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化石吟>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篇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②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像。

  ③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覽,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本課做準備。

  四、教學內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讚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教學設計

  1、精心匯入

  ①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螢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②也可用音樂匯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2、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3、感知內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螢幕投影出示):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c.詩歌分為三層:1?2節透過發問,引發聯想;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4、研讀賞析

  ①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螢幕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③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④合作探究

  透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麼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麼?

  a.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b.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影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5、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6、資訊反饋: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詩歌結構 ,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過程與方法:

  透過查閱資料,瞭解化石、現代詩歌等;透過朗讀的方法,熟悉文章內容、掌握結構特別、品味詩歌語言;透過競賽、啟示點撥、討論等方法來相互充實古生物學方法的知識,增長見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把握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學習難點

  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方法

  誦讀教學法

  資源利用

  網路資源

  導學設計

  師生自由空間

  學習筆記、學法指導等

  自主學習,秀出風采

  一.水滴石穿,夯實基礎

  1.你能給畫線的字註上拼音,或根據拼音寫出對應的漢字嗎?

  潛( )行 檔( )案 軀殼( ) 卓( )越 幽( )雅 háī( )骨 猛mǎ( ) cōng( )蘢 思xù( ) guǒ( )藏

  2.解釋詞語

  (1)腐朽:

  (2)化為烏有:

  (3)潛行:

  (4)海枯石爛:

  (5)蔥蘢:

  (6)歎服:.

  二.整體感知,成長心靈

  3.用簡練的文字填寫課文的結構圖。

  發問求答

  揭示了真相

  自然的重現

  合作探究,交流碰撞

  吟哦諷誦

  1.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

  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

  脈格梳理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並回答: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語言品析

  3.“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中的“你”指代什麼?這一句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4.“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回答了什麼真理?

  5.“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

  6.“長眠在地下剛甦醒的化石”一句中“甦醒”是什麼意思?

  拓展延伸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讀了本詩,假如你是文中的一塊化石,你能向我們講述怎樣奇幻的神話?

  當堂檢測

  1.填空

  (1)《化石吟》中的“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在這裡是 的意思。

  (2)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從 中窺見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語言,富於。

  (3)“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 。

  (4)全詩運用 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來稱呼,顯得 。

  2.對下列修辭手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A.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比喻)

  B.黑色的軀殼裹藏著沒有生命的資訊。(擬人)

  C.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排比)

  D.你——令人歎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對比)

  3.根據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話說明什麼是“返祖現象”。(不超過35個字)

  什麼是“返祖現象”?生物在綿長的歷史程序中,因為客觀條件的影響,身上的器官逐漸發生了進化或退化的現象,這種變化也一代一代遺傳下去。但是,在千千萬萬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來已經退化了的器官卻突然重新出現;彷彿某種長期被掏了的微弱遺傳因素,突然又強化起來。這時,某個生物就出現了一部分不同於一般狀態的現象,這就叫“返祖現象”。

  重讀課文“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高明的魔術師,卓越的雕刻家”這部分文字,回答問題。

  4.所選這幾節緊承詩的第二小節中

  ,《化石吟》導學案

  一句展開。

  5.第一節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麼樣的理論?“平凡的真理”是什麼意思?

  5.所選部分的第二小節是什麼意思?

  7.從選文看,詩句發展到第 小節時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 ”是詩人由衷的.讚歎。

  佈置

  作業

  1、課外作業:

  2、書面作業:

《化石吟》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內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透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絡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和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星移”等詞語。

  ⑵瞭解化石展現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⑴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律之美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絡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啟用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關於教法】

  為此我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謂化石,親切自然,字裡行間流露出讚歎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並以優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於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考慮、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教學設想】

  預計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投影展示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展示古生物圖片,完成知識目標二。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認識詩歌前後照應的結構特點。聯想想象,描畫化石所出現出來的奇幻圖畫。

  第二課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究詩歌的內容。

  查詢資料,寫一篇介紹恐龍的短文,提倡用詩歌的形式。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例,說一下具體的課堂實施。

  【教學程式】

  一、提前安排好預習

  1、劃出自身認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會讀會寫。

  2、熟悉課文。

  二、精心設計導語

  同學們,每當走進自然博物館,或看到介紹古生物的畫冊,面對復原的古生物時,思緒總會把我們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洪荒世界。冰冷的化石卻是昨是生命資訊的演繹,敘說著億萬年前那奇幻的神話,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三、投影儀展示準備的字詞,完成知識目標一,檢查掌握情況

  投影電腦中的關於古生物的圖片,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詩歌朗讀

  教師範讀詩歌,學生注意領會。然後指學生朗讀。

  (注意維護學生的熱情,多發現朗讀時的優點,給予鼓勵。至於他們的缺乏,課外私下推薦。)

  提出問題:找出詩中哪兩節結構相近?它們在內容上,在全文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五、分組討論

  詩中提到的古生物,可以說包括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的古代生物世界,假如我們透過時光機器,分成幾個探險小組,漫遊到了那個世界,你看到的應該會是一幅怎樣奇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分組討論,看哪一組想象合理,奇異,描繪的優美動人。(採用分組討論,提出要求:各組推舉一名代表,集中表達本組意見,只要有出色的地方,帶頭鼓掌,為他們的表示。)

  六、總結

  科學家研究保管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漫遊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餘,我想,如何儘可能地去維護地球上接近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後世的人們在博物館中去慨嘆、遐思,這更多的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了秀水藍天、花紅草綠。

  【板書設計】

  化石吟

  科學詩

  首尾圓合1~2節:問句引發想像

  收放自如3~6節:主體具體抒寫遐思內容

  7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