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複習要點及中考題

《記承天寺夜遊》複習要點及中考題

《記承天寺夜遊》複習要點及中考題

  導語:《記承天寺夜遊》讀後,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過卵石,彈出一支清新的曲調,給人以無限美的享受。

  記承天寺夜遊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詞多義】

  蓋:A. 蓋竹柏影也(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於“原來是”)

  B. 蓋大蘇泛赤壁雲(表示推測的句首語氣詞,相當於“應該是”)(《核舟記》)

  C. 蓋追先帝之殊遇(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於“是因為”)(《出師表》)

  D. 蓋餘之勤且艱若此(大概,用於句首)(《送東陽馬生序》)

  【重要詞語】

  (1)月色入戶(門戶)

  (2)懷民亦未寢(臥,睡)

  (3)相與步於中庭(共同,一起)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不過)

  (5)欣然起行(高興地)

  (6)念無與為樂者(考慮;的人)

  (7)遂至承天寺(於是)

  (8)庭下積水空明(清澈透明)

  (9)水中藻、荇交橫(交錯縱橫)

  【重要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那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閒人罷了。〕

  【文意提示】

  本文所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此句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對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鑽營,陷入茫茫宦海而難以自拔,不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仙境的嘲弄;二是表現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當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抱怨。

  文言現象

  記承天寺夜遊一詞多義

  1.與:相與步於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2.遂:遂至承天寺。(於是)

  遂迷,不復得路(終於)——陶淵明《桃花源記》

  3.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陶淵明《桃花源記》

  5.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酈道元《三峽》

  而或長煙一空(消失,消散)——范仲淹《岳陽樓記》

  記承天寺夜遊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只是,只不過;

  今義:但是,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2.耳(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於“ 而已”“罷了”;

  今義:名詞,耳朵。

  3.閒人(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 不汲汲於名利而能從容留連於光景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