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年級教學設計《女媧造人》

七年級教學設計《女媧造人》

七年級教學設計《女媧造人》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教學設計《女媧造人》,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教學設計《女媧造人》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熟悉課文,生動複述故事;瞭解神話的特點;理解本文聯想和想象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發揮自己聯想、想象力來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運用聯想、想象創編神話故事;進一步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祖先大膽奇特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慾望,養成課外搜尋、整理資料,勤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神話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教學難點] 激發和訓練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流程]

  一、匯入

  我通過幾張盤古開天闢地的圖片引出神話故事匯入文字,使學生對神話有一個感性認識,然後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地球上什麼都有了,單單缺少什麼?為話題引出“女媧造人”這則神話故事。

  二、整體感知

  說說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小組合作完成)

  三、學習研討(小組合作探討完成)

  1、跳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女媧的重要句子,讀一讀。

  教師指導學生先找出來之後,再讀,讀的時候思考:女媧是一個什麼樣的神?

  2、教師總結女媧的形象:她是神通廣大的“神”,她有著神奇的創造力,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獨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會笑,她會假裝生氣,她甚至會靈機一動,像是一個活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人”的產生,使女媧得到做母親的自豪和欣慰,晚霞裡,星光下,女媧忙碌疲倦,顯露出一位母親勤勞、智慧、偉大的身影。她哪裡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態,人的智慧,人的生活體驗。

  3、講解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想象的魅力。

  4、課堂小練筆。

  四、活動研討

  比較課文與《風俗通》中的短文。課文豐富了哪些內容?課文中哪些情節更能體現作者的想像力?(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篩選出聯想想像的內容,和《風俗通》對比,解題思路:先從課文中標出《風俗通》神話故事中的內容,其餘就是豐富補充的內容。)

  五、拓展延伸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

  這些神話故事都有什麼共同特點?

  六、練習

  運用創造性想像擴寫《夸父追日》。選擇一處情節,寫片斷。

  夸父拄著杖,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

  七、、推薦閱讀:

  1、袁珂《中國古代神話》。

  2、 施瓦布(德)《希臘神話故事》。

  七年級教學設計《女媧造人》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神話的文學常識。

  2、理解文中聯想和想象的運用,並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比較《風俗通》和本文中“女媧造人”的文字內容。

  2、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透過閱讀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發學生的靈感,發揮想象力改寫《女媧造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女媧偉大的母親形象以及文中對於人類誕生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2、激發學生探求未知領域的強烈慾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文中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2、學習文章對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繹與擴充,培養改寫神話故事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初步掌握閱讀古書的科學態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話的現實意義並形成個性看法。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比較閱讀法、讀寫結合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朗讀時採用文圖轉化的方式,並在文圖比較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獨立思考並討論探究,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進行思考,學會學習。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闢蹊徑,培養創新能力。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進行探究式學習,然後加以點撥與指導,激起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神話知識匯入

  1、出示圖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盤古開天闢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

  2、這些故事都是中國古代神話。古人為什麼要創作神話呢?

  師:神話是遠古先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並非是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以遠古先民貧乏的生活為基礎,藉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

  3、你還知道哪些神話?(引出女媧造人)

  【設計意圖】瞭解神話的定義和特點,增強對中國古代神話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神話的興趣。

  (二)感知學習

  1、看動畫和文字,聽朗讀。

  2、快速閱讀,思考相關問題:

  (1)文章寫了有關女媧造人的哪些內容?文章又是按照什麼順序敘述的?

  (2)你認為動畫中的女媧形象跟文中的女媧形象一致嗎?你喜歡哪一個?請說說你的看法。

  教師總結(1):女媧為什麼造人,怎樣造人,怎樣造更多的人,怎樣讓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無人──黃泥捏人──創造許多人──分為男女,延續後代。

  引導學生(2):動畫中的女媧年青有活力,富有創造力;文中的女媧吃苦耐勞有智慧,像慈愛的'媽媽。(答案不唯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以及女媧的形象。

  (三)內容探究

  1、女媧造人的故事在中國古代的《風俗通》中就已經出現。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絙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引緪人也。

  譯文:民間傳說,天地開闢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摶捏黃土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幹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平庸的人只是女媧用繩子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

  譯文:女媧在神祠裡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於是女媧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寫的《女媧造人》比《風俗通》對女媧造人的描述豐富許多,作者補充了哪些內容?

