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3篇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歸園田居》在陶淵明的詩歌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幫助學生了解陶淵明的詩風和情感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上看,本冊第六單元第二十一課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且他的其他詩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還會出現,如《飲酒》、《五柳先生傳》等,加之陶淵明的詩風對後世影響極大,特別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與陶詩風格一脈相承,而王、孟二人的詩歌作品在初中教材中也屢次出現。所以,幫助學生讀懂本詩,教會他們賞析陶淵明詩歌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從這首詩歌本身來看,陶淵明詩風中的樸實自然、意境醇美在此詩中表現突出,字句淺顯而頗有情趣,可藉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藉機作進一步拓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陶淵明的生平情況及其詩歌的基本特徵。

  2.過程和方法:1)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熟練地背誦並默寫詩歌。

  2)透過合作探究,品讀詩句,賞析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作者的隱逸情懷,領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學習其高潔的情操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地、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教學策略】

  1.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感知慾望,注重誦讀。透過引導學生反覆地有感情地朗讀,感知詩歌的語言特色,領悟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和情感美。

  2.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3.設計一些有一定開放度,能讓學生自由發揮的題目,引導學生鑑賞這首詩。

  【教學準備】:

  學生:透過圖書、網路等多種渠道蒐集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幫助理解詩歌。

  教師:蒐集課堂需要的圖片;課文朗讀音訊;製作成PPT課件用於課堂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

  【預習指導】

  ①.查詢資料,瞭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和詩歌特點.

  ②.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③.結合註釋和有關資料,理解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走近作者

  1、課件展示陶淵明採菊圖,引導學生聯想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進而一齊背誦七年級學過的陶淵明詩歌《飲酒》。課件展示《桃花源記》有關圖片,引導學生聯想背誦相關語句。

  2、回顧舊知,識記陶淵明的相關文學常識。(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3、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陶淵明的相關資料,課件展示背景資料——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學生聯想背誦有關詩句

  1、看圖聯想詩句,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溫故知新

  2、知人論世,瞭解背景,為理解詩歌做好鋪墊

  二、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兩遍,邊讀邊結合詩意劃分詩歌節拍。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讀出節拍。(教師提示:五言詩節拍為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

  2、學生個別朗讀。(糾正或強調字音:穢huì荷hè長zhǎng沾zhān)

  3、聽詩文範讀。(課件同步顯示朗讀節奏劃分)

  4、配樂齊聲朗誦。

  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透過朗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小組合作,讀懂詩意

  1、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句大意。

  小組合作,選出最佳譯文。

  (學生上臺展示,同步用投影顯示其譯文,臺下同學邊聽邊看)

  2、請分別用4字短語歸納每兩句的內容。

  (參考歸納:種豆南山——整天勞作——夜歸情景——表明意願)

  3、再齊讀詩歌。

  (指導學生把解釋忘掉,詩懂了就把解釋忘記,解釋是柺杖,你以後用到陶淵明這首詩時,不要用解釋來說,用他的詩句來說。).

  1、學生研讀詩句,和小組成員積極討論

  2、師生互動交流

  訓練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四、想象品讀,讀出意境

  1、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我們的眼前會呈現出哪些畫面?用一兩句話描繪一下。

  (1)螢幕出示參考示例:月下歸耕圖及配圖文字

  我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的草叢中。透明的月光、靜謐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氣息、此起彼伏的蛙鳴,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歸耕圖。

  (2)、學生交流討論,推薦代表全班展示。

  2、細讀感悟:結合詩句、作者的生平以及剛才頭腦中展現的畫面談談你的理解。

  用“我從讀出了(感受到了)”句式來表述。(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示例1:我從“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讀出了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勞,但詩人不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勞作的樂趣,“帶月荷鋤歸”這句詩含蓄地寫出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我們好像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岡之後,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

  學生邊聽邊想象,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展示

  五、研讀詩歌,體會感情

  幻燈片出示如下問題,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師巡視指導。

  1、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給你們怎樣的感受?

