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離騷》備課參考

《離騷》備課參考

《離騷》備課參考

  屈原,名平,字原。關於他的生平事蹟,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主要史料,另外《史記·楚世家》和劉向《新序·節士》篇也有所記述。他的生卒年代,由於記載不詳,很難確定。出生的時間各家均根據《離騷》的說法推算,因演算法不同,有的推算為楚宣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43年,郭沫若推算為楚宣工三十年,即公元前340年。死的時間根據其作品《哀》和《懷沙》的寫作時間,推斷為於楚頃王二十一或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8或公元前277年。

  教材據王泗原校釋本。節選的是《離騷》原詩的第1節至11節,共44句。最後兩句歷來被認為後人新增。

  一、積累·整合

  1.補充註釋

  ①初度:斌傑《楚辭選評》解釋為初生的情況,似比較貼切。

  ②辟芷:闢,幽闢。

  ③不撫壯而棄穢兮:不,何不的省文。

  ④路幽昧以險隘:教材註釋“路”為他們(小人)的路。這裡似解釋為國家的路更為確切。

  2.結構主旨

  關於長詩《離騷》全文的章旨段落,歷代研究者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但比較一致的是,全詩分為前後兩大層次。前一部分,從開頭到“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主要寫詩人矢志報國,高潔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現了詩人與楚國黑暗現實的衝突;後一部分,從“女之嬋媛兮”一直至結束,寫詩人繼續求索的精神和內心的衝突,以及最後的選擇。

  教材節選部分的結構。1—2節為第—段,即從“帝高陽之苗裔兮”至“字餘曰靈均”。自敘高貴的出身,奇異的生日,以及由於父親對自己的莫大期望而賜予的美名。3—6節為第二段,即從“紛吾既有此內美兮”至“來吾道夫先路也”。再敘自己的美好修養,高潔品格,以及時不我待、圖改革的政治主張。7—11節為第3段,即從“昔三後之純粹兮”至“夫唯靈脩之故也”。列舉古之興亡以作借鑑,反覆申述效忠不得、憂慮國事的滿腔忠貞之情。

  節選文字的主旨,集中表現在—個“名字”和三個“恐”字上。詩人開頭以十分莊重的口吻,講自己的出身、生日和美名,感情肅穆,意蘊深。詩人強調自己與楚王同宗同祖,意在表明自己對楚國的興亡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強調奇異的生辰和美好的名字,意在表現自己的尊貴不凡和崇高的理想。這些為下文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負、滿腹冤情乃至至死不能去國都作了鋪墊。三個“恐”字是詩歌主旨的集中體現。“恐年歲之不吾與”,擔心時光飛馳,自己為國家做不成事業,盡不了忠心; “恐美人之遲暮”,擔心楚王因循守舊,不能革故鼎新,耽誤了楚國的前途;“恐皇輿之敗績”,擔心如此奸當道,國家將亡。三個“恐”字,充分表達了詩人為祖國前途殫精竭慮、憂心如焚的'急迫心情。

  二、感受·鑑賞

  1.性格鮮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詩人用自身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於整個生命去熔鑄作品,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性格鮮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讓作品閃耀著詩人鮮明的個性光輝。“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閱讀《離騷》,我們處處都能感受到詩人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靈和獻身於國家民族的澎湃激情。文學評論家黃藥眠說:“屈原這樣詩人的出現,乃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他結束了‘詩經’的時代。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把他的多彩的性格投進詩篇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唱出了他對於統治者不滿,發為幽怨的哀歌的有名詩人。從‘詩經’到‘楚辭’,我們在文學史上躍進了一步。”

  2.雍容華貴的抒情風格。《離騷》無疑是政治抒情詩。但在《離騷》中,嚴正肅穆抽象枯澀的政治抒情找到了新鮮活潑情深意長的抒情風格。其表現首先是所謂 “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這在課文節選文字中就有很多。用“江離”、“辟芷”、“秋蘭”、”木蘭”、“宿莽”來比喻自己追求的美德,用“美人”、“荃”比喻國君,用“申”、“菌桂”、“”、“”比喻賢臣,用行路艱難比喻國事前途。這樣的比喻在全詩中俯即是,用“鷙鳥”比喻卓爾不群的節操,用行路艱難比喻進退仕隱的思想矛盾,用“荷”、“芙蓉”比喻出淤泥而不染,用長劍高冠比喻超然脫俗等。其次是大量運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神話人物,甚至是楚地風俗傳說中的人物,都紛紛上場,任憑驅遣,為作者的情感服務。再次是豐富的想象。作者上天入地,神遊四海,浮想聯翩,瀟灑飄逸地展開了一幅幅宏偉畫面,為表達詩歌主題服務。《離騷》的這些抒情方法,成為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源頭。

  3.精練形象的語言,和諧上口的音調。詩歌語言必須形象鮮明,這在《離騷》有許多典型例證。“唯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簡短的27個字.把那班貴族當權派的苟且偷安,貪圖享樂的生活情況,愚昧無知、鼠目寸光的小人,嘴臉,以及作者和他們做堅決鬥爭的精神氣,都鮮明地表現出來。再如音調。“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僅音節整齊上口,而且於整齊中有錯綜變化,不單調呆板,更為可貴的是,這一個“忽”字,除了形式上的功用外,還與思想感情的表達息息相關,突出了時序變化之迅速,準確地表達了時不我待的急迫心情。學者稱之有“聲情之美”。兩個“兮”字的運用,一唱三嘆,極富抒情意味。

  三、思考·領悟

  1.如何看待屈原對家鄉故國的眷戀?

