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後感

《老人與海》的讀後感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後感

  導語:走進了《老人與海》的世界,感受老人的勇敢和堅強,激勵我們在生活中勇往直前。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老人與海》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後感篇一:

  再一次合上這本並不厚卻很沉的書時,我的靈魂也再一次被這位老人所撥動。一本好的文學作品或許就是有這樣的魔力,重走墨西哥灣,我還是能聞到開膛破肚了的大馬林魚刺鼻的腥味和渾濁的海浪裡翻湧著的,老人的精魂。

  他是一位執著、可敬的老者,在他人眼裡老邁、走背運的漁夫,在孩子眼裡慈祥、敬愛的聖地亞哥爺爺。在經過了八十四天的一無所獲後再一次搖著小船駛入海灣。這一次卻非同尋常,老人從未見過這麼大的魚,它劃破海面,不停往上冒,水從它身上向兩邊直瀉,陽光照在它深紫色的背上,映襯著兩側的條紋。隨後它又潛下,把它大鐮刀般的尾巴沒入海中。就是這樣一條龐然大物,拖著老人的船在逆流中行了兩天兩夜。老人忍著飢餓,耐著睏倦,拽著釣繩,與大魚周旋,與鯊魚搏鬥。他長滿褐斑,刻盡傷疤,如沙漠中被侵蝕的岩石般古老的手掌被繩索勒破,但他的眼睛依然如海水一樣藍,顯得開朗而不服輸。

  最後,老人贏了。在擊斷了船槳之後,在制服了大魚之後,在殺死了鯊魚之後,老人在深夜顫抖著回到港灣,殘破的小船邊掛著大馬林魚的骨架。肉,盡數被鯊魚吃了,那一頭一尾之間的脊椎骨卻古怪地露在外面,慘白的一段,空蕩蕩的。可那又如何呢!老人摸索著回到棚屋,展開淌著血的手掌,沉沉地睡去了。等到他醒來,又會看見愛他的小男孩,又會收拾起釣繩和木槳,再次起航。

  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老人的精魂吧!人可以失敗,八十四次?八百四十次?都無妨。肉體可以受折磨,只要靈魂不被擊敗。內在的意志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它會助我們與磨難相抗爭。哪怕擁有的,只是一隻木槳,也要擊敗鯊魚,絕不認輸。哪怕剩下的只是一堆魚骨,也要用蒼白的魚骨,為拼搏做紀念!

  此刻的我還無法從這場逆戰中抽身。作者以緩慢的步調開頭,然後逐漸加快腳步,文章的高潮部分又是如此緊湊,讓人呼吸急促,情緒高漲。結尾大魚所剩無幾固然讓人心痛,但心中點燃的火焰卻燃燒得更猛烈,並無比懇切地認定:贏者,不是飽餐的鯊魚,而是頑強的老人!

  墨西哥灣的那片海港上,還泊著老人殘破的小船,船邊巨大的魚骨在朝陽的撫照下閃著光,被岸上的年輕漁夫們稱奇道嘆。不遠處的棚屋裡,老人還未醒來,他正夢見了那頭獅子——代表著力與勇的那頭獅子。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後感篇二:

  “一個人並不是天生就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卻打不敗他。”這句話出自於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句話是這本書的.精華,值得人深入思考。

  本書講述了老人聖地亞哥經過數次與鯊魚搏鬥及他捕魚的經驗,讓他捕獲了一條鯊魚,在老人回來的時候,鯊魚肉被其它兇猛的魚奪去,老人空手而歸了。

  一條鯊魚,一位老人,一隻小船,一片大海,不禁令人無限感慨、無限遐想。一位老人,永不言敗的精神!一片大海,充滿挑戰;一隻小船,寂寞與苦難;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卻演繹了一個不平凡的經歷。

  老人聖地亞哥是個捕魚高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永遠能捕到魚,可他沒有放棄,堅持自己的信仰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即使最後他空手而歸。

  聖地亞哥在出海捕魚時,承受著孤獨、失敗、風暴的侵襲,無數的困難困擾著他。一位老人在逆境中能夠如此自如、不退縮,我們為什麼不能呢?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後感篇三: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這本書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硬漢形象———聖地亞哥爺爺,聖地亞哥爺爺常年在海上打魚,但有一次他已經84天沒有打到一條魚了,當他再一次出海時,他捕到了一條大魚,不料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成群結隊的鯊魚要來吃魚肉,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勇敢地與鯊魚搏鬥,最終鯊魚把能吃掉的肉全吃光了,老人只是拖回了一副大骨架。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聖地亞哥爺爺那不服輸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我最喜歡聖地亞哥爺爺說的一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是啊,我們只有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位普通而可敬的老人深深地讓我們懂得了:“做人不應該貪生怕死,而要樂觀頑強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和命運中的挫折做不屈不撓的抗爭。”

  在學習中,我們難道不是如此?有的同學遇到難題或者麻煩就要打退堂鼓,有時還會說上幾句“我不行,我做不出”之類的話,但聖地亞哥爺爺遇到鯊魚時一點也沒有退縮,甚至在武器全部失去時也沒有絕望,仍舊保持著一種樂觀的心態。書中聖地亞哥爺爺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

  堅持到底、永不言敗,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這就是這本書所要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