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精選6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1
老人與海這本書大約是在我初二的時候看的,那時候也不知道這本名著,因為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本書是合在一起的,所以才知道這本書的,那時候只是感覺老人與海這本書名著比較薄,所以自己很快就看完了,當時沒有什麼印象,只是覺得裡面的那位老人還是很有勇氣的,自己和一條大魚搏鬥,在搏鬥的過程中還遇見了鯊魚,特別是與鯊魚搏鬥的場面描寫的特別精彩,當老人回到海灘的時候,只剩下一副魚的骨架,感覺還是挺可惜的。
老人連著84天沒有捕到魚,但他沒有喪失信心,依舊照樣出海捕魚。而和他一起的那個小孩,也因為老人抓不到魚其父母也讓他離開老人,面對這樣的困境,老人依舊那樣樂觀,面對自己的生活。其實聯絡現在很多人的生活,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總要面對一段比較孤獨或者比較困難的日子,有一部分人可能會會感到孤單,或者感到生活的無味,甚至是失去信心。老人的那種與生活頑強坑爭的精神打動了我,在面對困難時依舊不放棄自己的追求,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我看這本書總體的步調是一種精神的鼓舞,感覺很勵志,讀這樣的一本書,追隨老人一起去面對大海的洶湧澎湃,一起去體驗和鯊魚鬥爭的樂趣,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氣,海的力量是強大的,雖然自己一直沒有體驗過真實大海的氣魄,但是在自己的想象中依舊充滿了對大海的敬畏之心。就像在社會中我們個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在面對大海時老人也是孤單的,也是渺小的,但是其敢於和大海、鯊魚以及各種危險鬥爭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這樣一本書,當下單純的勵志和心靈雞湯書籍是無法與其相比的,自己現在越來越發現不喜歡去閱讀那些所謂的勵志及心靈雞湯,感覺到都是一種味道,或者是不能勾起自己更多的思考,浪費很多時間在那些無味的書籍上,還不如去多閱讀一些名著。面對現實的生活和社會,我們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我堅信很多困難都是紙老虎,一切的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們的心要嚮往明天,克服當下的一些困難,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阻礙我們前進的一些東西也是一種調味劑。
有人說這是一本描述作者經歷的書籍,的確海明威經歷了很多的挫折,所以在寫這本書時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思緒,可以很流暢地敘述那些場景,去閱讀這本書,或許是我們更好地與作者進行對話的一種方式,去體驗他人的人生經歷,從而可以更好地昇華自己的生活。
《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2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題記
一位以捕魚為生的老人,竟然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魚!憑藉他永不言敗的信念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
漫長的兩天兩夜,老人與大魚艱難地對峙。大魚不緊不慢地在水底無聲地對抗著,年邁的老人被折磨得疲憊不堪。第三天,大魚開始耗不住了,它憤怒地跳躍著,撞擊著,打著轉兒。老人將要與它一決高低了,面對這條比小船還長兩英尺的巨魚,極度疲勞而困頓的他頑強的刺死了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剛剛制服大魚的老人,還沒來得及喘口氣,鯊魚就又趕來襲擊。更要命的是,這些鯊魚打退一批又來一批。與鯊魚的搏鬥中,老人丟了魚叉,連自制的魚叉也折斷了,而鯊魚的進攻,卻絲毫沒有減退,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最後鯊魚竟成群結隊地來了。手無寸鐵的老人沒有保住他的大魚,十多磅的大魚只剩下一堆骨架。
老人失敗了。但沒有人認為他是失敗的,大家對他只有欽佩與敬仰,他用非凡的意志和勇氣告訴人們:人不是天生就要被打敗的!只要信心、信念在,勇氣、力量在,就永遠不會被打敗!
《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3
這是一位“老是走背運的老頭兒”,他的名字叫“桑提阿果”,是一位經驗頗豐的捕魚專家。在美國文豪海明威的筆下,他有足夠的膽識、勇氣與信心,他從不在乎打到魚的多少,他注重的是享受過程。
他已經連續八十四天沒有釣到一條魚了,他需要去遠海碰碰運氣,他知道這樣會費些時間和力氣,但一定能釣上大魚。這種好事還真被他說中了,他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蹟,他捕到了他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條魚,也是他所居住的小漁村中從未有過的大魚。
在隔壁的孩子幫他準備了一切需要的東西之後,他就帶著希望出發了。在深海區,他憑經驗把幾個釣鉤下在不同的水層,以便釣上不同的種類的魚。不一會兒,他就釣上了一些小魚,他用這些小魚做魚餌,又把魚鉤下得很深,這下,他的大魚上鉤了。
這條魚就像縴夫一樣無休止地拉著他走了兩天,把他帶到了更遠的海面。老人無法休息,一直挺著身子拽著釣繩,他不時地與自己說話,給自己安慰,他也想看看那條大魚的模樣,但更多的時候,他在回憶中消磨時間。他想起他早年捕魚的經歷,還有與隔壁孩子一起出海的好運氣。現在,他一個人孤獨地被這條魚拉向更遠的地方,他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一個人忍受著釣繩摩擦肩膀的疼痛。終於,經過一番努力,他結果了這條倔強的大魚,將它綁在船舷上,揚起帆向回走。
當他快到港灣時,遇到了鯊魚群,這些鯊魚貪婪地吃光了大魚身上的肉,老人也把所有能用的物品丟到了海里,他說他這次打了一個十足的敗仗。
但是,他真的失敗了嗎?絕對不是。當他與大魚在周旋,用盡渾身解數與鯊魚搏鬥時,就已經註定了他是這場戰鬥的最後贏家。雖說他最後一無所有,只帶會一副魚骨架。他敗了,那只是表面的,但在精神上他永遠不會失敗!