  2、現實生活如此清貧的陶淵明,居然沒有絲毫抱怨,也沒有對官場的留戀,反而在詩歌中隱去了現實生活的艱難和困頓,將歸隱後的田園生活寫的如此美好,這是為什麼呢?種種原因歸結為一句話,寫在詩歌中,你們找到了嗎?

  3、“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什麼?(補充《歸園田居其一》幫助學生理解)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學生合作探究

  2、師生互動交流

  六、

  當堂背誦,積累昇華[螢幕出示]比一比,誰背得快。

  方法指導:事件——所見——所感學生背誦

  詩歌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潛能

  七、

  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同桌交換評改;

  2、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園田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3、課外閱讀《歸園田居》組詩,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怡然自得的歸隱生活。課後完成讀寫結合,實現知識遷移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會朗讀(做到能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2、會理解(會藉助註釋與工具書梳理字詞意思以及全詩的內容。)

  3、會欣賞(能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會背誦(掌握背誦方法,完成背誦)

  5、會默寫(能在背誦詩歌的基礎上,完成默寫)

  教學重點:會朗讀 會理解

  教學的難點:會欣賞,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生互動交流:你們說古董值錢嗎?他們值得我們去收藏和欣賞嗎?其實我們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無價之寶,他們就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精髓——古詩。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30課《詩四首》中的《歸田園居》其三讓我們用腦子來收藏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們的智慧來欣賞這件瑰寶吧!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先明確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假如你們認為有信心完成這些學習目標的話,就跟老師自信滿滿地跟著老師的板書把學習目標讀一遍。(板書:會朗讀、會理解、會欣賞、會背誦、會默寫)

  二、瞭解詩人

  接下來,我首先來考考大家的記憶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備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生在動盪的年代,性格既剛正不阿,嚮往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進入官場,他認識到了官場的黑暗,因此,他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他最終選擇了歸隱田園。他是誰?——陶淵明。我們這個學期學習了他的哪篇文章?對呀,我們已經從《桃花源記》中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其三,進一步深入體會這位大詩人美好的心靈。(小黑板出示全詩內容。)

  三、運用目標探究法學習新知識

  1、考學生的聽力和朗讀能力(完成會朗讀的學習目標)

  (1)提出聽讀要求:

  ①聽清老師朗讀詩時,有哪些字詞需要我們特別注意他們的讀音?(多音字:興、荷、長等)。

  ②聽清老師朗讀詩時的節奏和感情。

  (2)學生明確要求後,認真傾聽老師範讀全詩。

  ①問:“聽讀以後,你知道了那些字詞要注意它們的讀音?”(學生回答)此詩的節奏怎樣劃分?(引導學生說明此詩是五言律詩,節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詩多種讀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讀法,以及相關考試的應對方法)。

  ②學生集體按正確的讀法朗讀全詩,然後個別進行競賽朗,看誰讀得更好。(老師適時指導,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律,並能讀出喜歡、閒適的意境。)

  2、考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會理解的學習目標)

  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與工具書自學全詩,看誰在自學後,對詩歌的字詞句等的理解最透徹。

  (1)要求學生合起課本,說說對詩中部分字詞的理解。

  (2)學生談自己對全詩內容的理解(學生說說各句的大意,教師根據學生的談話內容板書)。

  3、考學生的欣賞的能力(完成會欣賞的學習目標)

  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共同欣賞全詩。

  (1)你認為那個字詞或那句話寫得最好?說說為什麼?並用你喜歡的語氣把它們讀出來。

  (2)詩人擅長耕作嗎?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淵明歸隱田園後,他快樂嗎?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與學生共同體會“帶月荷鋤歸”與“夕露沾我衣”的如詩如畫的意境。)

歸園田居其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的背景知識及作者陶淵明生平。

  2、掌握詩歌的節奏劃分方法,背誦並默寫古詩。

  3、瞭解古詩思想內容,學會做人,讓學生能夠了解並欣賞陶淵明“率性自然、不趨炎附勢”的高潔作風。

  教學重點:

  1、瞭解詩歌內容大意,領悟詩歌的意境。

  2、背誦並默寫詩歌。

  教學難點:

