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言警句> 常用讀書名人名言錦集

讀書名人名言

常用讀書名人名言錦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經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熟記名言有助我們增加知識儲備,打造語言亮點。什麼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常用讀書名人名言錦集,歡迎閱讀與收藏。

  1、我們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駕馭年輕的心靈。我們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我們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不可遏止的嚮往。

  2、讀書在學習前人,讀書在超越前人。

  3、不盡讀天下書,不能相天下之士。——湯顯祖

  4、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朱熹《性理精義》

  5、假有學窮千載,書總五車,見良直而不見其善,逢抵捂而不知其失,葛洪所謂"藏書之箱筐""五經之主人"而夫子有云:"雖多亦奚以為?"——劉知幾

  6、看文字須大段精采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看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朱熹

  7、開聰明話才見,固資讀書,若化質養性,必在行上得之。不然,雖讀書萬卷,所知似幾於賢聖,其性情氣量,仍毫無異於鄉人也。——顏元

  8、讀書要分輕重緩急,知道哪幾部是必須細讀的,哪幾部書是隻要翻翻的,哪幾部書只要放在書架上不必動,等到我們用得著它的時候才去查考的。因為要看的書籍太多了,倘使無論哪一部書都要從第一個字看到末一個字,那麼,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夠讀多少部書呢?——顧頡剛

  9、較好的是思索者。因為是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還不免是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觀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的書籍。

  10、當我們讀書的時候,首先要理解,要求懂得,在理解的墓礎上,.再把它記下來。要記住的是書中的中心思想和精神實質,而不是書中的詞句。這樣我們才算是真正地學到了東西,長進了知識。——曹方

  11、一個醫生讀書很少而能從事醫學實踐是令人驚訝的。但是,他的.工作做得相當不好卻並不使人奇怪。——威廉姆斯爵士

  12、除了文藝書籍外,有些科學性很嚴密、理論性極強的書,讀起來並不都是那麼輕鬆愉快的。在這方面,必須要我們花費更多、更艱苦的勞動,做一些"枯燥"的工作。——曹方

  13、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中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鄭燮

  14、鼓勵孩子們養成讀書的嗜好,每讀一本書就能成為我們所需成為的人。——馬爾羅尼夫人

  15、書雖小,但如同閃爍的寶石,在微小的顆粒中蘊藏著巨大的價值。——莫爾

  16、雖誦千章,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惡。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佛陀法師

  17、做讀書筆記,這不僅大有助於記憶,而且自己考試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瞭解的正確與否,意見成熟與否,反正寫過筆記必得到較深的印象,等至日子長了,書讀多了,再翻翻舊筆記看?一看,就能發現古非而今是,看法不同,有了進步。——老舍

  18、讀書做筆記,尤其是精讀書做筆記,雖然是笨工夫,但以我的體會,對致用是極為有益的。不僅對加強記憶十分有效,而且對鍛鍊思維、組織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精讀書做筆記,特別是縮編式的筆記,即透過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一遍書籍的內容,還要發現原書作者的治學方法。——啊滿子

  19、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分清正確的與似是而非的界限。

  20、生命有其存在的內在規律,人生也有吐故納新的內在韻律。

  21、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有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陳善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3、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有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陳善

  24、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英]培根

  2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作者:《格言對聯》

  26、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7、好學則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

  28、煩悶時,讀書可以解悶;愁苦時,讀書可以忘憂;興奮時,讀書可以警醒。

  29、讀書不必求多,而要求精。這是歷來讀書人的共同經驗。——鄧拓引自《燕山夜話》

  30、縱橫正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31、一日學一日功,一日不學十日空。作者:諺語

  32、書籍猶如朋友,必須慎重選擇。作者:黑德斯

  3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作者:朱熹

  34、讀書對於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作者:孟德斯鳩

  35、和書籍生活在一齊,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

  36、讀書,確為人生一大樂事。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滋潤乾涸的心靈;它又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造就高雅的品味。充滿書香的人生旅途上,浮躁的心在書本中漸趨平靜,貧乏的腦海因書籍而飽滿,寂寞和孤獨在書海中蕩然無存,平凡的生活只因書香而美麗。

  37、我願意和中國讀者分享對黑洞和宇宙學中最近發現的激動。

  38、如果知識不是每天在增加,就會不斷地減少。——佚名

  39、讀有字書,卻要識沒字理。——鹿善繼《四書說約》

  40、讀好書就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作者:笛卡爾

  41、我們要象海綿一樣吸收有用的知識。

  42、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成績來。

  43、三更燈火五更雞,正式男兒讀書時。

  44、閱讀,比如飲食、平靜地咀嚼,其味道是將長;大咽咀嚼,味道也就永遠不會知道。

  45、書是航向夫際廣闊生活的船隻。——凱勒

  46、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

  47、人之不學,猶谷未成粟,米未飯也。

  48、讀書當將破萬卷;求知不叫一疑存。——佚名

  49、書籍是老年人的益友,也是青年人的良師。

  50、現在最大的愛國是專心讀書。——廖燕

  5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佚名

  52、寫十卷書要比實際行動打下基礎容易得多。讀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養心。

  53、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會把你戕害。

  54、重複別人所說的話,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戰別人所說的話,則需要頭腦。

  55、只要在我國存在文盲現象,那就很難談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識字。不識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蜚語、傳聞偏見,而沒有政治

  56、讀書最樂。若讀史書,則喜少怒多,究之怒處亦樂處也。

  57、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作者:曾國藩

  58、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西漢·戴聖《禮記·學記》

  59、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作者:伏爾泰

  60、學如才識,不日進,則日退。

  61、不動筆墨不讀書。

  62、不唯"潮"。要將讀書和生活結合在一起,不能沉迷於流行的東西。所有炒作的背後都有利益,或者為了推出某人,或者為了派系的利益。不要迷信他們,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讀書,還要讀生活這本"大書"。生活會教給年輕人很多東西。潮流和時髦從來都是一種膚淺。——柯巖

  63、讀書標兵要常搞,書香校園傳經典。詩文誦讀需堅持,給咱學生樹典範。

  64、僅次於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作者:考爾德

  65、我很喜歡讀書,每天去學校都是興高采烈的。

  66、讀書不為別的,就為讀書而讀書,是一件多少奢侈的事情。作者:張紹剛

  67、有些書只需淺嘗,有些書可以狼吞,有些書要細嚼爛咽,慢慢消化。——[英]培根

  68、讀書貴精不貴多。作者:書摘

  69、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

  70、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英國)培根

  71、至哉天下樂,終日在書案。

  72、書,在喧囂中讓人沉靜,在平淡中給人激情。

  73、書籍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74、為了實現自己的夢寫而讀書。

  75、外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黃庭堅

  76、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

  77、讀好書的前提條件在於不讀壞書,因為光陰似箭,生命短促。 [德]叔本華

  78、真正的讀書使瞌睡者醒來,給未定目標者選擇

  79、教誨!科學!學會念書,即是點燃火把;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80、時機是神的雅號。 ——桑弗

  81、機會是重要的,但吃苦是要害;本身不吃苦,機會再多也沒用。 ——佚名

  82、節飲食以養胃,多唸書以養膽。——(戰國)莊周

  83、唸書以過目不忘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倉皇,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

  84、虛假的學問比矇昧更糟糕。矇昧比如一塊清閒,可以耕種和播種;虛假的學問就象一塊長滿雜草的荒地,險些無法把草拔盡。 ——康因

  85、讀一切好書,就是和很多高貴的人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