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鑑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
浣溪沙|晏幾道|鑑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
浣溪沙
晏幾道(北宋)
唱得紅梅①字字香,柳枝桃葉②盡深藏。遏雲③聲裡送離觴。
才聽便拚④衣袖溼,欲歌先倚黛眉長。曲終敲損燕釵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類,多述離情。②“柳枝”,指樂府《楊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葉”,晉朝王獻之愛妾之名,臨江相別時王獻之作《桃葉歌》。③《列子湯問》載,秦青唱歌送薛譚,“聲振林木,響遏行雲”。④“拚”(pàn),甘願、不顧惜。
(1)詞的上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選擇其中兩種修辭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
(2)一般的送別詩詞,常借離別之景,抒離別之情。而同為送別詞,此詞的寫法卻很新巧,請就這一點,分別結合上下片的內容作簡要賞析。(4分)
(1).修辭手法有:通感、對比、誇張、雙關。
①通感“紅”添色彩,讓讀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紅梅熱烈綻放、鮮麗詩意的畫面;“香”添味道,以紅梅之香寫其樂聲,生動別緻地表現出其歌聲甜美動人。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使描繪的樂曲更富藝術魅力。
②對比其他歌女所唱的《桃葉歌》《楊柳枝》與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進行對比,更顯出這位歌女歌聲不同凡響,情感真摯美麗,與後面的“遏聲雲裡”相呼應,銜接緊密自然。
③誇張描繪歌曲阻遏行雲,更加突顯出這位歌女歌聲高亢動人,離別之情熱烈深沉。
④雙關“柳枝”、“桃葉”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語意雙關,表達離情、歌聲更加含蓄有味,同時,也巧妙地進行了對比,使表意變得豐富起來。
(2).
(1)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托出悲離傷別的感傷,虛實相生,別有韻味。(2分)
(2)下片,用獨特的細節來表現離情別緒。如歌女欲歌之時,作者沒有描述傷感之語,而是描繪修長眉黛,間接顯現出歌女離別時的脈脈深情;結尾句行人聽歌以玉釵按拍擊節,曲終釵斷,“分釵”暗示“分離”,表達出離人悽絕之情,餘味不盡。(2分)
作品鑑賞
此為送別詞。作者詞中運用新巧的藝術構思和奇特的藝術手法,著力描寫歌女唱曲的優美動人,從側面烘托出悲離傷別的命意,虛實相生、情文並茂地表情達意。上片寫女方為送別而唱梅花曲詞。起首一句,著一“香”字,極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飽含感情。由樂曲之名聯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紅梅之香比喻樂聲,聽覺與視覺、嗅覺交織起來,這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字字皆香,聲聲俱美,可想見歌女此時情愫。次句“柳枝桃葉盡深藏”,反襯補足首句。“柳枝”,指《楊柳枝》曲。古橫吹曲有《折楊柳》。後世翻此曲者,亦多寫離別行旅之情。柳枝、桃葉,語意雙關。亦人名,亦歌名,又與首句“紅梅”字面相應。“盡深藏”,是說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遠不及這位姑娘和她的“紅梅”曲。“遏雲聲裡送離觴”,於上片歇拍處小結。“遏雲”,謂歌者聲調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雲為之而停止。“送離觴”三字,點出歌筵送別。過片二句,承“送離觴”從男女雙方來寫:男方才聽便拚衣袖溼,感情簡直無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長,儘量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人知道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讓淚水流下來吧。“倚”,有依靠、憑仗之意。女子巧畫長眉,宜顰宜笑,若是畫作“遠山眉”時,就更勾起人的離愁別恨了。“才聽”二句,寫出行人與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聲感染。結句敲損燕釵梁,暗用《世說新語豪爽》所載王仲處詠歌時以鐵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之典故,一方面說明男方對女方所唱激賞,兩人感情達到了共鳴,另一方面釵梁斷則暗示訣別,透過這一典型動作表達悽絕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