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我的母親節選老舍賞析

我的母親節選老舍賞析

我的母親節選老舍賞析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原姓舒舒覺羅氏(一說姓舒穆祿氏,存疑),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我的母親節選老舍賞析,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我的母親節選老舍賞析一

  《我的母親》是老舍回憶他母親所寫的一篇記敘文。全文透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而文章的最後一句:“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樸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和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與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這是作者經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從濟南逃到西南對思母的那種複雜心情。也許我們都不曾體會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覺得很痛苦,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會比思鄉情,念母情更來得強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當每次收到家信的時候,就會有不詳的訊息從中滲露出來。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嘗不想這樣呢?“我疑惑,我怕”。疑惑為什麼在一年的家信當中都找不到關於母親起居的情況,怕母親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層似窗紙一樣的念母之情。但是噩耗還是傳來,原來母親已經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後也只剩下了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來結束全文。作者在敘寫個人生活經歷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時,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實簡樸的語言當中,讀來親切,令人動情。而且最後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視為經典。我們又何嘗不能拿來借鑑呢?

  我的母親節選老舍賞析二

  我的母親主題思想:母愛是偉大的!

  母親是帶領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人。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人格形成都有深刻的影響。老舍的母親有她獨特的性格——軟中帶硬。並且,這種性格在老舍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舍本人的生與死都與這種軟中帶硬的性格密不可分。如老舍在文中所說,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這不僅讓讀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難中保持著傳統美德的偉大母親形象,更讓讀者理解了中華民族品格的傳承與延續。

  我的母親寫作手法

  文章透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首先,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刻畫人物的寫法,使母親的形象活靈活現。

  本文采用口語與書面語相結合的形式,既流暢樸素生動,又凝練含蓄雋永,抒發了對母親的敬仰感念追懷和永世不忘的深情。敘述語言流暢、樸素、親切,極富表現力。這也是老舍文學語言的基本特點。

  語言特色:這是一篇回憶性記人散文。主要表達方式:敘述,抒情,描寫,議論。

  1、敘述和描寫語言流暢、樸素、親切,極富表現力。這也是老舍文學語言的基本特點。如“兄不到十歲……一直到半夜”這一段記述就把父親死後,母親為了養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勞作的經歷與精神寫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語言則是嘮家常式的樸素、流暢、親切的語言。

  2、議論語言凝練、深情、雋永,蘊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經常在敘述到一定的時候,便適時地插進議論文字,這對於深休全文題旨,抒發濃郁的感情,都發揮了如點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心裡是安定的”,這段話是作者在抗戰時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見不到滯留在北平的母親,無比思念又擔心年邁的老母遭遇不測所表達的憂懼、思念交織的複雜感情的一段話,是人處在特定的環境中時才會有的感覺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練的文字表達出來,其雋永意味是頗具啟發性的,足以引發很多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