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浣溪沙·芳草年年記勝遊賞析

浣溪沙·芳草年年記勝遊賞析

浣溪沙·芳草年年記勝遊賞析

  浣溪沙·芳草年年記勝遊賞析詞中深刻表達了“九一八”後,民族危機時刻,一個女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浣溪沙·芳草年年記勝遊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芳草年年記勝遊,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鼙聲裡思悠悠。 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

  1932年,那是一個春天。

  南京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汪東先生給學生們留下了一道作文題——說簡單很簡單,說難又很難。這道作文題,就是填詞一首。

  隨後在批改作業時,一位大二女生交上來的一首《浣溪沙》,讓汪先生拍案叫絕,稱賞不已:“芳草年年記勝遊。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鼙聲裡思悠悠。 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這首詞表面寫的是踏青引發的春愁,但從“鼓鼙聲裡思悠悠”的句子,可以想見“九一八”事變後國人對山河破碎的切膚之痛。這時的春愁,已經遠甚於個體詞人的一己幽怨了。

  寫出了“有斜陽處有春愁”的這位大二女生,就是沈祖棻。因了“有斜陽處有春愁”的妙句,她在詞壇贏得了一個“沈斜陽”的別號,出處就是汪東先生對這首詞的一段評語:“後半佳絕,遂近少遊。世人服其工妙,稱之沈斜陽。”沈祖棻才情綻放,用女性特有的婉約清麗的筆觸,細膩描摹了民族危難時刻的沉鬱情懷和蒼涼心緒,尤其是最後一句境界宏闊,情慨深沉,格外精彩。那份清麗婉轉的家國憂思,令人更多了些愴然涕下的沉痛徘徊之感。

  可以說,憂愁,傷感,孤獨,是沈祖棻這首《浣溪沙》的三個關鍵詞。我試著“翻譯”了一下,咱們不妨再細細品味一番——

  芳草萋萋,又是一個美麗的季節。還記得那些流光裡的風景嗎?那時的我們在春天裡流連,那朵歡顏,那些吟誦,那雙清亮的眸子,那個難忘的.我——兜兜轉轉地融入了歲月的深處,而今年的三月,鶯兒唱得還是那樣悠揚,花兒開得還是那樣鮮豔,可是鼓鼙動地,戰雲密佈,誰還有閒情來吟風弄月,賞花聽鶯呢?只有我一個人在揚花飛舞、落絮雜陳的環境裡,帶著憂鬱的表情孤獨地登樓遠望,唉,只望見桔黃的殘陽西下。暮色氤氳,晚風扶搖,那一線線淒涼的斜暉,就像是一線線密集的刺目的春愁撲面而來啊。

  這春愁在詞人的筆下被描寫得搖曳多姿,縹緲含蓄,既燦爛而又晦暗迷茫,既悽清而又圓潤綺麗,既沉重而又飄逸空靈……唯美的文字,恰如沈尹默先生所言,正是:“小字簪花,清詞戛玉”。幽婉的情懷,又恰如江南的一傘煙雨飄然來去,那般清幽,那般溫婉,那般柔美……

  後主寫愁,是“剪不斷,理還亂”。漱玉寫愁,是“載不動,許多愁”。這二者的愁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沈祖棻筆下的愁則自出機杼,與斜陽混在一起來描摹,似乎看得見,卻又看不見。似乎摸得著,卻又摸不著。似乎是比喻,又似乎是直白,似乎是幻想,又似乎是眼前所見。她妙筆生花,別有一番風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最和沈祖棻相近的是龔定庵的那句“浩蕩離愁白日斜”,但龔的用詞更剛烈激盪,有男詩人的堅硬質地;而沈祖棻寫得則更清麗綿邈,有女詩人的絲綢般溫暖的天然韻致。

  沈祖棻詞風婉約,清新明麗,即使是急管繁弦也被她揮灑得月白風清,玉潤珠圓。不過,其可貴之處卻在於脫開了一般花間詞人的狹窄逼仄,而是不僅僅著眼於一己悲歡,更把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國恨家仇……諸多的紛紜情愫統統納入筆下。既情動於衷,而又情動於眾。吳宓說:“棻詞殊佳,宓所識女中第一。”章士釗說她:“詞流又見步清真。”朱光潛則題詩讚曰:“易安而後見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經離亂多憂患,古今一例以詩鳴。”……諸多稱讚,豈是妄言!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別號紫曼,筆名絳燕、蘇珂。籍貫蘇州,祖籍浙江海鹽。1937年與小她四歲的金陵大學同學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結婚,38歲時剖腹產女,庸醫將一塊手術巾遺留在她腹內,此後幾年備受折磨。1956年與程千帆共同執教武漢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古典名著選讀、歷代韻文選、元明戲曲研究、唐人七絕詩等課程。著有《宋詞賞析》、《唐人七絕詩淺釋》、《涉江詞》等。1977年不幸死於車禍。

  沈祖棻工舊體,但也能寫新詩,其新詩聲韻和諧,句式整齊,優雅古樸,清麗迷人。我少年時很喜歡錢光培先生《現代新詩一百首》中收錄的沈紫曼的一首新詩《別》,及長才知道沈紫曼和沈祖棻原來是同一個人。那首新詩如下:

  《別》

  作者:沈紫曼

  我是輕輕悄悄的到來,

  像水面漂過一葉浮萍。

  我又輕輕悄悄的離開,

  像林中吹過一陣輕風。

  你愛想起我就想起我,

  像想起一顆夏夜的星。

  你愛忘了我就忘了我,

  像忘了一個春天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