  屈原生活的時代,楚國既有昏君,又有靳尚子蘭等臣,政治極為腐敗。而屈原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努力謀求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他最痛恨的正是那些出賣國家的臣,如《離騷》中所說:“唯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面對這些奸小人,屈原並沒有像當時的商、蘇秦等知識分子那樣,朝秦暮楚,尋找自己的政治知己,而是忠心耿耿,直至以身殉國。因此,屈原對家鄉故國的眷戀,是一種十分崇高的感情,《離騷》是一曲蕩氣迴腸的愛國主義頌歌。

  2.班固認為屈原《離騷》中表現的感情是一種“露才揚己”,你怎麼評價屈原的人格?

  班固雖然稱讚過屈原的作品,卻不能理解屈原的人格,他批評屈原“露才揚己”,不能明哲保身;“責數懷王”,“怨惡蘭”的態度是過於潔癖和偏激;《離騷》中的不少故事又是“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顯然,班固是站在維護統治者立場上,批評屈原的行為有傷統治者的尊嚴。班固宣揚的乃是“明哲保身”、“全命避害”,所以,班固對屈原不滿,對屈原的人格作出非議。恰恰相反,同樣是這些事實,司馬遷的評語是“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可見,品評人物,關鍵是立場。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就會充分肯定屈原的高潔人格。兩千多年來,屈原的偉大人格,如日月高懸,滋養著千千萬萬正直善良人的心靈,成為民族傳統文化中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

  四、應用·拓展

  1.閱讀屈原《橘頌》(節選),試比較其內容、手法和《離騷》的內在聯絡。

  后皇嘉樹,橘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嗟爾幼志,有志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廊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橘頤》是屈原的早期作品,但其思想內涵卻和《離騷》血脈相通。它以擬人化的手法,對橘樹斑的外表和堅定不移的美質作了熱情歌頌,實際上是詩人對自己高尚人格的肯定和對人生理想的抒寫。“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優秀品質在後來的《離騷》中體現得更加充分濃郁,淋漓盡致。此時,年輕時的人生理想巳變成了正在躬行著的實踐。《橘頌》中的擬人象徵也和《離騷》中的香草美人手法一脈相承。“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葬。”香花美草,在《離騷》中具有豐富的象徵性,詩人賦予香花美草以豐富的道德內涵。從《橘頌》到《離騷》,清晰地畫出了屈原的思想脈絡和人生軌跡。

  五、發現·創新(資料提供)

  1.對《離騷》的評價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班固《離騷贊序》:“然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效法)其從容。”

  班固《離騷序》:“故《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斯為貴矣。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旬,以離讒賊。然責數懷王,怨惡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不容,沉江而死,亦貶潔狂狷景行之士。”

  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靈脩美人,以於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虯龍鸞鳳,以託君子;飄風雲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

  劉《文心雕龍·辨騷》:“固知楚辭者,體慢於三代,而風雅於戰國,乃雅頌之博徒,而辭賦之英傑也。觀其骨鯁所樹,肌膚所附,雖取熔經意,亦自鑄偉辭。”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逸響偉辭,卓絕—世。……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2.《離騷》對後世的影響

  劉《文心雕龍·辨騷》:“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豔詞,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其香草”,“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葉嘉瑩《詩篇》把《離騷》對後代的影響括為:①“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感情;②“上下求索”的頑強追求精神;③“比興寄託”的美人香草傳統;④“唯草木之凋零兮,恐日月之遲暮’的悲秋傷逝傳統。這些構成了後代詩歌經久不息的永恆母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3.屈原的家世和出身

  詹安泰(《屈原》):原自述遠祖是高陽。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說楚的先祖也是高陽。因此,楚的遠祖和屈原的遠祖是同源的。”“春秋時代,屈氏人物在楚國非常顯赫。屈氏的開創者屈瑕就做了楚國的‘尊官’。”“屈原擔任的三閭大夫是一個相當高貴(不等於顯赫)的官職。——是一個負責管教同姓宗親(昭、屈、景)、貴族於弟的官職。”“我們從屈原的作品中看他特別憤恨那班排斥異己、包圍楚王和勾搭間諜的貴族當權派,特別關心楚懷王,特別關心楚國的人民和楚國的前途,這和昭、景、屈三氏消長的客觀現實,和屈原出身階級的主觀優越感,都是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