  聯絡學生實際生活,激發學生想象力,再現詩歌畫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播放歌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同學們聽完這首歌會想到什麼景象?那你們是喜歡生活在喧鬧的城市呢?還是有青山綠水圍繞的地方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古詩,這個作者就獨愛田園生活。我們這節課就來看看作者為什麼喜歡田園生活,他的田園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二、走近作者:

  我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桃花源記》麼?課文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人人勞動、和睦相處、安寧幸福、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怡然自得的社會)這反映了陶淵明內心渴望這樣的社會,那麼陶淵明生活在怎麼樣的`一個社會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作者的生平,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稱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不滿於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農村。從彭澤令職位上隱退,這一年他41歲,以後終老農村,死後世人稱他為“靖節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說的是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授印去職。離開官場回到家園,從事耕讀,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農家生活。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從此以後,田園詩不斷得到發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園山水詩派。宋以後,描寫田園的詩人就多到不可勝數了。

  指出重點:陶淵明的這次辭官回家是最後一次,從此再也沒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淵明41歲,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的愉悅心情。課本中所選是第三首。

  三、整體感知

  1、默讀,找出拿不準的生字和多音字。

  2、提問:“歸園田居”這個標題眼是哪個字?

  明確:“歸”

  3、自行朗讀,劃分節奏: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為不善勞作,豆田裡長滿了草。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著鋤頭回家。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溼了我的衣裳。沾溼衣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

  4、解讀文字既然“歸”字是題眼,標題只是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田園生活,那麼在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呢?(以“歸”字為核心來解讀詩歌)

  (1)、從何而歸?

  (2)、為何而歸?

  (3)、歸向何處?

  (4)、歸去如何?

  明確:(1)官場(2)官場腐敗黑暗、爾虞我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3)田園(4)他的田園生活是什麼樣子呢?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5、齊讀,解讀文字。歸園田居:回到田園家鄉。晨興:早起。理:治理。荒穢:雜草叢生。帶月:頂著月亮。荷鋤:扛著鋤頭。道狹:道窄。沾:沾溼。但使:只要讓。願違:不違背自己的意願。

  四、合作討論

  下面我們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幾個問題,咱們一起來挖掘蘊含在詩歌裡的思想感情。

  1、陶淵明會農活嗎?你從哪看出他會或者不會的?

  (不會。從“草盛豆苗稀”一句可以看出,據可靠記載,陶淵明確實不會。)

  2、哪些地方反映了陶淵明的辛勞之情,你又是怎樣看出來的?

  (頷聯和頸聯。早出晚歸理荒穢,耕作環境又不怎麼好,加上自身不善農事,是多麼的辛苦疲倦啊。)

  3、作者做農活的心情怎樣?你又是怎麼看出來的?

  (心情是樂意的,愉悅的,閒適的。我們似乎可以從“帶月荷鋤歸”一句中看到月下的詩人,肩扛著一副鋤頭,穿行在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的月夜歸耕圖啊。)

  這一句中,哪個詞最能反映作者心境?

  (帶月。“帶月”有點睛的作用,一個“帶月”就似乎可以把所有的勞苦疲倦席捲而光了,我們甚至可以領會到他那時月下漫步歸家的舒暢愉悅心情。)

  4、那麼為什麼在這樣的境況下作者還會有這樣的心情呢?“但使願無違”一句中,他不想違背自己的什麼意願呢?(請同學們聯絡之前老師給你們介紹的(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我雖然很辛苦,但只是身體疲勞,可我心靈得到了自由與快樂。表現詩人自然樸實風格。)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個性率真自然,喜歡安寧平靜的生活,有著高尚人格和氣節的人。)

  五、佈置作業

  任選一題:

  1、用散文的手法改寫《歸田園居》(其三),注重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

  2、自選一角度(如語言、意象、意境等),賞析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

  3、背誦和默寫《歸田園居》(其三),朗讀《歸田園居》組詩。

  六、板書設計

  歸園田居

  陶淵明