老人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它,卻不能打敗他。”鼓起勇氣去打敗仗,仍是一種極高的'精神境界。
這是他的海,他是真正的勝者。
《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4
最近我看了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這本書。海明威是美國著名小說家,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這本書給我啟發很深。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前古巴有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他已經八十多天沒有打到魚了。這天他決定去很遠的地方打魚,於是,他還沒有等天亮就划著小船去打魚了。幸運的是他看到一條十分罕見的“怪獸”——兩米長的馬林魚。老漁夫立即拿起船上的繩子套住馬林魚,可魚大勁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最終馬林魚因疲憊不堪死了。老漁夫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然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將馬林魚拖到船頭。正當老漁夫沾沾自喜時災難又降臨在他的頭上:一群兇狠的鯊魚正侵略著他的“戰利品”。老漁夫立即拿起魚叉跟鯊魚做殊死搏鬥,可最終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漁夫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了。
雖然老漁夫最終還是輸,但他這種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永遠感動並激勵著我。正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我相信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5
陰暗的天空,波濤起伏的海面,一隻小船搖搖晃晃的行駛著,一個老人站在船上,孤獨地眺望著遠方……
這是我和上書後久久不能忘懷的場景。書名為《老人與海》,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一部英雄主義的交響曲。
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故事描寫的老人聖地亞哥是個倒黴的人,84天沒捕到魚,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但這似乎預示著一場戰鬥的開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馬哈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他對大魚說:“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後終獲勝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魚之後,考驗卻並沒有結束。魚因為又大又長,他只好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於是,他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了,他外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意志。上天似乎會憐惜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他將厄運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並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他是個失敗者,但同時他又是個勝利者。
敗在沒有捕到一條有用的魚,勝在遇到困難時的堅毅不屈。
老人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且受益,令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向美好明天。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穫。
雖然小說是小說,生活是生活,我們不可能像老人去一個蒼茫的大海,不服輸地和鯊魚搏鬥,但我們可以在摔倒後,珍藏那枚把我們絆倒的石頭,然後帶著它,負著傷,繼續前行,同時等待天空中的雲霧撥開。
《老人與海》初中生的讀後感6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可以被打敗。”對個人來說,勇敢是一種精神;對一個民族來說,勇敢更是一種力量。
如果你是一位漁夫,卻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任何一條魚,你還會選擇繼續嗎?如果你是一位漁夫,在海上釣住了一條比自己的漁船還要大許多的大馬林魚,你會與它殊死拼搏連天兩夜嗎?如果你是一位漁夫,當你歷盡千辛萬苦捕獲的魚被鯊魚襲擊,最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時,你還會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嗎?
《老人與海》這本書中其實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來襯托人物的性格特點,也沒有什麼氣勢磅礴的語句來渲染氣氛,只簡簡單單的平鋪直敘,卻足以打動人心,給人一種慷慨激昂的力量。這個其貌不揚的老人看似普通,卻又不同於常人,他擁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和令人歎為觀止的勇氣,儘管他心知肚明,他所要面臨的對手比他強大,但他還是決定放手一搏,勇敢地戰鬥下去。
拜讀了美國大作家海明威所寫的《老人與海》後,我發現文中的聖地亞哥就是這樣一個堅強、勇敢、樂觀的老人。有人說,海明威先生的作品有兩個永恆的主題:勇氣和死亡。在這部小說的主人公身上,我看到了兩個主題的縱橫交錯。的確,擁有勇氣,你才會有面對一切困難都會前行的動力,沒有了勇氣,就像沒有了帆隨波逐流的航船。
如今的我們,是否正缺失勇敢這樣的品質。前些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新聞,一位女士扶起了摔倒的老人,卻被老人冤枉是撞人者,透過翻看錄影才得知是被冤枉的。這件事過去之後,有人問這位女士:“你以後還會再像這樣去扶起摔倒的老人嗎?”她沉默了一會才答:“我依然還會去扶,因為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敢於扶起摔倒的老人其實也是一種勇敢。這些敢於扶起老人的好心人擁有一種正義的勇氣,他們敢於擔當,敢於做那些懦弱之人不敢去做的事情。現在的社會缺失道德,缺乏正義的勇敢。而他們,擁有這種勇敢,也給這個社會增添了溫暖,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我以為,敢於和大魚殊死搏鬥是一種勇敢;敢於為祖國拿起武器戰鬥是一種勇敢。而那些在我們周圍,放棄優越的生活去參軍也是一種勇敢;敢於扶起摔倒的老人更是一種勇敢,讓這些勇敢激勵我們,溫暖我們,讓我們不再感到冰冷和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