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韓愈> 《題木居士二首(其一)》 韓愈

《題木居士其一》 韓愈

《題木居士二首(其一)》 韓愈

  韓愈的《題木居士二首(其一)》用兩副筆墨來刻劃兩種形象的。在“木居士”是正面落墨,筆調嬉笑怒罵,尖酸刻薄。對“求福人 ”則著墨不多,但有點晴之效:他們急於求福,慾令智昏,錯抱“佛”腳。

  題木居士詩二首

  其一

  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幹如身。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賞析】

  唐時耒陽(今屬湖南)地方有“木居士”廟,貞元末韓愈路過時留題二詩,此為其一。詩是有感於當時的社會現實而發,非一般應景的題詠。詩中“木居士”與“求福人”不妨視為官場中兩種人的名稱。作者運用詠物寓言形式,在影射的人與物之間取其相似點,獲得了豐富的喜劇效果。

  漢代南方五嶺間有所謂“楓人”的雜鬼。以楓樹老而生癭 ,形狀類人,被巫師取作偶像,借施騙術。 “木居士”大約也是同一類木魅。它原本是山中一棵普通老朽的樹木,曾遭“火透”(雷殛),又被“波穿”(雨打水淹),經磨歷劫,傷痕累累,被扭曲得“根如頭面幹如身”這樣一種扭曲的'形狀。前兩句交代“木居士”以前的狼狽處境,揭其老底,後兩句則寫其意外的發跡 ,前後形成鮮明對照。幸乎不幸乎,世間的機遇往往帶有偶然性質 。老樹根幹狀似人形,本是久經大自然災變的結果,然而卻被迷信的人加以神化,供進神龕。昨天還是囚首喪面,不堪其苦,轉眼變成堂堂皇皇的“木居士”,於無佛處稱尊了。其名與實、尊榮的處境與虛朽的本質是何等不協調。在諷刺藝術中 ,喜劇效果的取得 ,多著力於揭露假、惡、醜的事物的表面現象與內在本質的極不協調,換句話說,就是“把無價值的撕毀給人看”(魯迅)。

  “木居士”不靠他們的愚昧尚且自身難保 ,怎麼可能反過來賜福於人呢 ?其“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論語·為政》)不是荒唐之至麼?詩中對“木居士”的刻薄,句句都讓人感到是對“ 求福人”的挖苦,是戳在“木居士”身上,羞在“求福人”臉上。該詩妙處,就在於抓住了“聾俗無知,諂祭非鬼”(《溪詩話》)的陋俗與封建官場中某種典型現象之間的相似點,藉端託喻,以詠物寓言方式,取得諷刺鞭撻的效果。

  不過,需要說明:從此詩的寫作背景看,作者可能有影射貞元末年“暴起領事”的二王(王伾、王叔文)及其追隨者的用意。他反對二王和永貞革新,固然是保守的表現。但就此詩而言,是寫在革新運動之前且未涉及革新之事。而當時二王的追隨者中確有不少鑽營投機的分子(參閱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因而此詩諷刺形象的客觀意義,是不可簡單地以韓愈的政治態度來抹煞的。

  拓展閱讀:韓愈詩歌欣賞

  1、《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2、《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3、《晚春》

  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閒撩亂走空園。

  4、《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5、《春雪》

  看雪乘清旦,無人坐獨謠。

  拂花輕尚起,落地暖初銷。

  已訝陵歌扇,還來伴舞腰。

  灑篁留密節,著柳送長條。

  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

  遍階憐可掬,滿樹戲成搖。

  江浪迎濤日,風毛縱獵朝。

  弄閒時細轉,爭急忽驚飄。

  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搗綃。

  莫愁陰景促,夜色自相饒。

  6、《春雪》

  片片驅鴻急,紛紛逐吹斜。

  到江還作水,著樹漸成花。

  越喜飛排瘴,胡愁厚蓋砂。

  兼雲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見迷巢鳥,朝逢失轍車。

  呈豐盡相賀,寧止力耕家。

  7、《聽穎師彈琴》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

  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

  失勢一落千丈強。

  蹉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