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化石吟> 化石吟課文學案

化石吟課文學案

化石吟課文學案

  《化石吟》透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化石吟課文學案,更多內容請訪問(www.ruiwen.com/wenxue)。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像。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1、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

  2、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學習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透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

  【自主預習案】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骸骨(   )   潛行(   )   蔥蘢(   )   卓越(   )

  海枯(   )   裹藏(   )

  2.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   )

  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   )

  稱讚而且佩服。 (   )

  形容經歷的時間極長,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

  (草木)青翠茂盛。 (   )

  奇異而虛幻。 (   )

  3.改正成語中的錯別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勞(   )

  故技重演(   )   針貶時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畫(   )

  4.給下列詩句劃分朗讀節奏。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課內探究案】

  一、情景匯入,明確目標。

  歌曲《木魚石的傳說》中寫到“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石頭真的會唱歌嗎?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 讓我們懷著好奇共同來研讀科學抒情詩《化石吟》。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見上文)

  二、自主探究,釋疑解惑。

  (一)讀一讀。

  1、聽範讀。

  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範讀,大家要聽清字音、節奏、重音和語調。

  2、自由讀。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節奏、重音和語調。

  3、個別讀。

  請個別同學朗讀,然後同學們評一評,看誰讀的最好。

  4、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像悟中心。

  (二)想一想。

  1、學生齊讀課文,想一想以下幾個問題。

  (1)、《化石吟》中“吟”是什麼意思?課題是什麼意思?詩中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詩歌運用什麼手法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 詩的第二節和最後一節構成什麼關係,這樣寫好在哪裡。

  (以上問題中哪些問題自己不能解決,在相關問題中標上記號,與同學討論解決或請教老師。師生共同解決。)

  2、簡單的內容歸結、板書:

  發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三)品一品。

  1、研讀3—6節,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分4個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2、想象思考

  化石所重現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麼話? 除課文所講之外,還能想像些什麼? (言之有理即可)

  3、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儲存了古生物生命資訊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去遨遊了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的世界。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吧!

  三、結合目標,有效訓練。

  1、給加點的字注音。

  骸骨(   )   軀殼(   )   悄然(   )   潛行(   )

  卓越(   )   猛獁(   )   長吼(   )   長眠(   )

  2、解釋下列詞語。

  歎服:

  海枯石爛:

  烏有:

  日轉星移:

  3、詩歌的第一節分別指的是什麼東西?

  4、詩歌第二節連續三個疑問在哪節得到了證實?

  拓展閱讀:課文解讀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透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資訊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階向高階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歎大自然的高妙嗎?“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裡,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最後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透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