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譯者去世

《老人與海》譯者去世

《老人與海》譯者去世

  作為全世界都熟知的大作《老人與海》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但是,很可惜的是翻譯這本著作的吳勞卻離開了人世。

  10月30日凌晨4時許,曾翻譯《老人與海》的資深翻譯家吳勞於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0歲。吳勞被譽為海明威專家,是《老人與海》在內地發行最早、群眾基礎最深的版本的譯者。

  “在大路另一頭老人的窩棚裡,他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

  ———《老人與海》”

  他們,用筆讓我們享受精神食糧

  直到吳勞去世,我們才突然想起他就是《老人與海》的譯者。

  10月30日凌晨4時許,曾翻譯《老人與海》的資深翻譯家吳勞於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0歲。

  吳勞被譽為海明威專家,他身世坎坷,一生未娶,故無子女,去世時外甥陪伴。他是《老人與海》在內地發行最早、群眾基礎最深的版本的譯者,曾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工作多年。該社副社長趙武平第一時間發微博痛悼吳勞,併發出生平介紹:“吳勞,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1951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1949年入北京勞動大學外文研究班學習,華北人民革命大學第二期畢業,歷任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編審,是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理事。”

  他翻譯影響世人最深的《老人與海》

  昨日,記者聯絡到吳勞在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同事、文學編輯室主任黃昱寧。兩人是近20年的`同事,所以黃昱寧聊起吳勞滔滔不絕。

  黃昱寧說,吳勞曾主持編輯過“海明威全集”和“福克納全集”,不僅譯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伊甸園》和《春潮》,還翻譯了傑克·倫敦的《馬丁·伊登》,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巴·辛格的《盧布林的魔術師》等作品。黃昱寧說,吳勞的翻譯觀對後輩影響很大,他主張全息翻譯,堅持尊重原著,保留原有的文學色彩,反對強加上去的華麗文字風格,認為會破壞本身要的資訊。

  “他對海明威的作品是很有研究的,如果非要說二者的聯絡,那就是海明威對他性格有一些影響。”都知道海明威是一條硬漢,是身上殘留著百餘彈片,一隻膝蓋用白金做成的硬漢,黃昱寧說,吳勞也是。他很正直,活得非常真實,“在我們社裡,就沒有他沒罵過的人,凡是他覺得你翻譯得不好,他就要跟你吵一架。”在翻譯圈大部分後輩都知道他的脾性,感到他渾身充滿“刺”,喜歡反諷,因此得罪很多人。平日他操著滿口蘇州話,別人聽不懂,而且吳勞說話還要夾雜英文。“我在他身邊工作了好幾個月才把他的脾性搞清楚,他又很風趣,我們都叫他老頑童。對外國文化浸淫到深處,他自稱是假洋鬼子。”

  他活得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

  “他和海明威除了性格有共同點,還有一生經歷坎坷,所以他選擇譯海明威的作品不是偶然。”黃昱寧回憶,吳勞出生在蘇州大戶人家,從小讀教會學校,後來上聖約翰大學,也被錯劃成右派,一生未娶。吳勞60多歲加入上海譯文出版社,這才發揮他的特長,直到85歲左右病倒在床上。《老人與海》中有一句話是“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吳勞就像這樣,“他生命力頑強,在我們印象中,他一直那麼樂觀,不會被打敗。在我們感覺中,他不會死的,因為心臟不好,好幾次送醫院,一次又一次病倒都挺過來了。”

  談到他的生活,同事都會覺得他孤獨,就經常說,“吳老師,年紀大了找一個老伴好照顧你。”他反而反駁道:“為何要找,我不找,你怎麼知道是她照顧我,我看是我照顧她。”

  “他是鎮社之寶,開會或講座,總是提個問題,聲音響亮,問題難倒大家,不熟悉他說話的人會不瞭解他。”黃昱寧說,翻譯家協會金秋詩會表演節目,沒有節目的吳勞上臺搶麥克風,唱了一首年輕時候的英文歌,依舊很活躍。“他離不開社裡,我們離不開他。”即使吳勞80多歲了還天天上班,翻譯也需要他把關,進行校勘。85歲後,在病榻上的吳勞還不停地高談闊論,就像一本百科全書,聊翻譯,講史詩,講國家大事,還聊明星八卦。這就是吳勞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