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人與海》後的感想
讀完《老人與海》,合上書,靜靜地坐在那裡,思緒卻如大海里的波濤在湧動。端起泡好的紅茶,慢慢地啜一口茶水,看著杯子裡茶葉的浮沉,品味著淡然而又悠長的茶香,我陷入了沉思。《老人與海》,篇幅不大的一部中篇小說,故事情節是極簡單的,講的是一位老漁民出海捕魚的故事。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卻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許多人不理解是什麼讓它享譽世界,初讀《老人與海》我的感覺也是如此。雖然也看過一些對這本書的解讀,但總有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覺。直到最近又重讀英文原文版之後才恍然大悟,《老人與海》確實當得上此種聲譽。
好茶是要慢慢品的,好書同樣如此。《老人與海》是完美的,細節描寫精到,如一絲不苟的工筆畫;語言風格簡練而又從容,如球場上的齊達內一般沉穩又如魯伊科斯塔一般優雅。這些還不是最重要的,它所蘊藏的思想和精神才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也是這本書的成功所在。
關於創作,海明威有個著名的“冰山理論”。海明威認為,作者所要體現的就是這浮在水面的十分之一,其他的百分之九十應該留給讀者去揣摩理解。通俗的說,我覺得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更像書法藝術中的布白。之所以要採用冰山理論,我覺得首先一點就是,可以使行文緊湊,主線突出,繁雜而又不可或缺的背景以及一些瑣碎的人物情節都在一些側面描寫中輕描淡寫寫交代清楚了。比如,老人脖子上的色斑以及手上的勒痕,就將老人過往的經歷交代的一清二楚了。這種寫法還能夠避免呆板,正如《紅樓夢中》對於賈府人物關係的交代是透過寫林家牽出來的,由外戚入手,既簡單又清楚。如書畫中的布白,雖然留出了許多的空間,卻讓人不感到空虛。從美學層面上來說,冰山理論這種簡約而不簡單的風格,可以給人無盡的想象,正所謂“言盡,意不盡”。我們常說的“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這樣。同樣,讀完《老人與海》,你可以說海明威筆下的聖地亞哥體現了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般的宿命論的悲涼,也可以說聖地亞哥這種“望斷天涯路”之後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最終能夠迎來“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成功,還可以說聖地亞哥有一種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似的灑脫。總之,這種寫法留給了讀者無盡的想象。
好的作品都是有能夠超越故事本身的東西的,都是能夠超越個人的情感經驗而昇華出一種人所共享的情感或精神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李後主有釋迦摩尼的情懷正是如此。曹雪芹寫《紅樓夢》,本是記述自己的經歷,卻能夠流傳二百五十多年至今不衰,甚至紅學已經成為今天的一門顯學,養活了無數的學者,就是因為他寫出了世間愛情的悲涼,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李煜的詞雖然也是自道身世的孤獨,卻因為寫出了世間的孤獨而被人千古傳誦。同樣,《老人與海》所體現出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人在面對自然時的態度,以及人類那種面對困難不屈的勇氣,也已經超越了故事本身。
記得有位作家說過,“作者不管寫什麼,都是在寫他自己”,我認為確實如此。瞭解一下海明威其人或許能夠更好的理解《老人與海》,海明威本人就是一位硬漢,聖地亞哥完全就是海明威本人的寫照。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我想,知道老人與海這本書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可以說是本書的中心思想,但它的內涵遠不止此。
優雅,男人的優雅,是我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優雅不是靠華麗的衣飾來襯托的,也不是靠精心設計的行為動作來彰顯的',優雅是一種氣質,是徒勞無功時的安心等待,是重壓之下的從容不迫,是絕境面前的信心滿滿。毫無疑問,聖地亞哥是優雅的。簡陋的棚屋,破舊的衣衫,落後的捕魚裝置,這些都掩蓋不住聖地亞哥的優雅。在變幻莫測的大海上從容與大馬林魚和鯊魚鬥智鬥勇的場景更是將聖地亞哥的優雅體現的淋漓盡致。“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優雅的硬漢聖地亞哥也是不失溫情的。從他對馬諾林的關愛,在大海上與小鳥的對話,以及對大馬林魚的兄弟般的情感,可以看得出聖地亞哥是一位有著俠骨柔情的硬漢。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這是哈姆雷特的一句經典臺詞。《老人與海》同樣涉及到了生存的問題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老子看來,在天地之間人同草木是一樣的,古語不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嗎?人其實與物一樣都只是天地間的一種存在。聖地亞哥在茫茫的大海上,與大馬林魚鬥,與鯊魚鬥,與變幻莫測的大海鬥,不也是如其他海洋生物一般的平等嗎?聖地亞哥是一位漁民,要生存就得捕魚。他的捕魚靠的不是和那些以賺錢為目的的商人用的那種汽艇和先進的捕魚裝置,靠的是近乎原始的魚鉤和魚叉。他的捕魚是為了生存,捕魚是他天生的使命,是他的職責所在。老人把大馬林魚看做自己的兄弟,把海洋看作自己的家園。老人雖然把大馬林魚看做自己的兄弟,但是他又說必須要殺死他,這就是生存的法則。從老人對於大海的稱呼的描寫那一段,可以看出老人對於大海的深沉的愛。我們從自然中索取我們生存所需要的東西,但是對自然保持了敬畏。這不正是一種“道法自然”的態度嗎?聖地亞哥對於海洋的這種態度恰恰是今天只知道從自然界索取而不知道回報的人們所應當反思的。
尊嚴,聖地亞哥贏得了一個漁民至高的尊嚴。尊嚴來自何處?來自你的對手。對手的高度決定了你的高度。讀完《老人與海》,我腦海中不斷閃現出的是德國世界盃上齊達內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的鏡頭。世界盃決賽是齊達內的高度,罕見的大馬林魚是聖地亞哥的高度。儘管有重重的阻力,齊達內將法國隊帶到了德國世界盃決賽的舞臺,雖然最後因為卑鄙的馬特拉齊與大力神杯失之交臂,但齊達內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的鏡頭卻永遠的印在了所有足球人的心裡,比最後獲得冠軍的義大利人更讓人尊敬。同樣,雖然由於一群群鯊魚的不斷攻擊,聖地亞哥沒有把大馬林魚帶回家,只是帶回了一具殘骸,但是他沒有被鯊魚被大海征服。“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他做到了。大馬林魚被鯊魚吃掉了,被毀掉的只是老人的成果,他的精神卻是鯊魚甚至是大海不可戰勝的。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的鏡頭讓齊達內在世界盃的歷史上不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的精神也讓聖地亞哥在文學史上不朽。
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就是由於聖地亞哥這種不屈的精神能夠代代傳承。小說到最後,馬諾林終於決定要再跟隨老人一起出海了,不顧一切的要跟他一起出海。老人這種不屈的精神有了傳人。老人在夢中又夢見了獅子,他那顆勇敢的心始終沒有改變。
我常想,時光永恆,宇宙至大,光陰流水萬古不歇,人在這光陰流水中只是匆匆過客,正如李白所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滄海桑田物是人非,誰也抵擋不了這萬古不息的時間河流的衝擊。“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雨打風吹之後人也如草木般凋零了,依然存在的也就是這不可磨滅的精神了。精神不朽,文字也就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