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知識點ppt

蘭亭集序知識點ppt

蘭亭集序知識點ppt

  蘭亭集序的知識點有哪些呢?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所創作的,記述的是流觴曲水一事,抒發人生短暫的感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蘭亭集序的知識點,歡迎閱讀!

  蘭亭集序知識點篇一:

  【用課文中的話填空】

  課文第一段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首先介紹了盛會的時間、地點、事件,其語句是____。接著記敘了到會的人物場面:___________。再接著介紹了盛會所在地的環境:_________、氛圍:____________、天氣:____________,最後記敘了與會者的行為:____________。

  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行議論,交待了這場“詩會”中詩的由來。先由社會人事的應酬周旋談起,其語句是____________,指出儘管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其語句是____________、愛好不同、性格不同,其語句是_________,但是“情隨事遷”的感慨相同,其語句是_______。然後指出,正是這種共同的感慨,引起人們寫詩的慾望,用詩記下這種感慨,其語句是_______。

  第三段,交待詩會所作成集的目的。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抒發看古人之詩的感受及受到的啟示,其語句是______________。

  【蘭亭集序的情感】

  第一自然段,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後由“是日也”領起描寫遊人的心境,抒發集會的心情。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境的描述素淡雅緻,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些都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躁不同,但從中提示了人生憂患的來源。首先來自生命本體永不滿足的內在慾望,“欣於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第三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即“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最後以“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結。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感慨,但字裡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新的認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造。

  第三自然段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說明古人也有感於死生;然後轉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寫,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著努力,隨之又發出“後之視今,亦由今視昔,悲乎”的慨嘆,可見作者對人生敏銳、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著,接著作者交代了《蘭亭集》的成因“後之覽者,亦將有敢於斯文”,總結全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後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然應該看作是積極的。

  蘭亭集序知識點篇二:

  (一)通假字

  1.趣舍萬殊(“趣”通“趨”,意為“往、取”)

  2.亦由今之視昔(“由”通“猶”,意為“像”)

  (二)詞類活用

  A.形容詞作名詞:

  1.群賢畢至(賢,意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長鹹集(少長,意為“少者”)

  3.無絲竹管絃之盛(盛,意為“熱鬧的場面”)

  B.名詞作動詞:

  1.一觴一詠(觴,意為“喝酒”)

  C.形容詞作動詞:

  1.齊彭殤為妄作(齊,意為“相同看待”)

  (三)古今異義詞

  1.是日也(是,古義:指代詞“這”|今義:指判斷動詞“是”)

  2.茂林修竹(修,古義:長|今義:指修建處理)

  3.所以遊目騁懷(所以,古義:指用來|今義:表因果關係連詞)

  4.信可樂也(信,古義:指確定|今義:指書信)

  5.向之所歡(向,古義:指過去|今義: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義:指旁邊|今義:指數次,從次)

  7.及其所之(及,古義:指等到|今義:表並列關係連詞,和)

  8.曾不知老之將至(曾,古義:指竟然|今義:指曾經)

  (四)一詞多義

  1.之:

  所之既倦(動詞,意為“往”,到達)

  以之興懷(代詞)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獨立性)

  極視聽之娛(結構助詞,的)

  2.修:

  茂林修竹(意為“高”)

  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修守戰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3.雖:

  雖趣舍萬殊(雖然,連詞)

  雖世殊事異(即使,連詞)

  4.於: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連詞”)

  欣於所遇(意為“對”,介詞)

  終期於盡(意為“到”,介詞)

  5.以:

  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

  亦足以暢敘幽情(意為“用來”,介詞)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知識擴充套件:蘭亭集序簡介

  《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闢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雖然前後心態矛盾,但總體看,還是積極向上的,特別是在當時談玄成風的東晉時代氣氛中,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尤為可貴。

  《蘭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 藝術上多樣與統一的效果。《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書法家。在結構和章法上以情感為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

  第一段在清麗的境界中,著重寫一“樂”字,由樂而轉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後,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後以一“悲”字作結。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後過渡卻妥帖自然。作者以其精妙絕倫的書法書寫這篇文章,真跡據說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從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見其“龍跳虎臥”的神采。《禊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現在陳列在蘭亭王右軍祠內的馮承素摹本(複製品),真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上面鈐有“神龍”(唐中宗年號)小印,是斷為唐摹的一個鐵證。“神龍本”是現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摹本。因其鉤摹細心,故而線條的使轉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潤濃淡相當自然,而且下筆的鋒芒、破筆的分叉和使轉間的遊絲也十分逼真,從中可窺王羲之書寫時的用筆的徐疾、頓挫、一波三折的絕妙筆意。《蘭亭集序》是世人公認的瑰寶,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遠,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王羲之真跡達三十餘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樑上,從不示人。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

  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後把這些詩篇彙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於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