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師: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假設,那麼,跟下句連起來,可用上什麼關聯詞來翻譯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還可用“就算…也…”“縱使…也…”)

  師: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作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村民踏歌相送。所有這一切,怎麼不使李白深受感動呢?大家請再想想,如果採用不同的語氣來翻譯這兩句,比如可用感嘆句或反問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達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麼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誰來說一說,這裡用什麼來比喻什麼?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來比喻“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這裡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為的是表現什麼?

  生:表現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情誼深。

  生:表現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師:誰能把這種感情談出來?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③把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指導朗讀、背誦。

  ①指導停頓,讀中表達情感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②配樂朗讀

  ③背誦這首詩。

  四、佈置作業

  默寫《贈汪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指名背誦《贈汪倫》。

  2.集體背誦。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李白寫的又一首表現朋友相送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黃鶴樓最早建於三國時期,有“天下絕景”之稱,歷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詩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誦孟浩然的詩,如《春曉》。

  之:往,去。

  廣陵:地名,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漢朝時稱“廣陵”,隋唐時稱揚州,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出來。

  (提示:是誰送誰,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去。)

  三、自學古詩.自主探究

  1.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2.藉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學古詩,記下不懂的問題。

  3.小組合作學習。

  4.彙報交流自學成果,教師相機引導、點撥。

  ①故人西辭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②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溼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著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第二句點明送別的時間。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敘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③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在碧波盪漾的江面上,一隻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湧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④這首詩前兩句敘事,後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指導感情朗讀,體會老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6.練習背誦。

  四、總結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裡李白送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