  教師引導學生:

  課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

  (1)女媧為什麼造人;

  (2)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

  (3)人造出來之後歡欣喜悅場

  (4)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

  3、你最喜歡作者補充的哪一部分?說說為什麼。

  舉例:

  (1)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

  (2)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

  學生圈點勾畫細節描寫,具體分析女媧形象。

  【設計意圖】比較閱讀培養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喜歡內容加以評說,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媧形象以及人類被造出來之後的歡樂喜悅之情。

  (四)想象寫作

  1、神話是古人創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補充了女媧造人的原因和方法,並作了豐富精彩的描寫,這都源於他的想象力。同學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改寫《女媧造人》。請同學們從以下兩個角度任選其一,擺脫袁珂想象的情節,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媧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媧為什麼造人?

  (2)女媧怎樣造人?怎樣造更多的人?

  2、交流習作,互相點評。

  【設計意圖】從閱讀體會到文段改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問題探究

  1、《風俗通》中說:“故富貴者,黃土人;凡庸貧賤者,引緪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師引導學生:

  瞭解《風俗通》──理解封建社會的侷限性──讀古書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神話是古人因當時的侷限性不能科學地解釋人類起源、自然現象等的產物,如今人類對這些問題已經有了更科學的探索和結論,為什麼這些神話依然流傳並得到人們的喜愛?

  教師引導學生:

  (1)神話中構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實世界的反映,蘊藏著歷史的真相,表現著精神的追求,讓人們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話中有人們對歷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

  (2)神話本身容易引起人的興趣,蘊含著瑰麗的想象、豐富的文化等,給人藝術的審美享受與深刻的啟迪。

  (3)神話是文學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較為鮮明,讀來親切感人。例如盤古的英雄形象,女媧的母親形象,精衛填海的鬥士形象等。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古書的科學態度和思考方法;引導學生認識神話的美好,思考神話的現實意義,並能形成自己的個性觀點。

  (六)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發揮大膽新奇的想象,進行人性化的擴寫。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閱讀。

  課外閱讀:袁珂《盤古開天闢地》,魯迅《故事新編·奔月》。

  【設計意圖】

  1、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寫作能力。

  2、開拓學生視野,激發想象力。

  七年級教學設計《女媧造人》3

  教學目標

  1、複述故事,瞭解神話的特點。

  2、理解文章的聯想與想象的寫作手法。

  3、感受人類誕生的喜悅之情。

  教學重點

  1、複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聯想與想象的寫作手法。

  2、感受人類誕生的喜悅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聯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這則神話的寫法和風格。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以神話的概念直接入題:關於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嚮往,常有濃厚的幻想色彩。如:《盤古開天》、《夸父追日》等。

  提問:人,是從哪兒來的?古時候,科學並不發達,人們對此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於是,許多民族都有神創造人的傳說。

  2、學生尋找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

  3、關於神話,關於作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本文情節。

  2、投影出示《風俗通》裡的兩則短文,然後讓學生複述故事情節,其他學生邊聽邊在課文中劃出投影短文中所沒有的內容。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裡最見的作者的想象力。

  這一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鍛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如果學生對課文情節的複述有遺漏,教師要提醒學生補充。

  3、跳讀課文,劃出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的有關語句,說說你對這一喜悅感的體會。

  設題意圖: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的描述,是比較能體現作者合理豐富想象力的地方,也是動人的地方。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

  解題思路:標畫出文中以下描寫——人落地後開口叫“媽媽”;“媽媽”女媧的心理及神態描寫;女媧給孩子命名;許多小人的歡呼跳躍;女媧的辛勞。

  體會:可讓學生各抒己見,答案不要求統一。要點提示:人的產生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的生機;人類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愛”,產生了人間的溫暖。

  三、拓展延伸

  你能對女媧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經過進行新的想像嗎?

  四、教師小結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們感受到了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

  五、作業佈置

  發揮想像,請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女媧見到自己造的人後的喜悅心情說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