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清照> 如夢令詞李清照教案

如夢令詞李清照教案

如夢令詞李清照教案

  引導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夢令》,下面是小編收集詩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傾聽文字的聲音。

  2.理解詞意,透過想象、練筆等方式,繪出文字的畫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瞭解李清照的詞風與人生際遇有關,領悟文字的真情。

  【教學重難點】

  1. 想象詞境,並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 把握這首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查閱一些有關李清照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匯入,引發學生的興致

  師:老師這裡有一副對聯:“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這副對聯說的是誰呢?(李清照)你對李清照還有哪些瞭解呢?(學生交流後師補充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朗讀,傾聽文字的聲音

  1.師:請大家輕輕地讀一讀這首詞,邊讀邊想:和詩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麼不同?(句式有長有短,形式活潑,又叫長短句)

  2.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看看你又有什麼發現?(有它獨特的節奏美、音韻美)

  3.師:古人都是“吟詩作賦”,吟誦是情感最豐富的表現,如果你是李清照,會怎樣吟這首詞呢?(找學生讀)

  4.師:吟誦的時候要講究平仄規律。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平聲要拖長音,仄聲要讀得短促,尾音要拖長。(老師範讀)

  5.師:我們來合作讀,老師讀上一句,你們讀下一句,讓我們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詞的格律美吧!

  三、悟讀,繪出文字的畫面

  1.師:好詞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首詞的意思你讀懂了嗎?自己先想一想詞的大體意思是什麼?然後跟同桌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兩個人可以互相請教、互相補充。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穫!(學生自由談)

  師:還有不理解的嗎?(師生共同解疑)詞人和同伴們在溪亭遊樂,可能做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詩作畫、彈琴唱曲、欣賞風景、對對子、下棋……)

  師: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個字?是的,33個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鄉日暮醉歸圖,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來體會體會。

  2.北宋文學家蘇軾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這首詞裡藏著好幾幅令人流連的畫面,你能找出來嗎?(學生髮言後板書:溪亭日暮、藕花深處、荷湖爭渡、驚飛鷗鷺……)

  師:請選擇一個詞語想象成一幅畫面,動筆寫下來吧。(配樂寫)

  師:誰來讀一讀自己描繪出的畫面?(生配樂讀,教師相機點評)

  3.師:古代的詞不僅可以當做畫來欣賞,還可以譜成曲來吟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蔡琴獨唱,師生跟著淺吟低唱)

  四、賞讀,品出文字的味道

  1.師:學習古詩詞還得有另一種本領,就是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詞眼”,你認為,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李清照的心情?寫在黑板上。(“醉”)李清照為什麼醉了呢?(生答)

  2.師:李清照是酣醉於酒,沉醉於景,陶醉於情了。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作家,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畫面,讓一千年後的我們瞭解到了在宋代社會,一個少女所享受到的快樂的生活時光。讓我們帶著這份瞭解,再讀這首詞。

  五、移讀,領悟文字的真情

  1.師:李清照的父親是著名文學家、學者李格非,她的母親也是飽讀詩書。在這樣寬鬆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經常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遊山玩水,看,一次秋遊後,她寫下了這首詞: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怨王孫》

  師:連眠臥在沙灘的鷗鷺也埋怨詞人拋下這無窮好的美麗景色,早早歸去。多麼快樂的一次郊遊啊!誰來快樂地讀一讀這首詞?(生讀)

  2.師:李清照少女時代的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樂趣,充滿了色彩。18歲時,她嫁給了金石學家趙明誠,二人互相切磋詩詞文章,研習鐘鼎碑石,志趣相投。看,在這首《減字木蘭花》中她寫道: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師:把花兒別在髮間,讓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還是花兒美?這是何等的幸福!此時李清照會向丈夫講述自己曾經的快樂:“常記溪亭日暮——”(生誦)

  3.婚後不久,趙明誠就出遠門求學,感情豐富的李清照不忍離別,找了一塊手帕,寫下了這樣的詞句,讓丈夫帶在身邊: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一剪梅》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重陽節的時候,李清照寄給丈夫一首——《醉花陰》,裡面有這樣的詞句: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因為思念丈夫,人比黃花都瘦了。假如這時她想起那首如夢令,她會無限傷感地吟誦道:“常記溪亭日暮——” (生誦)

  4.到李清照43歲這一年,金兵大舉入侵,當時的宋朝政府軟弱無能,一味退縮。李清照夫婦只好流亡在外。行至烏江鎮,在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李清照奮筆寫下了那首豪邁、激昂的《夏日絕句》,(生誦: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如夢令》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匯入

  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

  記憶課下文學常識

  2、介紹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寫悠閒生活,韻調優美

  南渡後多懷鄉憶舊,情調憂傷

  二、理解意涵

  1、朗讀這首詞,說說這首詞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場景、對白?

  人物:主僕兩人

  場景:春雨後的屋中

  對白:“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結合杜甫《三絕句》:“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聯絡下文,說說李清照昨夜縱酒的緣由可能是什麼?

  不忍見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後第一件事是什麼?

  瞭解經歷風雨後,庭院之中的海棠情況如何

  4、既然如此關切,念念不忘,李清照為什麼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試”體現出她怎樣的心理?

  很關切,又不敢於、忍心面對

  5、從“卻道”的“卻”字,你能品讀出詩人怎樣的心緒?

  她心中早已知曉海棠花的境況

  對侍女粗心的不悅

  6、“知否,知否?”怎樣朗讀才符合詩人當時真實的情感?

  對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無人理解的無奈

  7、“綠肥紅瘦”寫出了什麼?詩人的用字有什麼高妙之處?

  寫出海棠花經歷一夜風雨後可能的景象。僅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擬人的手法,更凸顯詩人的愛花惜春之情

  8、作為一名女子,詩人的惜春其實還有怎樣的一層含義?

  惜青春時光的短暫易逝

  三、朗讀與總結

  1、理解女詩人惜春之後更為細膩的心緒後,帶著這一份理解,再回過頭來看前文,你對李清照之前的迴避、躲閃、不忍有了怎樣的認識?

  2、在跟深切的理解詩人內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後,再一次朗讀詩歌,在朗讀過程中重讀並重點感受以下字詞:“試”“卻道”“知否,知否?”“應是”。讀出詩人內心複雜幽微的情感波瀾。

  3、歸;納語言風格——言淺意深,含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